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过江 过江的意思
guòjiāng

过江

简体过江
繁体過江
拼音guò jiāng
注音ㄍㄨㄛˋ ㄐㄧ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ò guo guō,(1) 姓。

jiāng,(1) 大河的通称。【组词】:江山。江河。江天。江干(gān)(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2) 特指中国长江。【组词】: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江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江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3) 姓。

基本含义

指越过江河,比喻克服困难,突破障碍。

过江的意思

过江 [guò jiāng]

1. 过长江。特指西晋和北宋王室东渡事。

3. 指代东晋。

过江 引证解释

⒈ 过 长江。特指 西晋 和 北宋 王室东渡事。

《晋书·王导传》:“过 江 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 新亭 饮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过 江 初,拜官,舆饰供饌。”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自过 江 来,或有思京饌者,命倣傚製造,终不如意。”

⒉ 指代 东晋。

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越石 景纯,联鑣接軫;过 江 末季,挺生 陶公。”
清 王士禛 《读史杂感》诗之一:“过 江 名义共推 袁,宋 室孤臣念愍孙。”


过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刻舟求剑释义: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 2.
      和衷共济释义: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水。
    • 3.
      履水珠释义:宝珠名,古代传说持此珠潜行水中,水不沾身,过江海如履平地。
    • 4.
      月前释义:⒈犹月下。指月光之下。⒉本月以前。指上个月。如:过江隧道月前就通车了。
    • 5.
      横槊释义:⒈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南齐书·垣荣祖传》:“若 曹操、曹丕 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於天下可不负饮食矣。”宋 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餘事。”明 孙仁孺《东郭记·为将军》:“横槊翩翩,年来竹枝长不按,蛇已变龙看,男儿真不凡。”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诗:“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⒉形容气概豪迈。明 文徵明《夜坐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用世已销横槊气,谋身未办买山钱。”清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 彭而述 ﹞诗多军中之作。如‘战垒荒城 蒙 段 外
    • 6.
      水影释义:⒈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地面的幻景。远观如水,视地见景,故称。《晋书·苻坚载记下》:“长安 有水影,远观若水,视地则见人,至是则止。”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神龙 中,洛城 若水影,纤微必照,就视则无所见。”《旧唐书·五行志》:“洛阳 东七里有水影,侧近树木车马之影,歷歷见水影中。”参见“海市蜃楼”。⒉水中倒影。南朝 梁 何逊《夕望江桥》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唐 戎昱《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诗:“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宋 张耒《出长夏门》诗:“岩声答远响,
    • 7.
      渡江亡楫释义:亡:同“无”;楫:船桨。过江时船上没有桨。比喻没有准备,没有必要的凭借。
    • 8.
      渡河释义:通过江河。
    • 9.
      瞒官不瞒私释义:瞒着官府,私下勾结干坏事。 丝弦剧《空印盒》第二场:“既然按院大人尚未到来,你来个瞒上不瞒下,瞒官不瞒私,打发敝人过江,不过银两多赠。”
    • 10.
      竞渡释义:⒈划船比赛:龙舟竞渡。 ⒉渡过江湖等水面的游泳比赛:游泳健儿竞渡昆明湖。
    • 11.
      茅堂释义:⒈亦作“茆堂”。 草盖的屋舍。语出汉韦孟《在邹诗》:“爰戾于邹,鬋茅作堂。”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清黄景仁《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⒉堂名;里名。
    • 12.
      蓬莱草释义:蓬莱草为马鞭草科植物过江藤的全草。
    • 13.
      过水释义:⒈越过江河。 ⒉亵语。指男女交合。⒊让水通过。
    • 14.
      过江之鲗释义:东晋 王朝在 江 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 江 南,当时有人说“过 江 名士多于鯽”。后以“过江之鯽”形容多而且纷乱。
    • 15.
      过江之鲫释义: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 16.
      过江名士多如鲫释义:⒈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⒉“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 17.
      迎饯释义:犹迎送。 宋 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他年一叶泝 江 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 18.
      黄头释义:⒈指水军。《汉书·枚乘传》:“汉 知 吴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 江 而下。”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羽林黄头郎,习水战者也。”《梁书·元帝纪》:“羽林黄头之士,虎賁緹骑之夫,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 嵩 华 倒拔。”参见“黄头郎”。⒉船夫。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命黄头之千奴,卷 震泽 而与俱还。”明 李东阳《蒋御医黄头月桂图》诗:“君不见,江花欲落江水深,凭仗黄头过江去。”清 厉鹗《湖船录·浮海槛》:“黄贞父 仪部,用巨竹为泭,浮湖中……两黄头刺之而行。”参见“黄头郎”。⒊童仆。

