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声 大声的意思
shēng

大声

简体大声
繁体大聲
拼音dà shēng
注音ㄉㄚˋ ㄕ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基本含义

指声音高亢、洪亮,大声喊叫。

大声的意思

大声 [dà shēng]

1. 高雅的音乐。

2. 声音大,高声。

4. 大名声。

大声 引证解释

⒈ 高雅的音乐。

《庄子·天地》:“大声不入於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
成玄英 疏:“大声,谓《咸池》、《大韶》之乐也。”

⒉ 声音大,高声。

《汉书·王莽传中》:“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
唐 谢观 《初雷启蛰赋》:“动 丰隆 之大声,发昆虫之暗室。”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一会又要扒到牀顶上去,大声哭着,唱起曲子来。”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戏台上的武生会翻跟斗,也可以使看戏的人大声喝采。”

⒊ 大名声。

清 周亮工 《午睡与冠五》诗:“理生如此亦早富,久谴於世负大声。”


国语词典

大声 [dà shēng]

⒈ 声音宏大、响亮。

如:「大声喧哗」、「大声嚷嚷」、「大声喝采」。

高声


大声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高声释义:⒈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⒉叫嚷或咆哮;厉声地说。

大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事声张释义:形容做事时保持低调,不扩大声势。
    • 2.
      不要释义:表示禁止和劝阻:不要大声喧哗。 不要麻痹大意。
    • 3.
      不鸣不飞释义:不鸣不飞指平常默默无闻,不大声鸣叫也不高飞,千里锋行,不飞不鸣。
    • 4.
      中变释义:⒈中等的变化。《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⒉中途变化。宋 苏辙《历代论·李固》:“固 復以 清河 为请,与 胡广 赵戒 同谋,广 戒 惧而中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好事定然中变,连累小子必然受辱!”沙汀《淘金记》十六:“要不是 龙哥 依照历来的习惯,大声武气地出来阻止,事情也许会中变的。”
    • 5.
      乱叫释义:胡乱喊叫;没有秩序的大声叫喊。
    • 6.
      争吵释义: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无谓的争吵。 争吵不休。
    • 7.
      人喧马嘶释义:喧指的是大声的说话;嘶指的是马的嘶叫声。 整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人在喊叫,马在嘶鸣。
    • 8.
      仰天大笑释义: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
    • 9.
      仰天而笑释义: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多就对某件事不以为然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而言。
    • 10.
      仰天长啸释义:抬头朝天大声呼叫。形容情绪高昂、意气风发的样子,形容一发不可收拾。
    • 11.
      何问释义:大声斥问。何,通“呵”。
    • 12.
      佶屈释义: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明 郑瑗《井观琐言》卷一:“鲁哀公 誄 孔子 辞,其文便佶屈。”清 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孔子《文言》,实为万世文章之祖……非清言质説者比也,非振笔纵书者比也,非佶屈澁语者比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再证之 三王 时,誓师有辞,迁都有誥,朝廷一二非常举动,不惮反復演説,大声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於天下,故文告皆白话。而后人以佶屈难解者,年代绵邈,文字不变而语变也。”
    • 13.
      刺刺释义:⒈多言貌。《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金 元好问《入济源寓舍》诗:“睡中刺刺闻人语,季子 金多过 洛阳。”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十丈莲》:“其族叔某时劝女再适,女大声屏逐之,不容其刺刺语。”⒉犹絮絮。《明史·文苑传三·归有光》:“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 长兴 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 吴 语,断讫遣去,不具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二更向尽,诸僕皆睡去,两人犹刺刺语。”⒊象声词。宋 梅尧臣《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
    • 14.
      励声释义:大声。
    • 15.
      匈礚释义:亦作“匈濭”。象声词。形容大声。
    • 16.
      匉匐释义:也作砰訇、匐匉。 形容大声。
    • 17.
      匉訇释义:象声词。形容大声。清 吴廷桢《观潮》诗:“惊涛荡潏天低昂,乱石匉訇山破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符老爷 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匉訇一声,桌上的东西翻了个满地。”《痛史》第三回:“只见半空中碗大的一个透红弹子,向城上飞来,恰打在一个城垜上,匉訇一声,城垜已倒。”参见“砰訇”。
    • 18.
      半夜三更释义:深夜:半夜三更的,别再大声说话了。
    • 19.
      卖缺释义:⒈亦作“卖闕”。出卖缺额的官职。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部吏卖闕之弊,自昔有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藩臺又轻轻的説道:‘没规矩!’他听见藩臺又説了这句话,便大声道:‘没规矩!卖缺的便没规矩!’”《冷眼观》第五回:“这位藩臺大人,更是明目张胆的卖缺。”⒉出售市场上缺少的货物。《人民日报》5:“做生意,就该‘市场缺啥我卖啥’,如果市场有啥我也卖啥,那么虽然不敢断言就一定要亏本,起码也是一桩没有特色的买卖。要把生意做活,就得搞一点市场分析,精于‘卖缺’。”
    • 20.
      卢生释义:⒈秦 时 燕 方士。相传为 始皇 入海求神仙药不获而遁。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清 感惺《游侠传》第二出:“齐 与 鲁,张旗鼓,大声呼,三辅 楚。金刀在手武復武,狂潮澎湃不可沮,海处 卢生 满怀苦。”⒉为典实“黄粱梦”中人物。郁达夫《不知》诗之一:“王粲 登楼伤此日,卢生 逐梦悔当年。”参见“黄粱梦”。

