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名 [cì míng]
1. 君王赠以名号。
赐名 引证解释
⒈ 君王赠以名号。
引《魏书·古弼传》:“太宗 嘉之,赐名曰 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为 弼,言其辅佐材也。”
宋 王偁 《东都事略·戚纶传》:“应天府 民有 曹诚 者,即 同文 旧居广舍百五十楹,聚书千餘卷,以延学者。 真宗 嘉之,赐名曰‘应天书院’云。”
《清史稿·方观承传》:“又疏濬 易州 安国河,开渠灌田,赐名曰 安河。”
国语词典
赐名 [cì míng]
⒈ 由帝王为臣民取名。
引《新唐书·卷一一六·陆元方传》:「象先名景初,睿宗曰:『子能绍先构,是谓象贤者。』乃赐名焉。」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宣授朱温做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唤做全忠。」
赐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奉先释义:⒈祭祀祖先。《书·太甲中》:“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旧唐书·肃宗纪》:“朕早承圣训,尝读《礼经》,义切奉先,恐不克荷。”元 卢琦《中元回家拜祭感怀》诗:“七月十五月正圆,中元遗俗知奉先。”⒉宋 代禁军名。宋 高承《事物纪原·军伍名额·奉先》:“大中祥符 四年五月,真宗 宣示 永安 指挥以奉诸陵军额,犹隶 西京 本城厢军,可赐名奉先,升为禁军。”
- 2.
射生军释义:由射生手组成的军队。唐肃宗 至德 二年择射生手千人组成,称供奉射生官,亦称殿前射生手,分左、右厢,总号左右英武军。代宗 宝应 年间,调动射生军入禁中平乱,赐名 宝应 功臣,故又号 宝应军,成为禁军之一。德宗 贞元 五年,改称左右神威军。参阅《新唐书·兵志》。
- 3.
尖头奴释义:北魏 古弼 以聪敏正直为 太宗 所嘉,赐名曰 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 弼。
- 4.
懋庸释义:⒈大功。《隋书·李安传》:“朕每念诚节,嘉之无已,懋庸册赏,宜不踰时。”⒉褒美有功。唐 陆贽《兴元论中官及朝官赐名定难功臣状》:“臣闻赏以懋庸,名以彰行。”《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
- 5.
暬御释义:近侍。《诗·小雅·雨无正》:“曾我暬御,憯憯日瘁。”毛 传:“暬御,侍御也。”唐 陆贽《兴元论中官及朝官赐名定难功臣状》:“陛下惠霑暬御,仁洽庶僚。”《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三年》:“今经筵多领以职事臣,不踰数刻已罢,而暬御小臣,恆侍左右,何益於盛德哉!”清 陈康祺《良潜纪闻》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固当引为己咎;若方技小臣,走奔暬御,岂足责哉!”
- 6.
椒房亲释义:指皇帝的姻亲。《后汉书·第五伦传》:“伏见虎賁中郎将 竇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闥,年盛志美,卑谦乐善,此诚其好士交结之方。”唐 杜甫《丽人行》:“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 虢 与 秦。”清 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闻得旧妃 童氏,跋涉寻来,马 阮 不令收认;另藏私人,预备採选,要图椒房之亲,岂不可杀。”
- 7.
瑞应泉释义:泉名。 明 陶宗仪《辍耕录·瑞应泉》:“湖州 长兴州 金沙泉,唐 时用此水造紫笋茶进贡,泉不常出,有司具牲牢祭之,始得水,事讫即涸。宋 季屡加浚治,泉迄不出。至元 十五年岁戊寅,中书省遣官致祭,一夕水溢,可溉田千亩,遂赐名 瑞应泉。”
- 8.
皇竹释义:大竹名。《西湖志·物产》:“五云山 云栖寺 夹道多竹,寺内有大竹一竿。国朝 康熙 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 南巡幸寺,赐名曰皇竹。”
- 9.
石鼓书院释义:原址在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间李宽在山顶建屋读书。宋至道年间李士真在此创建书院,景年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明时兴时废。清代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辟为公园。
- 10.
统元历释义:历法名。 宋高宗 绍兴 六年颁行。《宋史·律历志十四》:“侍御史 张致远 言:‘今岁正月朔日食,太史所定不验,得一 尝谓臣言,皆有依据……愿詔 得一 改造新历。’二月丙子,詔祕书少监 朱震,即祕书省监视 得一 改造新历。八月历成,震 请赐名《统元》,从之。詔翰林学士 孙近 为序,以六年颁行。”
- 11.
统天历释义:历法名。宋宁宗 庆元 五年施行,杨忠辅 创制。《宋史·律历志十五》:“﹝ 庆元 ﹞五年,监察御史 张巖 论 冯履 唱为詖辞,罢去。詔通历算者具名来上,及 忠辅 历成,宰臣 京鏜 上进,赐名《统天》,颁之。”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两宋天文学》:“《统天历》实际上废除了上元纪年,是我国历法的一个进步的措施,《统天历》以一年等于2425日,和现行公历回归年长度一样,但比 格里高利 早了三个多世纪,《统天历》还提出了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的概念,这也要比 欧洲 早得多。不过《统天历》的这些改革,直到 元 代的《授时历》
- 12.
编集释义:编辑纂集。宋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臣 光 言:先奉勅编集歷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鑑》,今已了毕者。”鲁迅《<三闲集>序言》:“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编集此后的杂感。”
- 13.
虬文释义:亦作“虯文”。盘曲如虬的纹理。汉 李尤《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虯文之蜿蜒。”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先朝进马》:“永乐 十八年,山东 诸城 人 崔友谅,献古苍驹,麟臆虬文,形体诡异,上赐名龙马。”
- 14.
表忠观释义:观名。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涌金门 外,今称 钱王祠,宋 熙宁 中 赵抃 所建,用以表彰 吴越 钱 氏的功德。后赐名为 表忠观。明 嘉靖 中曾改筑。祠内镌有 苏轼 表忠观 碑文,今全文八幅系后人摹刻。明 高启《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行人曾过 表忠观,风雨断蘚薶残碑。”
- 15.
西馆释义:⒈三国 时 陈思王 曹植 的邸第称“西馆”。后遂以为亲王邸第的代称。唐 李商隐《代魏宫私赠》诗:“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 漳河 隔梦思。”明 张居正《宝谟记》:“我 献皇帝 圣质天成,睿思神授,昔居西馆,已著英声。”⒉宋 代御书库名。宋 李攸《宋朝事实》卷九:“宋 初置三馆。长庆门 北,谓之 西馆。太平兴国 初,于 升龙门 东北,创立三馆书院。三年,赐名崇文院,迁 西馆 书贮焉。东廊为集贤书库,西廊分四部为史馆书库。”
- 16.
雨花台释义:江苏 名胜,在 南京市 中华门 外。 平顶低丘,原称 聚宝山。多石英质卵石,晶莹圆润,并有 雨花泉 等。相传 梁武帝 时 云光法师 在此讲经,感动诸天雨花,花坠为石,故称。解放前,国民党反动集团在此屠杀革命志士。解放后,辟为烈土陵园,建有烈土纪念碑与陈列馆。宋 周应合《建康志·台观》:“雨花臺 在城南三里,据冈阜最高处,俯瞰城闉。考证旧传 梁武帝 时有 云光法师 讲经於此,感天雨花,故赐名。”元 赵孟頫《金陵雨花台遂至故人刘叔亮墓》诗:“雨花臺 上看晴空,万里风烟入望中。”鲁迅《集外集拾遗·无题》:“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