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计省 计省的意思
shěng

计省

简体计省
繁体計省
拼音jì shěng
注音ㄐㄧˋ ㄕ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shěng xǐng,(1) 地方行政区域。【组词】:省份。省会。(2) 节约,不费。【组词】:省钱。省事。省吃俭用。(3) 简易,减免。【组词】:省略。省称。省写。(4) 中国古官署名。【例句】:中书省(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5) 古代称王宫禁地。【组词】:省中。省闼(禁中)。(1) 检查。【例句】:反省(检查自己)。省察(考察)。吾日三省吾身。(2) 知觉,觉悟。【组词】:省悟。发人深省。(3) 看望父母、尊亲。【组词】:省亲。省视。

计省的意思

计省 [jì shěng]

1. 宋代管理国家财经事务最高行政机关三司的别称。

计省 引证解释

⒈ 宋 代管理国家财经事务最高行政机关三司的别称。

《宋史·职官志二》:“三司之职,国初沿 五代 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其恩数廪禄,与参、枢同。”
宋 文同 《谢转官表》:“是使吏闈之蕞品,亦升计省之中行。”

⒉ 察考。

元 袁桷 《信州贵溪县杨林桥记》:“二千年来著律令者,长吏率遵守文具,饰传舍,除驛道为急;使者所弗至,不復计省民所必趋而顓受其害。”


计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计台释义:指计省。 即三司。
    • 2.
      计局释义:指计省的下属机构。宋 韩琦 《辞免谏官第一状》:“嚮繇主藏,移佐 伊京 ,仅越期年,易参计局。” 元 黄溍 《江浙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赠太傅安庆武襄王神道碑》:“设计局以求遗利,毒及编民。”
    • 3.
      计扃释义:计省的扃钥。 指三司的大权。
    • 4.
      计枢释义:指计省。
    • 5.
      计牒释义:计省的文书。宋 王安石《与孙子高书》:“此月奉计牒当渡 江 南,十一日尽室行。”宋 汪应辰《福州到任谢太上表》:“伏念臣起自书生,远随计牒,在庭多士,首蒙擢第之荣,去国累年,两被赐环之宠。”
    • 6.
      计省释义:⒈宋 代管理国家财经事务最高行政机关三司的别称。《宋史·职官志二》:“三司之职,国初沿 五代 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其恩数廪禄,与参、枢同。”宋 文同《谢转官表》:“是使吏闈之蕞品,亦升计省之中行。”⒉察考。元 袁桷《信州贵溪县杨林桥记》:“二千年来著律令者,长吏率遵守文具,饰传舍,除驛道为急;使者所弗至,不復计省民所必趋而顓受其害。”
    • 7.
      计院释义:宋 代三司使的地位,与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相等,因称三司为“计省”或“计院”。宋 楼钥《国子司业王公行状》:“隆兴 改元,中进士第。明年,赴计院。”
    • 8.
      课艺释义:⒈谓种植。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葖》:“《谈苑》云 江 东居民岁课艺,初年种芋三十亩,计省米三十斛;次年种萝菔三十亩,计益米三十斛;可见其能消食。”⒉研读制艺(八股文)。清 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夫人手繅车以教纺棉,二子杂诸生以课艺。”⒊课试之制艺。《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左翻右翻,把两个题目找出,原来是格致书院课艺里的现成文章。”《中国现在记》第一回:“名家的课艺,新出的闈墨,无论他如何深奥,一到我辈眼里,都能解説得来。”

计省(ji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计省是什么意思 计省读音 怎么读 计省,拼音是jì shěng,计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计省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