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叔 [fāng shū]
1. 周宣王时贤臣。
方叔 引证解释
⒈ 周宣王 时贤臣。
引《诗·小雅·采芑》:“显允 方叔,征伐 玁狁,蛮荆 来威。”
郑玄 笺:“方叔 先与 吉甫 征伐 玁狁,今特往伐 蛮荆,皆使来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以 方叔、邵虎 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缉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
方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剟剽释义:摘抄。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八:“《支辛》谓 东坡《志林》、李方叔《师友谈记》、钱丕《行年杂纪》之类四五书,皆偶附著异事,不顓《虞初》九百之篇。士大夫或弗能知,故剟剽以为助,不几乎三之一矣。”
- 2.
壮猷释义:宏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方叔 元老,克壮其犹。”郑玄 笺:“犹,谋也;谋,兵谋也。”朱熹 注:“犹,谋也;言 方叔 虽老,而谋则壮也。”南朝 陈 徐陵《让左仆射初表》:“气怀沉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廷亲贤,并见壮猷,皆宜左执。”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阁下方以盛年壮猷,将康济天下,而良助犹鲜,诚可憮然。”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壮猷’?非常之策。陈汤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班超 不谋於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
- 3.
宠灵释义:恩宠光耀;使得到恩宠福泽。《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 楚国,以信 蜀 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孔颖达 疏:“言开其恩宠赐以威灵以及 楚国。”南朝 梁 江淹《建平王之南徐州刺史辞阙表》:“臣过承宠灵,閔默假日,徒抱皇慈,无充横草。”宋 王安石《贺致政文太师启》:“萧何 汉 之宗臣,方叔 周 之元老,宠灵莫二。”明 唐顺之《与严介溪相公书》:“顺之 此行,荷国宠灵,并承门下指教,深惧不能称任。”清 龚自珍《尊史三》:“要知古之人所以宠灵史氏,镇抚王室,以增天
- 4.
拆号释义:⒈拆开试卷糊名的弥封号码。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东坡 素知 李廌 方叔,方叔 赴省试,东坡 知举,得一卷子,大喜,手批数十字,且语 黄鲁直 曰:‘是必吾 李廌 也。’及拆号,则 章持 致平,而 廌 乃见黜。”《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拆号看时,却是 桂林府 兴安县 学生,复姓 鲜于,名 同。”《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先是 安民 与国子司业 安惇、监察御史 董敦逸 同在国子监考试所拆号,安民 对 敦逸 称:‘二 苏 负天下重望,公不当弹击。’”⒉绰号。《海上花列传》第四九回:“问这
- 5.
方召释义:亦作“方邵”。 西周 时助 宣王 中兴之贤臣 方叔 与 召虎 的并称。后借指国之重臣。
- 6.
方虎释义:方叔、召虎 的并称。 为 周宣王 时贤臣,有中兴之功。
- 7.
机政释义:国家枢机政务。《后汉书·卢植传》:“时皇后父大将军 竇武 援立 灵帝,初秉机政,朝议欲加封爵。”宋 王安石《上蒋侍郎书》:“倏然朝廷走一封之传,升执事於严近,与诸公对掌机政,召和气於天下。”《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谢方叔、吴潜 乞解机政,疏四上,不许。”
- 8.
癯仙释义:⒈隐居山泽的术士。 宋 苏轼《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作诗送之》:“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⒉骨姿清瘦的仙人。指梅花。宋 陆游《射的山观梅》诗之二:“凌厉冰霜节愈坚,人间那有此癯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凝情待久,无限恨、癯仙知否?”
- 9.
知举释义:“知贡举”的省称。《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悰 曰:‘德裕 有文学而不由科第,常用此为慊慊,若使之知举,必喜矣。’”胡三省 注:“知举,知贡举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东坡 素知 李廌 方叔,方叔 赴省试,东坡 知举。”参见“知贡举”。
- 10.
讲行释义:谋议实行。《宋史·儒林传五·胡寅》:“方且製造文物,讲行效报。”《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二年》:“癸丑,帝諭辅臣:‘方田事,且令近城为之,游击军当招水步各半。’谢方叔 等曰:‘客讲行之。’”
- 11.
词林释义:⒈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南朝 梁 萧统《答晋安王书》:“殽核坟史,渔猎词林。”⒉词坛。宋 范公偁《过庭录》:“许昌 郭挺 元杰,从 李方叔 学,久蒙训导。方叔 死,挺 有挽诗云:‘憔悴词林失俊英,已应精爽在 蓬瀛。’”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吾乡 公文介 公 鼐,万历 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絶句尤工。”金婉《为外录<词林正韵>毕书后》:“后此词林增善本,四声堪证 宋 名贤。”⒊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宋 王应麟《玉海·圣文五·康定赐翰林飞白书》:“至和 元年九月,王洙 为学士,仁宗
- 12.
鼎甲释义:⒈指豪族大姓。唐 薛廷珪《授韦韬光禄卿等制》:“鼎甲华宗,松筠茂行。”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四姓唯 郑 氏不离 滎阳,有冈头 卢,泽底 李,士门 崔,家为鼎甲。”⒉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以鼎有三足,一甲共三名,故称。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听响卜》:“韦甄 及第年,事势固万全矣;然未知名第高下,志在鼎甲,未免挠怀。”宋 苏轼《答李方叔书》之二:“秋试时,不审已从吉未?若可以下文字,须望鼎甲之捷也。”《儒林外史》第八回:“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甲。”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博士犹今
- 13.
鼗武释义:《论语·微子》:“大师 挚 适 齐,亚饭 干 适 楚,三饭 繚 适 蔡,四饭 缺 适 秦,鼓 方叔 入於 河,播鼗 武 入於 汉,少师 阳、击磬 襄 入於海。 ”“播鼗 武”指 殷 时摇小鼓的乐师名 武 的人。后以“鼗武”借指精于本职工作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