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搔头 搔头的意思
sāotóu

搔头

简体搔头
繁体搔頭
拼音sāo tóu
注音ㄙㄠ ㄊ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o,(1) 挠,用手指甲轻刮。【组词】:搔痒。搔头。隔靴搔痒。(2) 古同“骚”,扰乱。

tóu tou,(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组词】: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组词】:留头。剃头。(3) 物体的顶端。【组词】:山头。笔头。两头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例句】:从头儿说起。头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组词】:布头儿。(6) 以前,在前面的。【组词】:头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组词】:头等。头生。(8) 首领。【组词】:头子。头目。(9) 方面。【例句】:他们是一头的。(10) 临,接近。【例句】:头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组词】:一头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组词】:三头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基本含义

用手指甲或物体轻轻地搔头,表示犹豫、为难或困惑。

搔头的意思

搔头 [sāo tóu]

1. 挠头,心绪烦乱或有所思的动作。

[ scratch one's head; ]

2. 古代指簪子。

玉搔头。

[ hair clasp; ]

搔头 引证解释

⒈ 以指甲或他物爬搔头部。

《西京杂记》卷二:“武帝 过 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
亦以形容焦急的神态。 《黑籍冤魂》第七回:“只急得他乱跳,搔头摸脑,没有了法子。”
赵树理 《老定额》:“他看见桌上的表已经到十点四十分了,急得他一边搔头,一边拔开笔赶紧在表上填那些算好了的数字。”

⒉ 簪的别称。

汉 繁钦 《定情诗》:“何以结相於?金薄画搔头。”
唐 韩愈 《短灯檠歌》:“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牀。”
元 张雨 《东风第一枝·玉簪》词:“蜻蜓飞上搔头,依前艷香未歇。”


国语词典

搔头 [sāo tóu]

