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避邪 避邪的意思
xié

避邪

简体避邪
繁体
拼音bì xié
注音ㄅㄧˋ ㄒ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躲,设法躲开。【组词】: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2) 防止。【组词】: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xié yé yá yú xú,(1) 不正当,不正派。【例句】:邪恶(è)。邪念。邪说。(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组词】:寒邪。风邪。(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例句】:中(zhòng)邪。(4) 妖异怪诞。【组词】:邪魔。邪术。(5) 同“斜”。(1) 同“耶”,疑问词。

基本含义

避免邪恶的侵害,远离不祥之事

避邪的意思

避邪 [bì xié]

1. 避开恶魔或邪恶。

[ward off evil;]

避邪 引证解释

⒈ 驱除邪祟。

郭沫若 《反正前后》六:“有了这样一张避邪的符箓,想来他们一定是完全无恙的。”
孙犁 《白洋淀纪事·石猴》:“这猴儿能算卦,能避邪,能治病,长疙瘩长疮,叫它一磨就好。”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她也许相信,也许根本不相信,这些纸玩艺儿有什么避邪的作用,但是她喜爱它们的色彩与花纹。”


国语词典

避邪 [bì xié]

⒈ 避开妖邪。

如:「多数的中国人认为玉可以避邪。」


避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卦镜释义:画有八卦图形的镜子,挂在门楣上可以避邪。
    • 2.
      净火释义:通常指在灾难(如牛瘟)时以摩擦干木取得的火,认为它能避邪;特指圣约翰节(六月二十四日)夜晚点起的驱除病灾及厄运用的篝火。
    • 3.
      十二兽释义:⒈指由人扮饰的十二种兽像。 古代用以驱疫避邪。⒉即十二虫。
    • 4.
      大坚释义:汉 代官吏佩以避邪的饰物。
    • 5.
      宝符释义:⒈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⒉宝玺和符命。⒊上天所赐的符命。⒋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
    • 6.
      屠苏释义:古代一种酒名。 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 7.
      屠苏酒释义:酒名。旧俗在正月初一喝屠苏酒以避邪。
    • 8.
      戴求吉符释义:是撒拉族保佑平安、避邪消灾的护身符物。
    • 9.
      方弼释义: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
    • 10.
      朱索释义:红绳。 旧时端午节用以饰门户,谓可避邪恶。《后汉书·礼仪志中》:“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明 夏完淳《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赤符已破。”
    • 11.
      柏叶酒释义:柏叶浸制的酒。 古代风俗,以柏叶浸酒,元旦共饮,以祝寿和避邪。
    • 12.
      柳圈释义:我国传统风俗,清明节用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谓可去毒避邪。
    • 13.
      法印释义:法印,道教术语。 道教法印面上刻着具有道教含义的文字,甚至有的还刻着完全符式化的图案,印钮一般是狮子或其他避邪兽。 道教法印和令牌作为正一箓法中十分重要的法物,施用于道教符箓斋醮,即护身通神、炼度济人、消灾驱邪等科仪及宗教活动中,历来为道教中人所认重。
    • 14.
      泰山石敢当释义:旧俗,凡人家住屋门对桥梁、巷口或道路要冲,就在墙外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 石敢当”五字,用以避邪。
    • 15.
      画瓦书符释义:旧时迷信,在瓦上画图像,在黄表纸上画符箓,所说可以驱鬼避邪。泛指各种迷信活动。
    • 16.
      蒲节释义:端午(因旧时风俗端午在门上挂菖蒲叶避邪而得名)。
    • 17.
      观音手释义:一种小贝壳。 旧时 浙江 沿海的人将这种小贝壳用线串在一起,戴在孩子的手腕或脚踝上,认为可以避邪。
    • 18.
      转三桥释义:旧俗上元节,妇女肩舆出行,经过数桥,欲以避邪,谓之“转三桥”。
    • 19.
      辟非释义:避邪,驱邪。
    • 20.
      迷迭释义:常绿小灌木。有香气,佩之可以香衣,燃之可以驱蚊蚋、避邪气,茎、叶和花都可提取芳香油。原产 南欧,后传入我国。

避邪(bix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避邪是什么意思 避邪读音 怎么读 避邪,拼音是bì xié,避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避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