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载记 载记的意思
zǎi

载记

简体载记
繁体載記
拼音zǎi jì
注音ㄗㄞˋ ㄐ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ǎi zài,(1) 装,用交通工具装。【组词】:载客。载货。载重。载体。装载。满载而归。(2) 充满。【组词】:怨声载道。(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组词】:载歌载舞。(4) 姓。

jì,(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组词】: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2) 把事物写下来。【组词】:记录。记功。记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组词】:游记。日记。大事记。(4) 符号,标识(zhì)。【组词】:印记。标记。记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组词】:奏记。笺记。(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组词】:胎记。(7) 量词,指打一下。【例句】:给他一记耳光。

基本含义

载:装载;记:记载。指把事实真相载入史册,使后人知晓。

载记的意思

载记 [zǎi jì]

1. 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3. 犹记载。指书籍。

载记 引证解释

⒈ 旧史为曾立名号而非正统者所作的传记,以别于本纪和列传。

《后汉书·班固传上》:“固 又撰功臣、 平林、新市、公孙述 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唯《东观》以 平林、下江 诸人列为载记。顾后来作者,莫之遵效。”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一:“《晋书》於僭伪诸国数代相传者,不曰世家,而曰载记。”

⒉ 犹记载。指书籍。

清 张溥 《<农政全书>序》:“公察地理,辨物宜,考之载记,访之土人。”


国语词典

载记 [zǎi jì]