⒈ 搔抓头部。

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

⒉ 发簪。

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搔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子释义:⒈即义儿。《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过继文书 倪霜峰,今将第六子 倪廷璽,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 鲍文卿 名下为义子。”清 李渔《玉搔头·括要》:“在下皇帝义子左军都督 朱彬 是也。”参见“义儿”。⒉套盒的内盒。宋 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合中小合子曰义子。”
    • 2.
      千斤担释义:喻指重任。清 李渔《玉搔头·呼嵩》:“教他把千斤担好共肩,再休想偷閒息喘。”《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且喜你我二十年教养辛勤,今日功成圆满,此后这副承先启后的千斤担儿好不轻松爽快。”吉学霈《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一:“社里的千斤担子就靠咱两个来担的呀,都怕碰着自己那还会行?”
    • 3.
      委地释义:⒈蜷伏于地。《庄子·养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⒉散落或委弃于地。《东观汉记·锺离意传》:“显宗 时,意 为尚书,交趾 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詔以其貲物班赐群臣,意 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唐 白居易《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⒊拖垂于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湛(陶侃 母)头髮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值 嫩 梳头,长髮委地,双腕如藕。”冰心《
    • 4.
      宫帏释义:同“宫闈”。清 李渔《玉搔头·媲美》:“孽姻缘难保各东西,怎容易入宫幃!”清 洪昇《长生殿·傍讶》:“宫幃事,费安排。”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她有资历,好摆架子,知道宫帏中许多秘闻。”
    • 5.
      屏翰释义:⒈《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因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唐 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公居 河东,子在 鄜畤,为王屏翰,有壤千里。”《新唐书·赵德諲传》:“吾为国屏翰,渠敢有他志!”《辽史·天祚皇帝纪三》:“平州 带甲万餘,瑴 有文武材,可用为屏翰。”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好箇有担当的男子,不枉做皇家的屏翰。”⒉谓屏障辅翼。《明史·张翀传》:“国家所恃为屏翰者,边镇也。”⒊保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明史·靖江王守谦传
    • 6.
      搔首释义: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 7.
      摘头释义:⒈谓摘去头上首饰。 ⒉即搔头。
    • 8.
      槃旋释义:⒈旋转。《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苏曼殊《娑罗海滨遁迹记》:“不慧睇之,顋上泪痕,化作珍珠,槃旋堕地。”⒉来回往复。《后汉书·蔡邕传》:“方将驰骋乎典籍之崇涂,休息乎仁义之渊藪,槃旋乎 周 孔 之庭宇,揖儒 墨 而与为友。”
    • 9.
      治步释义:谓修整仪态,行步中规矩。 《资治通鉴·汉冲帝永嘉元年》:“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治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胡三省 注:“治步,言修治容仪,行步中规矩也。”按,《后汉书·李固传》作“冶步”,谓举止妖冶。参见“冶步”。
    • 10.
      游冶郎释义:⒈野游少年。 清 何洯《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⒉风流少年。清 李渔《玉搔头·误投》:“多时不见游冶郎,怪满面秋霜。”
    • 11.
      玉搔释义:即玉搔头。
    • 12.
      玉簪棒儿释义:首饰名。 即玉搔头。
    • 13.
      玉簪释义:⒈用玉做成的簪子。 也叫玉搔头。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有长柄,叶片卵形或心脏形,总状花序,花洁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蒴果长形。供观赏。⒊这种植物的花。
    • 14.
      盐梅释义:⒈盐和梅子。 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清 李渔《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郭沫若《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⒉调和;和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宋 苏辙《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⒊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唐 白居易《寄两
    • 15.
      督师释义:⒈官名。统率指挥军队的大将。明 置。清 顾炎武《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诗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嶸浩气多。”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本督师原要兼程而进,与他一同进剿的。”⒉监军;统兵作战。明 夏完淳《幸存录》卷下:“上遣阁臣 李建泰 督师,躬送之出城,待以殊礼。”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待老臣督师前去,与 江西 巡抚 王守仁 合兵会剿。”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数日后,忽起用 袁世凯 督师。”
    • 16.
      羽山释义:山名。舜 杀 鲧 之处。《书·舜典》:“殛 鯀 于 羽山。”晋 王嘉《拾遗记·夏禹》:“海民於 羽山 之中,修立 鯀 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清 李渔《玉搔头·极谏》:“休念我殛 羽山 鯀 罪几希;且看你辅 重华 禹 功多少。”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
    • 17.
      臂鞲释义:亦作“臂鞲”。臂衣,古人用以套于臂上者。《汉书·东方朔传》“董君 緑幘傅韝”唐 颜师古 注:“韝,即今之臂韝也。”唐 杜甫《即事》诗:“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宋 苏轼《读<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琵琶絃急衮《梁州》,羯皷声高舞臂鞲。”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帝德》:“鲁 人 李廷臣,顷官 琼管,一日过市,有 獠 子持锦臂韝鬻于市者,织成诗,取而视之,仁庙 景祐 五年赐新进士诗也。”明 杨慎《各调犯七犯玲珑·四季闺情》套曲:“有信书难寄,无言泪暗流,宽腰带,脱臂韝,阑干划损玉搔头,何日再绸繆。”清 赵
    • 18.
      苎萝释义:⒈山名。在 浙江省 诸暨市 南,相传 西施 为此山鬻薪者之女。见 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清 李渔《玉搔头·微行》:“常笑 吴王 非好色,不曾亲到 苧萝村。”《花月痕》第十回:“非有 卞和 之明,不能识 荆山 之璧;非有 范蠡 之智,不能进 苧萝 之姝。”⒉用为 西施 的代称,或泛称美女。宋 贺铸《小重山》词:“正节号清狂。苧萝 标韵美,倚新妆。”
    • 19.
      蒿目释义:⒈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宋 王安石《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清 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⒉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蒿目时艰”。
    • 20.
      藉口释义:⒈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杜预 注:“藉,荐;復,白也。”孔颖达 疏:“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故曰藉口。”⒉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宋 陈善《扪虱新话》卷二:“唐 史称 房 杜 不言功,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清 李渔《玉搔头·闻警》:“他假公藉口为除奸横,其实要自逞强兇。”⒊谓充饥。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我军出界近二旬,所获才三十

