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匠户 匠户的意思
jiàng

匠户

简体匠户
繁体匠戶
拼音jiàng hù
注音ㄐ一ㄤˋ ㄏ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àng,(1) 有手艺的人。【组词】:匠人。木匠。画匠。能工巧匠。(2) 灵巧,巧妙。【组词】:独具匠心。(3) 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组词】:匠气。

hù,(1) 一扇门,门。【组词】:门户。窗户。户枢不蠹。夜不闭户。(2) 人家。【组词】:户口。户主。门户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组词】:户头。开户。(4) 门第。【组词】:门当户对。(5) 姓。

基本含义

指工匠或手艺人。也用来形容有技能或有才能的人。

匠户的意思

匠户 [jiàng hù]

1. 世业的工匠。

3. 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明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

匠户 引证解释

⒈ 世业的工匠。

《新唐书·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

⒉ 元 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 明 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 清 顺治 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参阅《明会典·工匠二》。

《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凡户之别,有民户,有军户,有匠户。”
原注:“原编丁册,各省皆有匠户轮班供役。”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匠户是 元 明 两代的一种特殊制度, 元朝 把有技艺的工匠俘获,征调编为匠户。”


国语词典

匠户 [jiàng hù]

⒈ 从事工匠的门户。

《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

⒉ 匠役的户籍。元代统治者徵调各类工匠服徭役,编入户籍,称为「匠户」。世代承袭,不得改业。至明代改为轮班作业,除定期服役之外,余时可自制产品,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至清朝废除匠籍,恢复自由身分。


匠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伴儅释义:⒈见“伴当”。 ⒉旧时一种对大姓有特殊隶属关系的世仆阶层。始自 元 初,大体由官僚势家隐占军匠户而产生。此姓为彼姓‘伴儅’,则世代为彼姓人服役,清 雍正 间削除其籍,列为平民。然与平民的界线及所受歧视,至解放后才真正消除。《清通志·食货五》:“时 山西省 有曰乐籍,浙江 绍兴府 有曰惰民,江南 徽州府 有曰伴儅,寧国府 有曰世僕,苏州 之 常熟、昭文 二县有曰丐户,广东省 有曰蜑户者,该地方视为卑贱之流,不得与齐民同列甲户。上(雍正帝)甚悯之,俱令削除其籍,与编氓同列甲户。”《清史稿·食货志一》:“﹝ 雍
    • 2.
      匠户释义:⒈世业的工匠。《新唐书·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⒉元 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 明 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 顺治 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凡户之别,有民户,有军户,有匠户。”原注:“原编丁册,各省皆有匠户轮班供役。”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二:“匠户是 元 明 两代的一种特殊制度,元朝 把有
    • 3.
      匠班银释义:清 代对匠户征收的代役金。《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有匠户”原注:“原编丁册,各省皆有匠户轮班供役,嗣改为按户徵银解京代班,曰匠班银。后各省渐次摊入地丁徵收。”《清会典事例·户部·丁银摊征》:“康熙 四十一年覆准,山东 匠班银归入地丁徵收。”
    • 4.
      户等释义: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 汉 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北魏 献文帝 天安、皇兴 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北齐 再施行。唐高祖 武德 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武德 九年,又改为九等。宋太祖 建隆 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宋仁宗 至和 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元 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明 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后遂废止。参阅《史记·平準书》、《魏书·食货志》、《宋史·

匠户(jiang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匠户是什么意思 匠户读音 怎么读 匠户,拼音是jiàng hù,匠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匠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