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匦院释义:官署名。匦使院的省称。唐 武后 垂拱 元年置,属中书省,以谏议大夫及补阙、拾遗一人为知匦使。设方函,四面分别涂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进晨出,列于署外。凡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状分类投匦。至 宋太宗 雍熙 元年,改匦院为登闻鼓院及登闻检院。参阅《唐六典》卷九、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匦使》。
- 2.
台谏释义: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宋 李纲《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 3.
大坡释义:⒈唐代谏议大夫的别称。⒉指苏轼。
- 4.
大谏释义:⒈竭力规劝。⒉古代官名,掌谏诤。⒊唐宋时谏议大夫之别称。
- 5.
左谏释义:唐 代左谏议大夫的简称。
- 6.
忝冒释义:犹言滥竽充数。唐 白居易《初授拾遗献书》:“但言忝冒,未吐衷诚。”宋 范仲淹《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而其下将佐,覩臣忝冒,必思侥倖,岂復有实效之心。”《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蒙正 虽登显位,然其风望不为忝冒。”
- 7.
方维释义:指地方军政长官。语本《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唐 韩愈《进士策问》之六:“国家之举士,内有明经进士,外有方维大臣之荐。”宋 王安石《周沆右谏议大夫制诰》:“尝被方维之重任,久参侍从之要官。”宋 曾巩《与定州韩相公启》:“韩侯 之鞗革金厄,暂殿方维;周公 之衮衣綉裳,佇还钧轴。”
- 8.
武部释义:兵部。 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文武部等级依旧》:“唐明皇 天宝 十一载正月改吏部为文部,兵部为武部,至 肃宗 至德 二年十二月敕并依旧。”宋 王安石《周沆右谏议大夫制》:“为郎武部,七岁於兹。”
- 9.
殿上虎释义:宋 谏议大夫 刘安世 的绰号。
- 10.
犬羊释义:⒈狗和羊。 《论语·颜渊》:“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唐 李白《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讜醢与葅。”⒉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虏、囚犯等。宋 范仲淹《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及 麟府 丧陷,镇戎 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死者为鱼肉,生者为犬羊。”《说岳全传》第二五回:“若不今朝邀赦免,何至他年作犬羊?”⒊旧时对外敌的蔑称。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 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宋 陆游《涉白
- 11.
磔裂释义:⒈车裂人体。 后亦指凌迟处死。《后汉书·董卓传》:“恨不得磔裂姦贼於都市,以谢天地。”李贤 注:“磔,车裂之也。”唐 元稹《苦雨》诗:“安得 飞廉 车,磔裂云将躯。”宋 王禹偁《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不踰月,刼盗如故。公捕获之,皆磔裂而徇,然后以闻。”⒉分割;割裂。《文选·扬雄<长杨赋>》:“分剓单于,磔裂属国。”吕延济 注:“磔裂,破也。”唐 王续《负苓者传》:“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大和,磔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元 刘壎《隐居通议·文章三》:“南渡前,经义简实典古,有补世教,
- 12.
私亵释义:⒈指个人轻慢或不严肃的态度。《礼记·表记》:“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宋 王禹偁《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公为人廉直刚决……凡妻之昆弟、姊妹之婿,接之甚谨,虽竟月踰年,语不及于私褻,人以此为难。”⒉谓淫秽。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前记异闻》:“东昏 於诸楼阁壁上,画男女私褻之像。”
- 13.
答司马谏议书释义:散文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
- 14.
终童释义:《汉书·终军传》载:终军,济南 人。 字 子云。少好学,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武帝 任为谒者给事中,累擢谏议大夫。后奉命赴 南越(今 两广 地区)说 南越 王 入朝。南越王 愿举国内属而其相 吕嘉 不从,举兵杀王及 终军。死时年仅二十馀,时称“终童”。《汉书》有传·后因用以为称颂少年有为的典故。唐 李嘉祐《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清秀过 终童,携书访老翁。”宋 苏轼《元日次韵张子野见和》:“旧交怀 贺老,新进谢 终童。”
- 15.
给谏释义:唐 宋 时给事中及谏议大夫的合称。清 代用作六科给事中的别称。唐 韩愈《酬崔十六少府》诗:“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諫。”《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泽 与宰相 赵凤 有旧,数私于 凤,求为给諫。”《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 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 李给諫,给諫大喜。”
- 16.
论着释义:⒈论议和著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稍定 汉 诸仪法,皆 叔孙生 为太常所论箸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宋 曾巩《与王介甫第三书》:“所云‘读《礼》,因欲有所论著’,顷尝为 介甫 言,亦有此意。”清 戴名世《九科大题文序》:“其为学者分别邪正,讲求指归,由俗儒之讲章而推而溯之,至於 程 朱 之所论著。”⒉带有研究性的著作。唐 权德舆《<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前此论著,别为篇第;后此者方紬怀仙章句,而不復赋人间之事矣。”明 李贽《<焚书>自序》:“今既刻《説书》
- 17.
谏坡释义:谏议大夫。
- 18.
谏议释义:⒈官名。谏议大夫。⒉谏诤。⒊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 19.
谏院释义:⒈御史台的别称。唐 刘禹锡《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诗:“相门才子 高阳 族,学者清资五品官。諫院过时荣棣萼,谢 庭归去蹋芝兰。”按,令狐博士 指 令狐楚,尝为 河南 尹兼御史大夫。开成 元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 尹。⒉谏官官署。宋 初由门下省析置,以分隶门下、中书的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宋 司马光 有《諫院题名记》。《文献通考·职官四》:“明道 初,陈执中 为諫官,屡请置院,於是以门下省为諫院。”明 陈汝元《金莲记·生离》:“小弟旧自理官,召居諫院,避人焚草,儘怀匡主之心。”
- 20.
边豆释义:犹笾豆。 宋 沉括 《故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张公墓志铭》:“后数岁某不幸失边豆之助,遂壻公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