搔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子释义:⒈即义儿。《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过继文书 倪霜峰,今将第六子 倪廷璽,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 鲍文卿 名下为义子。”清 李渔《玉搔头·括要》:“在下皇帝义子左军都督 朱彬 是也。”参见“义儿”。⒉套盒的内盒。宋 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合中小合子曰义子。”
    • 2.
      千斤担释义:喻指重任。清 李渔《玉搔头·呼嵩》:“教他把千斤担好共肩,再休想偷閒息喘。”《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且喜你我二十年教养辛勤,今日功成圆满,此后这副承先启后的千斤担儿好不轻松爽快。”吉学霈《一面小白旗的风波》一:“社里的千斤担子就靠咱两个来担的呀,都怕碰着自己那还会行?”
    • 3.
      委地释义:⒈蜷伏于地。《庄子·养生主》:“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有大蛇从林草中出,径来棺下,委地俯仰,以头击棺。”⒉散落或委弃于地。《东观汉记·锺离意传》:“显宗 时,意 为尚书,交趾 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詔以其貲物班赐群臣,意 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唐 白居易《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⒊拖垂于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湛(陶侃 母)头髮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值 嫩 梳头,长髮委地,双腕如藕。”冰心《
    • 4.
      宫帏释义:同“宫闈”。清 李渔《玉搔头·媲美》:“孽姻缘难保各东西,怎容易入宫幃!”清 洪昇《长生殿·傍讶》:“宫幃事,费安排。”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她有资历,好摆架子,知道宫帏中许多秘闻。”
    • 5.
      屏翰释义:⒈《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因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唐 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公居 河东,子在 鄜畤,为王屏翰,有壤千里。”《新唐书·赵德諲传》:“吾为国屏翰,渠敢有他志!”《辽史·天祚皇帝纪三》:“平州 带甲万餘,瑴 有文武材,可用为屏翰。”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好箇有担当的男子,不枉做皇家的屏翰。”⒉谓屏障辅翼。《明史·张翀传》:“国家所恃为屏翰者,边镇也。”⒊保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明史·靖江王守谦传
    • 6.
      搔首释义: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 7.
      摘头释义:⒈谓摘去头上首饰。 ⒉即搔头。
    • 8.
      槃旋释义:⒈旋转。《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苏曼殊《娑罗海滨遁迹记》:“不慧睇之,顋上泪痕,化作珍珠,槃旋堕地。”⒉来回往复。《后汉书·蔡邕传》:“方将驰骋乎典籍之崇涂,休息乎仁义之渊藪,槃旋乎 周 孔 之庭宇,揖儒 墨 而与为友。”
    • 9.
      治步释义:谓修整仪态,行步中规矩。 《资治通鉴·汉冲帝永嘉元年》:“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治步,曾无惨怛伤悴之心。”胡三省 注:“治步,言修治容仪,行步中规矩也。”按,《后汉书·李固传》作“冶步”,谓举止妖冶。参见“冶步”。
    • 10.
      游冶郎释义:⒈野游少年。 清 何洯《竞渡歌》:“《伊》《凉》曲杂十番鼓,引出翩翩游冶郎。”⒉风流少年。清 李渔《玉搔头·误投》:“多时不见游冶郎,怪满面秋霜。”
    • 11.
      玉搔释义:即玉搔头。
    • 12.
      玉簪棒儿释义:首饰名。 即玉搔头。
    • 13.
      玉簪释义:⒈用玉做成的簪子。 也叫玉搔头。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有长柄,叶片卵形或心脏形,总状花序,花洁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蒴果长形。供观赏。⒊这种植物的花。
    • 14.
