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犯罪 犯罪的意思
fànzuì

犯罪

简体犯罪
繁体
拼音fàn zuì
注音ㄈㄢˋ ㄗ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àn,(1) 抵触,违反。【组词】: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2)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组词】:犯人。罪犯。(3) 侵害,进攻。【组词】:侵犯。秋毫无犯。(4) 触发,发作。【组词】:犯病。犯愁。犯疑。(5) 做错事情。【组词】:犯错误。

zuì,(1) 犯法的行为。【组词】:犯罪。罪人。认罪。有罪。罪恶。罪名。罪魁。罪行。罪证。罪责。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罪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组词】:功罪。罪愆。罪尤(“尤”,过失,罪过)。归罪于人。(3) 刑罚。【组词】:判罪。畏罪。待罪。请罪。(4) 苦难,痛苦。【组词】:受罪。

基本含义

犯罪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各种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杀人等。

犯罪的意思

犯罪 [fàn zuì]

1. 做出犯法的应受刑法处罚的事。

[commit a crime;]

犯罪 引证解释

⒈ 触犯法律而构成罪行。

《汉书·宣帝纪》:“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
宋 司马光 《论不得言赦前事札子》:“臣伏覩今月二十三日手詔,应官吏黎庶犯罪在赦前者,并依前后勑条施行。”
《水浒传》第三七回:“小人是个犯罪配送 江州 的人,今日错过了宿头,无处安歇。”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你们今天所做的事,几乎没有一件不是犯罪的。”


国语词典

犯罪 [fàn zuì]

⒈ 违反法令的行为。也作「犯案」。

《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这人虽说是陆制军送来的,究竟他是犯罪的人,陆制军作不得主。」

犯法 犯科 犯警 坐法 违法 违警

立功


犯罪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非法释义:属性词。不合法:非法收入。非法活动。非法占据。倒卖文物是非法的。
    • 2.
      违法释义:违犯法律或法令:违法行为。违法乱纪。
    • 3.
      不法释义:属性词。违反法律的:不法行为。不法分子。
    • 4.
      犯法释义:违背和触犯法律、法令:知法犯法。谁犯了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 5.
      坐法释义:因犯法而获罪。
    • 6.
      犯科释义:旧指犯法。

犯罪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立功释义:建立功绩:立功受奖。一人立功,全家光荣。在救灾中他可立了大功。

犯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殿释义:⒈一座殿堂。《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⒉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祚 奏言:‘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 北齐 ﹞ 武成帝 河清 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汉 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 2.
      一负释义:北齐 时规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为一负。
    • 3.
      一身做事一身当释义:俗谚。 谓自己做事(有时指犯罪),自己承担责任。
    • 4.
      三宥释义:⒈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 ⒉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⒊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侑”。
    • 5.
      不应释义:⒈不响应;不应和。 ⒉不回答;不答应。⒊不符合;不应验。⒋不应该。⒌不须。⒍不是。⒎不曾;未尝。⒏不知;不顾。⒐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 6.
      不起诉释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终止诉讼的程序性处理决定。不起诉案件包括两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和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不起诉的法定情况有:(1)犯罪嫌疑人符合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如已过追诉时效;(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3)经过补充侦查,依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 7.
      严惩不待释义:对待违法犯罪者,绝对不能手软,否则,后患无穷。
    • 8.
      严惩不贷释义:严厉惩罚,绝不宽恕:对顽抗到底的犯罪分子,一定要严惩不贷。 贷(dài):饶恕。
    • 9.
      严打释义:⒈严厉打击:严打盗版的违法行为。 ⒉特指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斗争。
    • 10.
      串供释义:共同犯罪人暗中商定供词,企图用协商一致的假话来掩盖犯罪事实真相,以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的行为。
    • 11.
      串案释义:某个案件涉及多个犯罪嫌疑人,查证一个人的犯罪事实时,又连带出另一个,接连成串,这样的案件叫串案。
    • 12.
      丹书释义:⒈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於丹书。”杜预 注:“盖犯罪没为官奴,以丹书其罪。”三国 魏 曹操《度关山》诗:“有燔丹书,无普赦罪。”《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苟削丹书,得夷平民。”李周翰 注:“丹书,定罪之书。”⒉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吕氏春秋·应同》:“及 文王 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史记·周本纪》“生 昌,有圣瑞”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止于 昌 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
    • 13.
      为首释义:作为领头人:以某某为首的代表团。 犯罪团伙的为首分子已被抓获。
    • 14.
      主刑释义:可以独立用于犯罪人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区别于“附加刑”)。
    • 15.
      主犯释义: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人。 除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与“从犯”相对。
    • 16.
      举报释义: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坏人坏事):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 17.
      乐户释义:古代妇女因犯罪或受牵累而被逮入官府充当奏乐的官妓,叫做乐户。 后来也用来称妓院。
    • 18.
      亡命鸳鸯释义:一,被冤枉而浪迹天涯求生型夫妻。二,犯罪苟且偷生逃命型狗男女。
    • 19.
      交保释义:司法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交付有信用的担保人,保证他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交保释放。
    • 20.
      从坐释义:犹连坐。 因别人犯罪牵连而受处罚。《后汉书·邓禹传》:“永元 四年,阴皇后 巫蛊事发,乾(邓乾)从兄 奉 以后舅被诛,乾 从坐,国除。”《隋书·赵绰传》:“故 陈 将 萧摩訶,其子 世略 在 江 南作乱,摩訶 当从坐。”《宋史·岳飞传》:“幕属 于鹏 等从坐者六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民众犯了罪,用法极严,如该从坐,不论老幼都不得免。”