过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刻舟求剑释义: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见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 2.
      和衷共济释义: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衷:内心。济:渡水。
    • 3.
      履水珠释义:宝珠名,古代传说持此珠潜行水中,水不沾身,过江海如履平地。
    • 4.
      月前释义:⒈犹月下。指月光之下。⒉本月以前。指上个月。如:过江隧道月前就通车了。
    • 5.
      横槊释义:⒈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南齐书·垣荣祖传》:“若 曹操、曹丕 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於天下可不负饮食矣。”宋 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餘事。”明 孙仁孺《东郭记·为将军》:“横槊翩翩,年来竹枝长不按,蛇已变龙看,男儿真不凡。”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诗:“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⒉形容气概豪迈。明 文徵明《夜坐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用世已销横槊气,谋身未办买山钱。”清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 彭而述 ﹞诗多军中之作。如‘战垒荒城 蒙 段 外
    • 6.
      水影释义:⒈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地面的幻景。远观如水,视地见景,故称。《晋书·苻坚载记下》:“长安 有水影,远观若水,视地则见人,至是则止。”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神龙 中,洛城 若水影,纤微必照,就视则无所见。”《旧唐书·五行志》:“洛阳 东七里有水影,侧近树木车马之影,歷歷见水影中。”参见“海市蜃楼”。⒉水中倒影。南朝 梁 何逊《夕望江桥》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唐 戎昱《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诗:“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宋 张耒《出长夏门》诗:“岩声答远响,
    • 7.
      渡江亡楫释义:亡:同“无”;楫:船桨。过江时船上没有桨。比喻没有准备,没有必要的凭借。
    • 8.
      渡河释义:通过江河。
    • 9.
      瞒官不瞒私释义:瞒着官府,私下勾结干坏事。 丝弦剧《空印盒》第二场:“既然按院大人尚未到来,你来个瞒上不瞒下,瞒官不瞒私,打发敝人过江,不过银两多赠。”
    • 10.
      竞渡释义:⒈划船比赛:龙舟竞渡。 ⒉渡过江湖等水面的游泳比赛:游泳健儿竞渡昆明湖。
    • 11.
      茅堂释义:⒈亦作“茆堂”。 草盖的屋舍。语出汉韦孟《在邹诗》:“爰戾于邹,鬋茅作堂。”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清黄景仁《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⒉堂名;里名。
    • 12.
      蓬莱草释义:蓬莱草为马鞭草科植物过江藤的全草。
    • 13.
      过水释义:⒈越过江河。 ⒉亵语。指男女交合。⒊让水通过。
    • 14.
      过江之鲗释义:东晋 王朝在 江 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 江 南,当时有人说“过 江 名士多于鯽”。后以“过江之鯽”形容多而且纷乱。
    • 15.
      过江之鲫释义: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 16.
      过江名士多如鲫释义:⒈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⒉“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 17.
      迎饯释义:犹迎送。 宋 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他年一叶泝 江 来,还吹此曲相迎饯。”
    • 18.
      黄头释义:⒈指水军。《汉书·枚乘传》:“汉 知 吴 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 江 而下。”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羽林黄头郎,习水战者也。”《梁书·元帝纪》:“羽林黄头之士,虎賁緹骑之夫,叱咤则风云兴起,鼓动则 嵩 华 倒拔。”参见“黄头郎”。⒉船夫。宋 苏轼《洞庭春色赋》:“命黄头之千奴,卷 震泽 而与俱还。”明 李东阳《蒋御医黄头月桂图》诗:“君不见,江花欲落江水深,凭仗黄头过江去。”清 厉鹗《湖船录·浮海槛》:“黄贞父 仪部,用巨竹为泭,浮湖中……两黄头刺之而行。”参见“黄头郎”。⒊童仆。

过江造句

1.国庆节期间,各地旅游之风高涨,游人多于过江之鲫。

2.赤壁之战前夕,蒋干过江到东吴,想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周瑜虚与委蛇反教蒋干中了他的借刀杀人之计。

3.百万雄师过江,大有投鞭断流之势!

4.百万雄师过江,直是投鞭断流之势呀!

5.解放军过江后,像秋风扫落叶那样追剿残敌。

6.过江名士,如鲫之多,醉生梦死于其间者,不能屈指数。

7.先遣部队钳制住敌人的火力,使我主力部队顺利地渡过江去。

8.一群蚂蚁如同千军万马过江河般压了过来。

过江(guoj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过江是什么意思 过江读音 怎么读 过江,拼音是guò jiāng,过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过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