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抵法 抵法的意思

抵法

简体抵法
繁体
拼音dǐ fǎ
注音ㄉㄧˇ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ǐ,(1) 挡,拒,用力对撑着。【组词】:抵挡。抵制。抵抗。抵赖。(2) 顶撞,冲突,矛盾。【组词】:抵触。(3) 代替,相当,顶替。【组词】:抵押。抵偿。抵充。抵还(huán )。(4) 到达。【组词】:抵京。抵临。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指以法律手段解决纠纷,表示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

抵法的意思

抵法 [dǐ fǎ]

1. 犹伏法。

3. 犯法。

抵法 引证解释

⒈ 犹伏法。

唐 南卓 《羯鼓录》:“此人大逆戕忍,不日间兼即抵法。”
宋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神异幽怪·开墓二》:“未几果败,抵法。”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献替》:“上幸 九龙池,有民妇号而诉其令者,上震恐,欲逮令抵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致妇投繯,恶少亦抵法。”

⒉ 犯法。

《旧五代史·晋书·白奉进传》:“军士抵法,寧有彼我,今僕以咎自陈,而公怒不息,莫是与 范延光 同反耶!”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吾知从民便,抵法非所辞。”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有族人抵法者,赂以田求为解之,不应。”


抵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乖殊释义:⒈怪异;不同。三国 魏 阮籍《狝猴赋》:“体多似而匪类,形乖殊而不纯。”晋 葛洪《抱朴子·塞难》:“以丑为美者有矣,以浊为清者有矣,以失为得者有矣,此三者乖殊,炳然可知。”《晋书·江统传》:“言语不通,贄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⒉改变;变化。《旧唐书·褚遂良传》:“陛下虑生意表,信在言前,今者临事,忽然乖殊,所惜尤少,所失滋多。”明 宋濂《味梅斋稿序》:“及后未数年,人事稍稍乖殊:或得州县官散之南北;或以老癃疾疢引归田里;或抵法遇患转徙远方。”
    • 2.
      疏决释义:⒈亦作“踈决”。疏浚;开通。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昔者 大禹 导 河 积石,疏决 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 龙门 矣。”唐 贾岛《郑尚书新开涪江》诗之一:“梓匠防波溢,蓬 仙畏水乾。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峯峦。”《旧唐书·玄宗纪下》:“己丑,令 范安及、韩朝宗 就 瀍 洛 水源疏决,置门以节水势。”⒉清理判决。唐 司空图《唐宣州王公行状》:“公命抵法以降,得自疏决。”《旧唐书·玄宗纪下》:“夏四月癸亥,令中书门下分就大理、京兆、万年、长安 等狱疏决囚徒。”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昔时为三司
    • 3.
      行来释义:⒈往来;出入。语出《逸周书·大聚》:“市有五均,早莫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后汉书·方术传下·计子勋》:“计子勋 者,不知何郡县人,皆谓数百岁,行来於人间。”《新唐书·裴度传》:“度 视事,下令唯盗贼、鬭死抵法,餘一蠲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六年》:“宇文 举国贱之(慕容翰),不復省録,以故得行来自遂,山川形便,皆默记之。”胡三省 注:“行来,犹言往来也。”⒉走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却説 安公子 一行人,别了 十三妹 迤邐行来。”
    • 4.
      赊死释义:缓死。唐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纵贼不捉,事败抵法,谓之赊死;与贼相拒,立见杀害,谓之就死。”宋 陆游《长歌行》:“但愿少赊死,得见平胡年。”亦谓宽容免于一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嫦娥》:“嫦娥 叠指弹之,曰:‘小鬼头陷人不浅!’颠当 叩头,但求赊死。”

抵法(di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抵法是什么意思 抵法读音 怎么读 抵法,拼音是dǐ fǎ,抵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抵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