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 [bàn dú]
1. 旧时教授富家子弟的读书人;又官名,宋代各王府中陪皇侄皇孙读书的人。
英[ be a reading partner; ]
2. 旧指陪同富家子弟一起学习的书童。
英[ reading partner; ]
伴读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宋 时诸王府及南北院皆置伴读,教宗室子弟读书。 辽 至 明 诸王府仍置此官。
引《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癸酉,始令诸王府记室、翊善、侍读等官分兼南北宅教授。时又有伴读,然无定员。”
⒉ 谓陪伴官宦人家子女就塾读书。
引《红楼梦》第二回:“这女学生年纪幼小,身体又弱,工课不限多寡,其餘不过两箇伴读丫鬟,故 雨村 十分省力。”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 便回明 贾母 要约 秦钟 上家塾之事,自己也有箇伴读的朋友。”
国语词典
伴读 [bàn dú]
⒈ 职官名。宋、元、明等代设置,专门陪伴王室子弟读书。
⒉ 陪伴读书。
引《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万家他自小是我们这河下万有旗程家的书童,自小跟在书房伴读。」
《红楼梦·第八回》:「自己也有了个伴读的朋友,正好发奋。」
伴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侄儿释义:⒈侄子。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我父亲尚是他的兄弟,岂有侄儿打伯父之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子英 道:‘哼!你知道我输了多少?’我道:‘这个侄儿那里知道。’”⒉称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友的儿子。《前汉书平话》卷下:“帝见二太子甚喜:‘您二姪儿且与寡人相伴读书。’”《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马大老爷 是司礼监老公公的姪儿。”
- 2.
斋长释义:⒈元 代国子学中学舍的舍长。《元史·许衡传》:“﹝帝﹞亲为择 蒙古 弟子俾教之。衡 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乃请徵其弟子 王梓、刘季伟、韩思永、耶律有尚 ……十二人为伴读,詔驛召之来京师,分处各斋,以为斋长。”⒉明 代亦称国子监的班长为斋长。沿用为塾师的敬称。明 汤显祖《牡丹亭·腐叹》:“陈斋长 报喜!杜太爷 要请箇先生教小姐……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请帖在此。”
- 3.
继晷释义:⒈谓夜以继日。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明 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刺绣添灯,每伴读书过夜半;採蘩烹釜,更思继晷惜春残。”⒉指上灯之时。明 吕坤《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安得对案指图,自詰朝至於继晷,必豁然大同,无分毫扞格,亦平生一大快也!”
- 4.
走蚓惊蛇释义: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明 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錦綉額贈新題走蚓驚蛇,丹青幀摸巧樣迴鸞舞鶴。”明 陈大声《北伴读书·富文堂宴赏》曲:“簡書文半逼 蘇,詩律法全學 杜,走蚓驚蛇,寫一筆 唐 懷素。”参阅《宣和书谱·草书·唐释怀素》。
- 5.
陪堂生释义:元 代国子监正科学生以外的旁听生。《元史·仁宗纪一》:“朕今亲定国子生额为三百人,仍增陪堂生二十人,通一经者,以次补伴读,著为定式。”
- 6.
青秋释义:⒈喻指雉尾间的青色羽毛。 《文选·潘岳<射雉赋>》:“青鞦莎靡,丹臆兰綷。”徐爰 注:“鞦,夹尾间也……言雉尾间青毛如莎草之靡也。”⒉犹青春。明 宋濂《送黄伴读东还故里》诗之三:“尔年踰二十,文采照青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