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亳桐释义:亳州的泡桐历史悠久,明人王廷相就赞称:“桐宫桑林古帝都”,把桐树的种植考证到商代以前。泡桐主要产区在谯城区和涡阳县义门镇一带。
- 2.
偏隅释义:⒈一方之地;一隅之地。《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张天锡 承祖父之资,藉百年之业,擅命 河 右,叛换偏隅。”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其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⒉指偏僻的地方。曹亚伯《保路运动》:“四川 僻处偏隅,情形不能外达。”⒊喻指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方面。明 王廷相《石龙集序》:“其为志也,得其偏隅而迷其综括,欲周天下之变难矣。”
- 3.
判袂释义:分袂;离别。宋 范成大《大热泊乐温有怀商卿德称》诗:“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明 王廷相《答吴宿威太守书》:“自 松江 判袂,积有岁年。”清 张潮《滇南忆旧录·成公祠》:“但我与子相处数年,一旦判袂,有所不忍耳。”
- 4.
前七子释义:明 弘治、正德 年间文学家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等七人,强调“文必 秦 汉,诗必盛 唐”,形成一个复古的文学流派。因有后起的 李攀龙、王世贞 等后七子,故称他们七人为前七子。参阅《明史·文苑传二》。
- 5.
力正释义:⒈谓以强力争取。《周礼·秋官·禁暴氏》:“掌禁庶民之暴乱力正者,撟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孙诒让 正义:“正,当读为征,言恃强力以相争取。”⒉以武力征伐。《墨子·明鬼下》:“逮至昔 三代 帝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毕沅 校注:“正,同征。”《魏书·天象志三》:“自五胡蹫躏生人,力正诸 夏,百有餘年,莫能建经始之谋而底定其命。”⒊尽力匡正。《宋史·魏王廷美传》:“德恭 等始歷郡,善裨赞之。苟有闕失而不力正,止罪尔等。”
- 6.
扶同释义:⒈符合;附和。《魏书·济南王匡传》:“於时议者,多云 芳 是,唯黄门侍郎 孙惠蔚 与 崇 扶同。”《隋书·经籍志二》:“﹝《纪年》﹞其著书皆编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经》。诸所记事,多与《春秋》、《左氏》扶同。”唐 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刘悟 卒,从諫 求继,与扶同者只 鄆州 随来中军二千耳。”明 王廷相《慎言·君子》:“郑兴、贾逵 以扶同显贵,桓谭、尹敏 以乖忤沦弃。”⒉伙同。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那告状人指陈实事,都是些扶同捏合的虚词。”明 刘若愚《<酌中志>自序》:“﹝ 太祖 ﹞创
- 7.
放伐释义:谓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虐的君主。语本《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 问曰:‘汤 放 桀,武王 伐 紂,有诸?’”明 王廷相《雅述》下篇:“揖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明 顾璘《鸣蛙赋》:“唐 虞 受禪,舜 禹 雍和,汤 武 放伐,伊 吕 攫拏。”
- 8.
放废释义:⒈放逐罢黜。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三代盛矣,然 禹 之孙 太康 失国,汤 之孙 太甲 放废。”明 文徵明《周康僖公传》:“及一时放废诸臣,皆国家旧人,去不以罪,所宜録用。”⒉放纵自弃。《明史·文苑传二·王廷陈》:“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纵倡乐,益自放废。”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 孙宏 ﹞抱经纶之宏略,少不见用於时,中岁輒自放废,与方外緇衲为侣。”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今使为 宝玉 者於 黛玉 既死之后,或感愤而自杀,或
- 9.
毡厦释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居大型毡帐。借称其王廷。
- 10.
毡幄释义:⒈即毡帐。⒉匈奴族以毡制的篷帐为居室,因用以借指匈奴王廷。
- 11.
民壮释义:⒈旧时被征募服役的壮丁。 明 王廷相《雅述下》:“正统 己巳之变,兵部徵各省兵入御虏……当时大臣建议,设立民壮,以备仓卒,法古兵出於农之义,三时在野力田,一时入城讲武,若有征调,即同正军。”《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教左右唤进民壮快手人等,将寺中僧众,尽都绑缚。”《明史·兵志三》:“正统 二年始募所在军餘、民壮愿自效者,陕西 得四千二百人。人给布二匹,月粮四斗。”⒉清 代州、县官衙前卫兵。也叫壮班。清 赵翼《陔馀丛考·民壮》:“今州、县官衙前给使者有民壮,餼于官而供役。”《老残游记》
- 12.