大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事声张释义:形容做事时保持低调,不扩大声势。
    • 2.
      不要释义:表示禁止和劝阻:不要大声喧哗。 不要麻痹大意。
    • 3.
      不鸣不飞释义:不鸣不飞指平常默默无闻,不大声鸣叫也不高飞,千里锋行,不飞不鸣。
    • 4.
      中变释义:⒈中等的变化。《史记·天官书》:“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⒉中途变化。宋 苏辙《历代论·李固》:“固 復以 清河 为请,与 胡广 赵戒 同谋,广 戒 惧而中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好事定然中变,连累小子必然受辱!”沙汀《淘金记》十六:“要不是 龙哥 依照历来的习惯,大声武气地出来阻止,事情也许会中变的。”
    • 5.
      乱叫释义:胡乱喊叫;没有秩序的大声叫喊。
    • 6.
      争吵释义: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无谓的争吵。 争吵不休。
    • 7.
      人喧马嘶释义:喧指的是大声的说话;嘶指的是马的嘶叫声。 整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人在喊叫,马在嘶鸣。
    • 8.
      仰天大笑释义: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
    • 9.
      仰天而笑释义: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多就对某件事不以为然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而言。
    • 10.
      仰天长啸释义:抬头朝天大声呼叫。形容情绪高昂、意气风发的样子,形容一发不可收拾。
    • 11.
      何问释义:大声斥问。何,通“呵”。
    • 12.
      佶屈释义: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明 郑瑗《井观琐言》卷一:“鲁哀公 誄 孔子 辞,其文便佶屈。”清 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孔子《文言》,实为万世文章之祖……非清言质説者比也,非振笔纵书者比也,非佶屈澁语者比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再证之 三王 时,誓师有辞,迁都有誥,朝廷一二非常举动,不惮反復演説,大声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於天下,故文告皆白话。而后人以佶屈难解者,年代绵邈,文字不变而语变也。”
    • 13.
      刺刺释义:⒈多言貌。《管子·白心》:“愕愕者不以天下为忧,刺刺者不以万物为筴。”金 元好问《入济源寓舍》诗:“睡中刺刺闻人语,季子 金多过 洛阳。”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十丈莲》:“其族叔某时劝女再适,女大声屏逐之,不容其刺刺语。”⒉犹絮絮。《明史·文苑传三·归有光》:“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 长兴 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 吴 语,断讫遣去,不具狱。”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二更向尽,诸僕皆睡去,两人犹刺刺语。”⒊象声词。宋 梅尧臣《送曹测崇班驻泊相州》诗:“寒风吹枯草,草短声
    • 14.
      励声释义:大声。
    • 15.
      匈礚释义:亦作“匈濭”。象声词。形容大声。
    • 16.
      匉匐释义:也作砰訇、匐匉。 形容大声。
    • 17.
      匉訇释义:象声词。形容大声。清 吴廷桢《观潮》诗:“惊涛荡潏天低昂,乱石匉訇山破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符老爷 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匉訇一声,桌上的东西翻了个满地。”《痛史》第三回:“只见半空中碗大的一个透红弹子,向城上飞来,恰打在一个城垜上,匉訇一声,城垜已倒。”参见“砰訇”。
    • 18.
      半夜三更释义:深夜:半夜三更的,别再大声说话了。
    • 19.
      卖缺释义:⒈亦作“卖闕”。出卖缺额的官职。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部吏卖闕之弊,自昔有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藩臺又轻轻的説道:‘没规矩!’他听见藩臺又説了这句话,便大声道:‘没规矩!卖缺的便没规矩!’”《冷眼观》第五回:“这位藩臺大人,更是明目张胆的卖缺。”⒉出售市场上缺少的货物。《人民日报》5:“做生意,就该‘市场缺啥我卖啥’,如果市场有啥我也卖啥,那么虽然不敢断言就一定要亏本,起码也是一桩没有特色的买卖。要把生意做活,就得搞一点市场分析,精于‘卖缺’。”
    • 20.
      卢生释义:⒈秦 时 燕 方士。相传为 始皇 入海求神仙药不获而遁。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清 感惺《游侠传》第二出:“齐 与 鲁,张旗鼓,大声呼,三辅 楚。金刀在手武復武,狂潮澎湃不可沮,海处 卢生 满怀苦。”⒉为典实“黄粱梦”中人物。郁达夫《不知》诗之一:“王粲 登楼伤此日,卢生 逐梦悔当年。”参见“黄粱梦”。

大声造句

1.小王大声说“:不容置喙,先听我把话说完。”。

2.振臂一呼的近义词是大声疾呼。

3.他们除了向社会大众大声疾呼环保的重要,每个人更是身体力行,一丝一毫都不敢鬆懈。

4.到处大声嚷嚷,你们这不是不打自招吗?

5.这个包藏祸心的女人大声说笑着。

6.王老师温声细语的和我们说话,从不大声训斥学生。

7.别看他吼得那么大声,就是因为外强中干,才需要那样虚张声势。

8.当地博客可能会大声疾呼,要求内容免费。

9.尽管我在后面不断地大声疾呼,他依然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

10.虽然警方大声疾呼,并对酒后驾车採取重罚,酒醉肇事的比例依然没有减少。

11.社会上用字比较混乱,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用字规范化。

12.不要在那里大声疾呼。

13.他遭受到如此诬赖,难怪要怒发冲冠,大声申辩。

14.特务怒气冲天地挥舞着木棒,大声斥责着什么。

15.学们正在教室里大声喧哗,看到老师来了立即戛然而止。

16.他旁若无人地大声打电话,全不顾周围愤怒的目光。

17.他迟到了十分钟才到会场,又旁若无人地大声嚷嚷,大厅里的人都反感地看着他。

18.倩倩春风满面地大声说:“妈妈,我考上大学了。”。

19.我看他越是大声辩解,越显得心虚,真是欲盖弥彰。

20.不要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这里是教室。

大声(da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声是什么意思 大声读音 怎么读 大声,拼音是dà shēng,大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