⒈ 记述偏方割据的事,称为「载记」。如《晋书》的十六国载记


载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丸泥释义:⒈一颗泥丸。⒉《东观汉记·隗嚣载记》:“元(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谓函谷关地势险要,易于防守。后用于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
    • 2.
      三斩释义:古代的酷刑。 先斩足,次斩腰,后斩首,谓之“三斩”。《晋书·徐嵩载记》:“方成 怒,三斩 嵩,漆其首为便器。”《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三斩者,斩其足,斩其腰,斩其颈也。”
    • 3.
      东秦释义:战国 时 秦昭王 曾称西帝,齐湣王 曾称东帝,两国皆以其富强而东西并立,后因称 齐国 或 齐 地为“东秦”。《晋书·慕容德载记》:“青 齐 沃壤,号曰‘东秦’。”南朝 梁 萧统《诒明山宾诗》:“平仲 古称奇,夷吾 昔擅美,令则挺 伊 贤,东 秦 固多士。”宋 苏轼《次韵答顿起》之二:“十二东 秦 比 汉 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 4.
      两刃矛释义:古代兵器之一种。《晋书·石鉴载记》:“石琨 及 张举、王朗 率众七万伐 鄴,石閔 率骑千餘,距之城北。閔 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六年》:“閔 操两刃矛,驰骑击之。”胡三省 注:“两刃矛者,鋏之两旁皆利其刃。”
    • 5.
      丰稔释义:⒈犹丰熟。《后汉书·法雄传》:“在郡数岁,岁常丰稔。”李贤 注:“稔,熟也。”唐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年穀丰稔,百姓安乐。”清 曾国藩《复吴南屏书》:“雨泽霑足,岁事可望丰稔。”汪立波《“豹子”连长》:“丰稔的秋收也开始了。”⒉富足。《晋书·李特载记》:“蜀 有仓储,人復丰稔,宜令就食。”
    • 6.
      丹凤诏释义:后赵 石虎 以五色纸为诏书,衔之木凤口,以颁行天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后因以“丹凤詔”泛称帝王诏书。
    • 7.
      乌合释义:⒈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晋书·慕容廆载记》:“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説,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⒉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
    • 8.
      乙弗释义:⒈鲜卑族一部落的名称。 《晋书·秃发乌孤载记》:“乌孤 讨 乙弗 折掘 二部,大破之。”《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若逃归 姚氏,必为国患,不如徙置 乙弗 之间,使不得去。”胡三省 注:“乙弗,亦 鲜卑 种,居 西海。”⒉复姓。北魏 有 乙弗相。见《隋书·高祖纪上》。
    • 9.
      九文释义: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 10.
      乞活释义:⒈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晋书·东海王越传》:“初,东嬴公 腾 之镇 鄴 也。携 并州 将 田甄、甄 弟 兰 ……等部众万餘人至 鄴,遣就穀 冀州,号为乞活。”⒉逃亡求食的饥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农 惧,率骑百餘奔 广宗,率乞活数万家保于 上白。”《宋书·王镇恶传》:“时有一人 邵平,率部曲及 并州 乞活一千餘户屯城南。”《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有 司马文荣 者,帅乞活千餘户屯 金墉 城南。”胡三省 注:“惠帝 时,并州 饥荒,其吏民随 东燕王 腾 东下,号曰乞活,是后,流徙逐粮者,亦曰乞活
    • 11.
      乳婢释义:⒈乳母。《晋书·石勒载记下》:“黎阳 人 陈武 妻一产三男一女……﹝ 石勒 ﹞赐其乳婢一口,穀一百石,杂綵四十匹。”《晋书·石勒载记下》:“堂阳 人 陈猪 妻一产三男,赐其衣帛廩食,乳婢一口,復三岁勿事。”⒉年幼的婢女。宋 洪迈《夷坚丁志·史翁女》:“邠 起便旋,翁使乳婢秉烛从,姿色亦可悦。”
    • 12.
      事济释义:⒈事业完成;事情办成功。 汉 贾谊《新书·耳痹》:“事济功成,范蠡 负室而归 五湖。”《三国志·吴志·潘濬陆凯传赞》:“胤(陆胤)身絜事济,著称南土,可谓良牧矣。”《晋书·李流载记》:“若功成事济,约与君三年迭为主。”⒉犹事情。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你哥哥不听人説话,取了这个妇女,不知做了不良事济,你哥哥把它杀了。”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五出:“作事济,不点实。如今怎生来救你?”
    • 13.
      二三释义:⒈谓不专一;反复无定。 《书·咸有一德》:“德唯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孔 传:“二三,言不一。”《晋书·慕容垂载记》:“虽曰君臣,义深父子,岂可因其小隙,便怀二三。”宋 文天祥《罗融斋墓志铭》:“不以利害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这事断要死争,二三不得的。”⒉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国语·吴语》:“﹝ 越王 ﹞曰:‘勾践 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顙於边。’”汉 王褒《僮约》:“日暮以归,当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咏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浒
    • 14.
      五大释义:⒈指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等五种人。《左传·昭公十一年》:“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孔颖达 疏引 贾逵 云:“五大,谓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也。”《晋书·李特载记》:“《传》云‘五大不在边’,将军起兵始尔,便遣 李庠 握强兵於外,愚窃惑焉。”⒉指知、武、工、商、农。《逸周书·文酌》:“五大:一大知,率谋;二大武,剑勇;三大工,赋事;四大商,行贿;五大农,假贷。”⒊佛教称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为五大。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宝亮》:“二施等於前,五火陈於后。”唐
    • 15.
      亲郊释义:帝王亲出郊祀。《史记·孝武本纪》:“五帝,泰一 之佐也,宜立 泰一 而上亲郊之。”《晋书·冉闵载记》:“射声校尉 张艾 劝 閔 亲郊,以安众心,閔 从之,讹言乃止。”《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亲郊,亲出郊祀也。”《新唐书·裴寂传》:“贞观 初,太宗 亲郊,命 寂 与 长孙无忌 升金輅。”
    • 16.
      仗卫释义:手持兵仗的侍卫。《晋书·姚襄载记》:“战骑度 淮,见 豫州 刺史 谢尚 于 寿春,尚 命去仗衞,幅巾以待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坚 潜令 賁 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谓曰:‘欲求富贵者宜相随。’”胡三省 注:“仗卫,执仗而宿卫之兵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同光 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 明堂殿 受朝贺,仗衞如式。”
    • 17.
      伟才释义:⒈卓越的才能。《后汉书·崔骃传》:“﹝ 駰 ﹞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上·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⒉具有卓越才能的人。《晋书·苻坚载记下》:“谢安、桓冲,江表 伟才,可谓 晋 有人焉。”
    • 18.
      作咢释义:作噩。《晋书·刘曜载记》:“咢者,岁之次名作咢也,言岁驭作咢酉之年,当有败军杀将之事。”详“作噩”。
    • 19.
      偏伍释义: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清 贝青乔《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 20.
      偏记释义:⒈亦作“偏纪”。 唐 刘知几 谓史书除编年、纪传二体外,还有十流。其一为偏纪,是记近事的短篇,如 汉 陆贾《楚汉春秋》、乐资《山阳公载记》等。见《史通·杂述》。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裴松之 之註《三国》也,刘孝标 之註《世説》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迨今藉以传焉。”⒉犹最忆。前蜀 魏承班《黄钟乐》词:“偏记同欢秋月低。”

载记(za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载记是什么意思 载记读音 怎么读 载记,拼音是zǎi jì,载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载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