      盐梅释义:⒈盐和梅子。 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清 李渔《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郭沫若《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⒉调和;和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宋 苏辙《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⒊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唐 白居易《寄两
    • 15.
      督师释义:⒈官名。统率指挥军队的大将。明 置。清 顾炎武《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诗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嶸浩气多。”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本督师原要兼程而进,与他一同进剿的。”⒉监军;统兵作战。明 夏完淳《幸存录》卷下:“上遣阁臣 李建泰 督师,躬送之出城,待以殊礼。”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待老臣督师前去,与 江西 巡抚 王守仁 合兵会剿。”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数日后,忽起用 袁世凯 督师。”
    • 16.
      羽山释义:山名。舜 杀 鲧 之处。《书·舜典》:“殛 鯀 于 羽山。”晋 王嘉《拾遗记·夏禹》:“海民於 羽山 之中,修立 鯀 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清 李渔《玉搔头·极谏》:“休念我殛 羽山 鯀 罪几希;且看你辅 重华 禹 功多少。”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大家终于知道 鲧大人 因为治了九整年的水,什么效验也没有,上头龙心震怒,把他充军到 羽山 去了。”
    • 17.
      臂鞲释义:亦作“臂鞲”。臂衣,古人用以套于臂上者。《汉书·东方朔传》“董君 緑幘傅韝”唐 颜师古 注:“韝,即今之臂韝也。”唐 杜甫《即事》诗:“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宋 苏轼《读<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琵琶絃急衮《梁州》,羯皷声高舞臂鞲。”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帝德》:“鲁 人 李廷臣,顷官 琼管,一日过市,有 獠 子持锦臂韝鬻于市者,织成诗,取而视之,仁庙 景祐 五年赐新进士诗也。”明 杨慎《各调犯七犯玲珑·四季闺情》套曲:“有信书难寄,无言泪暗流,宽腰带,脱臂韝,阑干划损玉搔头,何日再绸繆。”清 赵
    • 18.
      苎萝释义:⒈山名。在 浙江省 诸暨市 南,相传 西施 为此山鬻薪者之女。见 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清 李渔《玉搔头·微行》:“常笑 吴王 非好色,不曾亲到 苧萝村。”《花月痕》第十回:“非有 卞和 之明,不能识 荆山 之璧;非有 范蠡 之智,不能进 苧萝 之姝。”⒉用为 西施 的代称,或泛称美女。宋 贺铸《小重山》词:“正节号清狂。苧萝 标韵美,倚新妆。”
    • 19.
      蒿目释义:⒈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宋 王安石《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清 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⒉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蒿目时艰”。
    • 20.
      藉口释义:⒈借别人的话作为依据。《左传·成公二年》:“若苟有以藉口而復於寡君,君之惠也。”杜预 注:“藉,荐;復,白也。”孔颖达 疏:“言无物则空口以为报,少有所得则与口为藉,故曰藉口。”⒉多作托辞或假托的理由。宋 陈善《扪虱新话》卷二:“唐 史称 房 杜 不言功,予谓此乃庸人鄙夫持禄固位者得以藉口也。”清 李渔《玉搔头·闻警》:“他假公藉口为除奸横,其实要自逞强兇。”⒊谓充饥。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蔓菁》:“乾而蒸食,既甜且美,自可藉口,何必饥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我军出界近二旬,所获才三十

搔头造句

1.你是堂堂男子汉,怎么竟也搔首弄姿、忸怩作态?也作“搔头弄姿”。

2.那件事急得他搔头抓耳。

3.在考场上他眼看做不完题了,急得搔头抓耳,浑身冒汗。

4.大行皇帝在殡,路人掩涕,李固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盘旋偃仰,从容冶步,从无哀戚之容。

5.他的卡车出了故障,急得他搔头抓耳,无可奈何。

搔头(saot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搔头是什么意思 搔头读音 怎么读 搔头,拼音是sāo tóu,搔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搔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