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夷雅 夷雅的意思

夷雅

简体夷雅
繁体
拼音yí yǎ
注音一ˊ 一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组词】: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例句】: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组词】:化险为夷。(4) 弄平。【组词】:夷为平地。(5) 消灭。【组词】: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例句】:“诸将皆陛下故等夷”。(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怡”,喜悦。(9) 同“痍”,创伤。(10) 姓。

yǎ yā,(1) 正规的,标准的。【组词】:雅言。雅正(a.规范的;b.正直;c.客气话,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请对方指正)。(2)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组词】:文雅。高雅。典雅。雅观。雅教(jiào )。雅兴(xìng )。雅座。雅俗。(3) 平素,素来。【组词】:雅爱。雅善鼓琴。(4) 极,甚。【组词】:雅以为美。雅不欲为。(5) 交往。【例句】:无一日之雅。(6) 酒器名。【例句】:雅量(liàng )(a.大的酒量;b.宽宏的气度)。(7) 中国周代朝庭上的乐歌。【组词】:风雅颂。雅声(泛指诗歌)。(8) 古同“鸦”,乌鸦。

基本含义

夷雅是指人的仪表和品德修养,既要具备外在的端庄雅致,又要有内在的高尚品质。

夷雅的意思

夷雅 [yí yǎ]

1. 平和闲雅。

夷雅 引证解释

⒈ 平和闲雅。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夷雅之体,无待韦弦。”
李善 注:“夷,平也……言 王公 平雅之性,无待此韦弦以成也。”
《南齐书·王玄载传》:“玄载 夷雅好玄言,脩士操。”
宋 陆游 《陆郎中墓志铭》:“公为人夷雅旷远,与人言,惟恐伤之。”


夷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临释义:⒈高貌。《灵枢经·通天》:“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方城临临,王卒峙之。” 宋 林逋 《寄辇下莫降秀才》诗:“一第临临杏花宴,满都春色叫迁鶯。”⒉盈满。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荐亡》:“及攒盐虀,临临两碗。”
    • 2.
      出次释义:⒈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左传·文公四年》:“楚 人灭 江,秦伯 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杜预 注:“出次,避正寝。”《晋书·元帝纪》:“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唐 吴兢《贞观政要·仁恻》:“襄州 都督 张公谨 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清 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余虽在外,遇期、功,道希 必率诸弟出次。”⒉出军驻扎。《宋书·索虏传》:“﹝ 江夏王 义恭 ﹞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 徐 方,为众军节度。”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度 拜稽首
    • 3.
      即命释义:⒈顺从正理;遵从王命。 《易·讼》:“九四:不克讼,復即命渝。”朱熹 本义:“即,就也。命,正理也。”高亨 注:“爻辞言:人不胜诉,则返而从君上之命令告諭。”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愬 拜即命,于皇之训。”⒉即世,死亡。《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众隶赖之,而后即命。”杨伯峻 注:“命谓天命,天命已终,而往就之。犹 成 十三年《传》之‘即世’、前文之‘违世’,皆死之异称。”⒊受天命。谓即天子位。汉 蔡邕《光武济阳宫碑》:“戮力戎功,翼戴 更始,义不即命,帝位闕焉。”
    • 4.
      圣神释义:⒈封建时代称颂帝王之词。 亦借指皇帝。汉 班固《东都赋》:“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南朝 宋 颜延之《阳给事诔》:“逮 元嘉 廓祚,圣神纪物,光昭茂绪,旌録旧勋。”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之一:“度 拜稽首,天子圣神。”明 李东阳《会试策问》之二:“恭惟我 太祖高皇帝 天纵圣神,驱天下之豪杰,扫荡六合,挈斯民於衽席之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今事已往,且无救解之嫌,止祈圣神此后详审庶事,毋轻置詔狱。”⒉泛称古代的圣人。宋 朱熹《<中庸章句>序》:“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
    • 5.
      行诛释义:⒈讨伐。汉 张衡《东京赋》:“高祖 膺籙受图,顺天行诛。”⒉杀戮。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之二:“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 6.
      遐壤释义:边远之地。 唐 柳宗元《献平淮夷雅表》:“臣负罪窜伏,违尚书牋奏十有四年。圣恩宽宥,命守遐壤。”唐 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淹留值頽暮,眷恋睇遐壤。”元 杨载《次韵黄子久喜晴三十韵呈汪知府》:“贸易通遐壤,繁华压大州。”
    • 7.
      韦弦释义:亦作“ 韦絃 ”。《韩非子·观行》:“ 西门豹 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 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后因以“韦弦”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夷雅之体,无待韦弦。” 李善 注:“韦,皮绳,喻缓也;弦,弓弦,喻急也……言 王公 平雅之性,无待此韦弦以成也。” 唐 杨炯 《后周宇文彪神道碑》:“公为中正,佩以韦絃。” 明 唐顺之 《与白伯伦主事》:“是带也,非特表屡世往还之情,亦以著古人韦弦之义。”

夷雅(yiy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夷雅是什么意思 夷雅读音 怎么读 夷雅,拼音是yí yǎ,夷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夷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