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 [pǐn píng]
1. 评价;评论。
例他开始品评油画。
英[judge;]
品评 引证解释
⒈ 评价;评论。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於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元 陈镒 《次韵齐子和山长过访》:“明朝又向山城去,满路梅花入品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某妾﹞闻窗外帘隙,有数十人悄语品评其妍媸,忸怩不敢举首。”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人们在交头接耳……品评着没过门的媳妇。”
国语词典
品评 [pǐn píng]
⒈ 评论高下。
例如:「品评诗文」。
近月旦
品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2.
伦鉴释义:品评鉴定。
- 3.
六法论释义: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
- 4.
六法释义: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画品》中列举的六法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 5.
共料释义:共同品评。
- 6.
刀尺释义:⒈剪刀和尺。 裁剪工具。⒉指服装的制作。⒊喻法式规矩。⒋喻品评进退人才的权力。⒌方言。修饰,打扮。
- 7.
变裁释义:⒈改变衣服原来的裁制式样。谓衣服花样翻新。⒉改变原来的品评意见。
- 8.
否臧释义:⒈成败;善恶;优劣。 否,恶;臧,善。《易·师》:“师出以律,否臧,凶。”孔颖达 疏:“否谓破败,臧谓有功。”《魏书·元子思传》:“不付名至,否臧何验?”唐 白居易《议兵策》:“议之者颇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宋 范仲淹《用天下心为心赋》:“於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两省諫官,并準 有唐 故事……限以迁官之年月,责以供职之否臧。”⒉品评,褒贬。《旧唐书·郑朗传》:“适来所记,无可否臧,见亦何爽?”唐 刘商《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诗:“千载有疑议,一言能否臧。”宋
- 9.
品人释义:⒈众人;常人。 ⒉品评人才。
- 10.
品剑释义:品评。
- 11.
品核释义:评论;品评。
- 12.
品玩释义:品评赏玩:品玩奇石。
- 13.
品而第之释义:品:品评,区分;第:等第,等级。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
- 14.
品议释义:品评。
- 15.
品评释义:评论高下:品评诗文。品评产品质量。服饰设计品评。
- 16.
品茶释义:品评茶味。
- 17.
品藻释义:品评;评论(人物等)。
- 18.
品衡释义:犹品评。
- 19.
品覈释义:评论;品评。《后汉书·党锢传序》:“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於斯行矣。”宋 欧阳修《国学试策》之一:“刘蕡 述兵农之大略,微之 以才识而中科,然品覈其言词,由有司而考第。”章炳麟《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諂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
- 20.
品量释义:⒈品评;衡量。⒉为品味、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