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组词】: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2) 喻很多。【组词】: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jiā jia jie,(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组词】: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2) 家庭所在的地方。【组词】:回家。老家。安家。(3) 居住。【例句】:“可以家焉”。(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组词】: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组词】:家畜。家禽。(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组词】:酒家。农家。(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组词】: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8) 学术流派。【组词】: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组词】:一家人家。(10) 姓。(1) 词尾,指一类的人。【组词】:老人家。(2)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1) 词尾,同“价”。【组词】:整天家。成年家。
xìng,(1) 表明家族的字。【组词】:姓氏。姓名。贵姓(询问对方姓氏的敬辞)。(2) 平民。【组词】:万姓。老百姓。
1. 中国旧时私塾所使用的初学读本,据说是北宋年间编写的,故以赵姓为首,每四字为句,有一定的韵律。
英[various families surname;]
⒈ 旧时流行的蒙学课本之一。 北宋 时编,不著作者姓名。集姓氏为四言韵语,以便诵读。为尊国姓,以“赵”为首。 明 代有《皇明千家姓》,改以“朱”姓居首。 清 康熙 时有《御制百家姓》,又以“孔”姓居首。但流行者仍为 北宋 时编的《百家姓》。
引宋 陆游 《秋日郊居》诗:“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
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 明清 尝详考之,似是两 浙 钱氏 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 钱氏 奉正朔, 赵 乃本朝国姓,所以 钱 次之; 孙 乃 忠懿 之正妃;又其次,则 江南 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 武肃 而下后妃,无可疑者。”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⒈ 书名。旧时童蒙课读之书,不著作者姓名。用姓氏编成韵文,每句四字,以便诵读,始赵而终司空。收单姓四百零八,复姓三十。见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