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n,(1) 同“沾”。《集韻•鹽韻》。【组词】:“霑,通作沾。”①雨水浸潤。《説文•雨部》:“霑,雨?也。”②浸潤;沾濕。《史記•樂書》:“太一貢兮天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③因接觸而黏附着。唐姚合《武功縣中作三十首》之二十九:“印朱霑墨硯,户籍雜經書。”④略。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霑,《文字集略》作沾,略也。”(2) 受益;沾光。亦指使受益。《韓非子•詭使》。【组词】:“今戰勝攻取之士,勞而賞不霑。”(3) 溺也。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七引《韓詩》。【组词】:“霑,溺也。”
sǎ xǐ,(1) 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组词】:洒水。洒扫。洒泪。(2) 东西散落。【组词】:粮食洒了。(3) 姓。(1) 同“洗”,洗涤。
2. 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北齐书·窦泰传》:“電光奪目,駛雨霑灑。”唐 杜甫《伤春》诗之四:“豈無 嵇紹 血,霑灑屬車塵。”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率以明白之操,徽美之誠,欲見於悠遠,寓文以宣情,含毫而見志,豈泛濫之故,使人擊節霑洒,彈指追念,良有謂焉。”清 顾炎武《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年年霑灑頻寒食,咫尺龍髯近帝旁。”
3. 使人受惠。《敦煌曲子词·菩萨蛮》:“常慙血怨居臣下,明君巡幸恩霑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