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寄声 寄声的意思
shēng

寄声

简体寄声
繁体寄聲
拼音jì shēng
注音ㄐ一ˋ ㄕ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托付。【组词】: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2) 依靠,依附。【组词】:寄居。寄食。寄生虫。(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组词】:寄信。寄钱。(4) 认的亲属。【组词】:寄父。寄母。寄子。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基本含义

用书信或口信传达消息或问候。

寄声的意思

寄声 [jì shēng]

1. 托人传话。

寄声 引证解释

⒈ 托人传话。

《汉书·赵广汉传》:“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国语词典

寄声 [jì shēng]

⒈ 托人传语问候。

《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清·陈曾寿〈浣溪沙·花径冥冥取次行〉词:「悬榻经年虚望眼,寄声几度损吟魂?」


寄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甲释义:⒈金 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成绩属中等者。 参阅《金史·选举志二》。⒉中甲科。谓考中进士。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渴睡汉及第》:“吕(吕蒙正)明年中甲,寄声 胡(胡旦)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
    • 2.
      塞南释义:边塞以南的地区,指中原。宋 王安石《明妃曲》之一:“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宋 王安石《入塞》诗之一:“尚有 燕 人数行泪,回头却望塞南流。”
    • 3.
      有秋释义: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晋 陶潜《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唐 元稹《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明 李贽《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 4.
      翳塞释义:蔽塞;遮盖;障碍。唐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贞元 中,韩晋公 尝著《春秋通例》,刻之於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宋 司马光《日食遇阴云不见乞不称贺状》:“今若太阳实亏,而有浮云翳塞,虽京师不见,四方必有见者。”明 唐顺之《石湖王傅辱观拙集见赠长句奉答》诗:“寄声林莫两 杨君,努力与世扫翳塞。”
    • 5.
      黄菊释义:⒈黄色的菊花。唐 刘长卿 《感怀》诗:“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唐 姚合 《寄主客郎中》诗:“吟诗红叶寺,对酒黄菊篱。”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诗:“寄声旧东篱,黄菊开还未。”⒉指酒。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相将菌阁卧青溪,且用藤盃泛黄菊。”

寄声(ji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寄声是什么意思 寄声读音 怎么读 寄声,拼音是jì shēng,寄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寄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