气机释义:⒈古代军事术语。 用兵的关键之一。指将帅的气度、决断等。《吴子·论将》:“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是谓气机。”⒉谓天地有规律运行的自然机能。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明 王廷相《慎言·乾运》:“天乘夫气机,故运而有常。”清 周亮工《书影》卷九:“土若鼻,水若涕;水於海升降,犹涕於鼻出入,非气机之推盪,固不能升降而出入也。”严复《论世变之亟》:“天地气机,一发不可復遏。”⒊指植物的生机。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 13.
浪蘂浮花释义:指寻常花草。宋 苏轼《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之一:“浪蘂浮花不辨春,歸來方識歲寒人。”比喻妓女。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你在我根前,無那半星兒實話……你看我恰便似浪蘂浮花。”参见“浮花浪蘂”。
- 14.
淫猎释义:⒈纵情游猎。《穀梁传·桓公六年》:“陈侯 憙猎,淫猎于 蔡,与 蔡 人争禽。”范宁 注:“淫猎,谓自放恣遗失徒众。”⒉滥加猎取,搜取。明 王廷相《<杜研冈集>序》:“而《风》、《雅》、《典》、《謨》,幸存轨式,观其拟论中正,义旨疏朗,人纪、天道、性情、政理之外无淫猎焉。”
- 15.
游精释义:⒈游神,游心。《后汉书·冯衍传下》:“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紘。”《晋书·皇甫谧传》:“今子以英茂之才,游精於六艺之府,散意於众妙之门者有年矣。”明 王廷相《<空同诗集>序》:“李子 献吉 ……游精於 秦 汉,割正於六朝,执符於《雅》《謨》,参变於诸子。”⒉古代指浮游的精气。晋 陆机《赠顾令文为宜春令》诗之一:“沦心浑无,游精大朴。”
- 16.
溢言释义:过甚的言辞。《庄子·人间世》:“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新唐书·房式传》:“闢(刘闢)走 西山,召所疑畏者尽杀之,式 在其间,会救得免。而曰大节已亏,近於溢言。”《朱子语类》卷一三四:“又谓‘秦 十五年不敢出兵窥 山 东’之类,何尝有等事?皆史之溢言。”明 王廷相《华阳稿序》:“感於天机,万物皆入吾之会,虽言之而非溢言耶?”
- 17.
灵哥释义:旧时谓入居人家以索取供奉并能言人吉凶的狐妖精怪。明 王廷相《雅述》下篇:“汉 之神君,其形不可见,但闻其言,言与人音等;居室幃帐中,因巫为主人关通饮食所欲;时去,则若风肃然;其言也,世俗所知,亦无餘味者,即今之灵哥也。盖深山大泽,罔两、狐、猿之属,物之精怪,来游人间者也。”明 祝允明《语怪·灵哥》:“灵哥事海内传诵,殆百年矣……所居在 鲁桥闸 旁民家,一室不甚宏密,外设香火帷幕,凡答祈者,自帷中言,声比婴儿尤微。”
- 18.
绢扇释义:绢面的扇子。《晋书·安帝纪》:“﹝ 义熙 元年﹞五月癸未,禁绢扇及摴蒲。”《宋史·魏王廷美传》:“阎怀忠 尝为 廷美 诣 淮海王 钱俶 求犀玉带、金酒器,怀忠 受 俶 私遗白金百两、金器、绢扇等。”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她是胖身子,八月里还挥着小绢扇。”
- 19.
肚束三条篾释义:勒紧腰带。比喻忍饥安贫。语出《五灯会元·石头迁禅师法嗣·药山维俨禅师》:“子之所得,可谓协於心体,布於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往山去。”宋 王廷珪《刘时举主簿相聚月馀赋诗为别》:“且将肚束三条篾,敢望腰缠十万钱。”
- 20.
诠择释义:诠选录用;选取。 詮,通“銓”。宋 岳珂《金陀粹编·行实编年·遗事》:“先臣詮择人物,以能安集百姓为先。”元 戴表元《初寮王先生摘稿序》:“遂相与赞成之,而併书所谓詮择之意如左。”明 王廷相《<慎言>序》:“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詮择失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