犯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殿释义:⒈一座殿堂。《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⒉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过而受一定的处罚称为一负,积若干负称为一殿。《北史·郭祚传》:“祚 奏言:‘考察令:公清独著,德绩超伦而无负殿者为上上,一殿为上中,二殿为上下,累计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 北齐 ﹞ 武成帝 河清 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平局八负为一殿,繁局十负为一殿。”《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闲局六负为一殿。”按,汉 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负”,此为后起之制
    • 2.
      一负释义:北齐 时规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为一负。
    • 3.
      一身做事一身当释义:俗谚。 谓自己做事(有时指犯罪),自己承担责任。
    • 4.
      三宥释义:⒈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 ⒉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⒊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侑”。
    • 5.
      不应释义:⒈不响应;不应和。 ⒉不回答;不答应。⒊不符合;不应验。⒋不应该。⒌不须。⒍不是。⒎不曾;未尝。⒏不知;不顾。⒐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 6.
      不起诉释义: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作出的终止诉讼的程序性处理决定。不起诉案件包括两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和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不起诉的法定情况有:(1)犯罪嫌疑人符合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如已过追诉时效;(2)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3)经过补充侦查,依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 7.
      严惩不待释义:对待违法犯罪者,绝对不能手软,否则,后患无穷。
    • 8.
      严惩不贷释义:严厉惩罚,绝不宽恕:对顽抗到底的犯罪分子,一定要严惩不贷。 贷(dài):饶恕。
    • 9.
      严打释义:⒈严厉打击:严打盗版的违法行为。 ⒉特指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斗争。
    • 10.
      串供释义:共同犯罪人暗中商定供词,企图用协商一致的假话来掩盖犯罪事实真相,以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的行为。
    • 11.
      串案释义:某个案件涉及多个犯罪嫌疑人,查证一个人的犯罪事实时,又连带出另一个,接连成串,这样的案件叫串案。
    • 12.
      丹书释义:⒈古时以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於丹书。”杜预 注:“盖犯罪没为官奴,以丹书其罪。”三国 魏 曹操《度关山》诗:“有燔丹书,无普赦罪。”《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苟削丹书,得夷平民。”李周翰 注:“丹书,定罪之书。”⒉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吕氏春秋·应同》:“及 文王 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於 周 社。”《史记·周本纪》“生 昌,有圣瑞”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止于 昌 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
    • 13.
      为首释义:作为领头人:以某某为首的代表团。 犯罪团伙的为首分子已被抓获。
    • 14.
      主刑释义:可以独立用于犯罪人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区别于“附加刑”)。
    • 15.
      主犯释义: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人。 除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与“从犯”相对。
    • 16.
      举报释义:向有关单位检举报告(坏人坏事):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 17.
      乐户释义:古代妇女因犯罪或受牵累而被逮入官府充当奏乐的官妓,叫做乐户。 后来也用来称妓院。
    • 18.
      亡命鸳鸯释义:一,被冤枉而浪迹天涯求生型夫妻。二,犯罪苟且偷生逃命型狗男女。
    • 19.
      交保释义:司法机关将犯罪嫌疑人交付有信用的担保人,保证他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交保释放。
    • 20.
      从坐释义:犹连坐。 因别人犯罪牵连而受处罚。《后汉书·邓禹传》:“永元 四年,阴皇后 巫蛊事发,乾(邓乾)从兄 奉 以后舅被诛,乾 从坐,国除。”《隋书·赵绰传》:“故 陈 将 萧摩訶,其子 世略 在 江 南作乱,摩訶 当从坐。”《宋史·岳飞传》:“幕属 于鹏 等从坐者六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民众犯了罪,用法极严,如该从坐,不论老幼都不得免。”

犯罪造句

1.这一小撮犯罪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2.法官鉴于他们的犯罪是出于防卫失当,无意杀人,也就从轻发落了。

3.对那些犯罪分子应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决不能心慈手软。

4.对于犯罪的人,我们的政策是给以出路,以观后效。

5.犯罪分子,在信而有征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

6.犯罪分子太猖狂了,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民财。

7.这些犯罪分子内外勾结,盗窃国家文物,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8.一切犯罪分子必须限期坦白自首。否则将受到严惩,勿谓言之不预。

9.这伙犯罪分子同恶相求,气焰十分嚣张。

10.天理昭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群众都拍手称快。

11.公安干警经过明察暗访,终于捣毁了犯罪分子的窝点。

12.这些顽固不化的犯罪分子,真是死不改悔。

13.法不徇情,父亲是法官,儿子犯罪照样难逃法网。

14.猖獗一时的刑事犯罪和走私活动在公安部门的一再严打下,逐渐消失了。

15.犯罪分子已成了执法人员的瓮中之鳖。

16.你得有真凭实据才能去判断他是否犯罪

17.对流氓犯罪分子如果不坚决镇压,人民就会指责我们网漏吞舟。

18.犯罪不为耻者罪加一等。

19.那些屡教不改,至死不悟的犯罪分子,最终难逃法网。

20.证据确凿,犯罪分子无可抵赖。

犯罪(fanz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犯罪是什么意思 犯罪读音 怎么读 犯罪,拼音是fàn zuì,犯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犯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