词典 异方 异方的意思
fāng

异方

简体异方
繁体異方
拼音yì fāng
注音ㄧˋ ㄈ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1) 不同的。【组词】:异乎。异说。异常。异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异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异异邪说”)。异化。异性。异样。大同小异。异曲同工。(2) 分开。【组词】:离异。异居。(3) 另外的,别的。【组词】:异日。异地。异国。异乡。异类。(4) 特别的。【组词】:奇异。异闻。异彩。奇才异能(特殊的才能)。(5) 奇怪。【组词】:惊异。诧异。怪异。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基本含义

(1).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 受醢, 箕子 详狂?” 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
(2).指异域;异国。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 ,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 宋 曾巩 《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
(3).指他乡;外地。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行酖》:“盖食物初炽,入银器必变黝色,而按臣以法官孑身居异方……每疑下人进酖。”
(4).不同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失题诗:“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5).特别的药方。 清 龚自珍 《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扬州而媵以诗》:“异人延年无异方,能使寸田生异香。”

异方的意思

异方 [yì fāng]

1. 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2. 指异域;异国。

3. 指他乡;外地。

4. 不同地方。

6. 特别的药方。

异方 引证解释

⒈ 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 受醢, 箕子 详狂?”
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

⒉ 指异域;异国。

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
宋 曾巩 《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

⒊ 指他乡;外地。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行酖》:“盖食物初炽,入银器必变黝色,而按臣以法官孑身居异方……每疑下人进酖。”

⒋ 不同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失题诗:“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一:“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⒌ 特别的药方。

清 龚自珍 《以奇异金石文字拓本十九种寄秦编修扬州而媵以诗》:“异人延年无异方,能使寸田生异香。”


国语词典

异方 [yì fāng]

⒈ 异国或他乡。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祇令人悲,增忉怛耳。」
唐·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

⒉ 不同的地方。

唐·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三:「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异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勿论释义:不追究;不谈。《旧唐书·裴度传》:“上曰:‘前事勿论,直言此时如何处置?’”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唐宣宗 ﹞初听政,谓宰相曰:‘佛者虽异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论,不欲过毁,以伤令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姑勿论提倡出甚么道理,先问他被提倡的懂得不懂,再提倡不迟。”
    • 2.
      司历释义:⒈亦作“司历”。掌管历法之官。《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歷过也,再失闰矣。”《文选·陆倕<新漏刻铭>》:“而司歷亡官,畴人废业。”吕延济 注:“司歷,主歷之官。”唐 张说《<大衍历>序》:“十六年八月端五,赤光照室之夜,皇雄成纪之辰,当一元之出符,献万寿之新歷。伏望藏之书殿,録於记言,掌之太史,颁於司歷。”⒉掌管时历。北周 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於时玄鸟司历,苍龙御行。”倪璠 注引 孔颖达 曰:“玄鸟,或单呼燕,或重名燕燕,异方语也。此鸟以春分来,秋分去,
    • 3.
      噬嗑释义:《易》卦名。 六十四卦之一。震下离上。谓颐中有物,啮而合之。象征以刑法治国。亦象征市集聚合天下货物以交易。《易·繫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王弼 注:“噬嗑,合也。市人之所聚,异方之所合,设法以合物,噬嗑之义也。”孔颖达 疏:“日中为市,聚合天下之货,设法以合物,取於噬嗑,象物噬啮乃得通也。”唐 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公阜其货财,交易復通,日中噬嗑,人得其利矣。”
    • 4.
      异方释义:⒈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楚辞·天问》:“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 受醢,箕子 详狂?”游国恩 纂义引 周拱辰 曰:“一切直数諫,不避葅醢;一不瞽不聋,託之佯狂。迹似异方,而忠国爱主之心则一也。”⒉指异域;异国。旧题 汉 李陵《答苏武书》:“异方之乐,祗令人悲。”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异方禽兽,象出 南越,駞出北极,今皆育于中国,然不如本土之宜也。”宋 曾巩《厚卿子中使高丽》诗:“并使时推出众才,异方迎拜六城开。”⒊指他乡;外地。唐 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异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
    • 5.
      碧眼释义:⒈绿色的眼睛。唐 李咸用《临川逢陈百年》诗:“麻姑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宋 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朱锡梁《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⒉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明 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明 徐渭《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清 黄遵宪《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 6.
      绝域异方释义:绝域极其遥远的地方;异方异地他乡。指边远偏僻的地方。
    • 7.
      舌人释义:古代的翻译官。《国语·周语中》:“故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韦昭 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明 王志坚《表异录·地理》:“译语人曰象胥,又曰舌人。”清 赵翼《同北野潄田观西洋乐器》诗:“年深习汉语,无烦舌人译。”
    • 8.
      艰窭释义:贫困。《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甫 家寓 鄜,弥年艰窶,孺弱至饿死。”宋 李纲《与秦相公书》之七:“坐废六年,旅食异方,艰窶甚矣。”
    • 9.
      遗才释义:⒈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三国 魏 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唐 贾岛《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⒉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唐 梁鍠《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 陈师道 ﹞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

异方(yi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异方是什么意思 异方读音 怎么读 异方,拼音是yì fāng,异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异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