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责躬 责躬的意思
gōng

责躬

简体责躬
繁体責躬
拼音zé gōng
注音ㄗㄜˊ ㄍ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é zhài,(1) 同“债”。

gōng,(1) 身体。(2) 自身,亲自。【组词】:反躬自问。躬行实践。事必躬亲。(3) 弯曲身体。【组词】:鞠躬。躬身下拜。

基本含义

自责、自我反省

责躬的意思

责躬 [zé gōng]

1. 反躬自责。

责躬 引证解释

⒈ 反躬自责。

《后汉书·郭太传》:“蘧瑗、颜回 尚不能无过,况其餘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
唐 常建 《赠三侍御》诗:“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二七回:“﹝ 宋太宗 ﹞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永鉴前非,庶无二过。”


责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子均养释义:谓人君对臣民当一视同仁。 语本《诗·曹风·鸤鸠》:“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毛 传:“鳲鳩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郑玄 笺:“喻人君之德当均一於下也。”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七子均养者,鳲鳩之仁也。”
    • 2.
      宁吉释义:安宁吉祥。《晋书·秃发傉檀载记》:“比年天文错乱,风雾不时,唯修德责躬可以寧吉。”
    • 3.
      忍诟释义:亦作“忍垢”。亦作“忍訽”。忍受耻辱。《庄子·让王》:“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垢,辱也。”《吕氏春秋·离俗》作“忍訽”。《荀子·解蔽》:“彊钳而利口,厚颜而忍詬。”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忍垢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明 李贽《又与焦弱侯书》:“受辱於关吏,忍詬於市易。”清 顾炎武《常熟陈君墓志铭》:“与人和厚,能忍訽不争。”章炳麟《蕲黄母铭》:“劳形忍詬,以顾鬻子。”
    • 4.
      愧悦释义:羞愧而悦服。 《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师 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 陈雍州 之责!’是以人皆愧悦。”胡三省 注:“司马师 承父懿之后,大臣未附,引咎责躬,所以愧服天下之心而固其权耳。”
    • 5.
      执宪释义:⒈司法,执行法令。《汉书·丙吉传》:“廷尉 于定国 执宪详平,天下自以不寃。”《北史·外戚传·常英》:“后 员 与 伯夫 子 禽可 共为飞书,诬谤朝政。事发,有司执宪,刑及五族。”唐 李嘉祐《送崔侍御入朝》诗:“十年犹执宪,万里独归春。”⒉执法者。《文选·曹植<责躬>诗》:“违彼执宪,哀予小臣。”吕向 注:“言天子不忍刑我,暴尸於朝市,故违执法者,哀怜我也。”
    • 6.
      披攘释义:犹披靡。 《文选·曹植<责躬诗>》:“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吕向 注:“披攘,犹披靡也。”晋 傅玄《秦女休行》:“洒血溅飞梁,猛气上于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唐 杜牧《郡斋独酌》诗:“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宋 范仲淹《唐狄梁公碑》:“一朝感通,羣阴披攘。”参见“披靡”。
    • 7.
      方州释义:⒈指大地。古谓天圆地方,故称。《淮南子·览冥训》:“背方州,抱圆天。”高诱 注:“方州,地也。”亦指域内。《明史·史可法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清 陈梦雷《华岩岭》诗:“五岳峙方州,臺峰争鼎闢。”⒉指帝都。《文选·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李周翰 注:“方州,帝都也。”⒊指州郡。唐 王维《责躬荐弟表》:“顾臣谬官华省,而弟远守方州。”宋 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帝王讳名……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⒋指州郡长
    • 8.
      朝肆释义:犹朝市。 朝廷和市肆。《文选·曹植<责躬诗>》:“不忍我刑,暴之朝肆。”李善 注:“杜预《左氏传》注曰:肆,市列也。”
    • 9.
      比踪释义:比迹。 三国 魏 曹植《责躬诗》:“超 商 越 周,与 唐 比踪。”《南史·王筠传》:“筠 曰:‘陆平原 东南之秀,王文度 独步 江 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说郛》卷六二引 宋 桑世昌《兰亭博议·临摹》:“宋 兴百餘年间,雄文硕学之士相继不絶,文章之盛遂追三代,独学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踪 唐 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谁谓女子,遂不可比踪 彦云 也?”参见“比跡”。
    • 10.
      率由释义:⒈遵循,沿用。 《书·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三国 魏 曹植《责躬》诗:“万邦既化,率由旧则。”南朝 梁 沉约《上建阙表》:“欣咨故实,率由令典。”唐 元稹《献事表》:“绍復前累圣传序,於今垂二百年矣。莫不率由斯道,致俗和平。”马浮《泰和会语·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不知《礼》《乐》本自粲然,不可须臾离,由於不肯率由,遂至无序不和。”⒉谓遵循成规。《后汉书·梁统传》:“文帝 宽惠柔克,遭世康平,唯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它皆率由,无革旧章。”南朝 宋 傅亮《奉迎大驾道路赋诗》:“重明照蓬艾,万品同
    • 11.
      相鼠释义:《诗·鄘风》篇名。 《诗》序谓:“《相鼠》,刺无礼也。”古人常赋之以刺无礼。《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叔孙 与 庆封 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宋 苏轼《补龙州文》之一:“请歌《相鼠》,以侑此爵。”
    • 12.
      责功释义:责求事功。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且坦怀待物,举善责功,不念旧恶,据胜势以争天下,谁能敌之!”清 李逊之《三朝野记》卷四:“上英明甚,岂可浪对?异日按期责功,奈何?”
    • 13.
      责躬罪己释义:责躬:责备自己;罪:归罪。责备自己并归罪于自己。
    • 14.
      遄死释义:犹速死。《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毛 传:“遄,速也。”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前蜀 贯休《行路难》诗之五:“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元 柳贯《题<郎中苏公墓志铭>后》:“未踰年,士气民情,安全如初,王薨而 张 亦遄死,屯耕事即废。”
    • 15.
      避寝损膳释义:同“避殿损膳”。唐 李峤《晚秋喜雨》诗序:“天子虑深求瘼,念在责躬,避寝损膳,録寃弛役。”
    • 16.
      郑侠图释义:《宋史·郑侠传》载,郑侠 任监 安上门 职务时,以所见居民流离困苦之状,令画工绘成流民图上奏,宋神宗 看了以后,一夜睡不着觉,第二天下了责躬诏,罢去方田、保甲、青苗诸法。后以“郑侠图”代称流民图。
    • 17.
      隽良释义:指优秀杰出的人才。 宋 范仲淹《明堂赋》:“行典礼,扬风雅,访雋良,议穷寡。”宋 苏轼《杜訢卫尉少卿锺离景伯少府少监制》:“朕登进耆老,崇德以靖民;敷求雋良,养材以待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既以悔过责躬,洗心改事,罢黜宰辅,收召雋良,尚虑多方未知朕志。”
    • 18.
      黄耇释义:⒈年老。 《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毛 传:“黄,黄髮也;耇,老。”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表》:“心离志絶,自分黄耇永无执圭之望。”宋 王安石《奉酬许承权》诗:“后会敢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亦指年老的人。景耀月《读史感言》诗:“熊羆一入占,后车载黄耇。”⒉元老。《汉书·师丹传》:“丹 经为世儒宗,德为国黄耇。”

责躬(zeg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责躬是什么意思 责躬读音 怎么读 责躬,拼音是zé gōng,责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责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