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承教 承教的意思
chéngjiào

承教

简体承教
繁体
拼音chéng jiào
注音ㄔㄥˊ ㄐ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1) 在下面接受,托着。【组词】:承重。承受。(2) 担当,应允。【组词】: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3) 受到,蒙受。【组词】:承蒙。承恩(蒙受恩泽)。(4) 继续,接连。【组词】: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5) 顺从,迎合。【组词】:奉承。承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6) 姓。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表示恭敬地请教、请教对方的意见或承认对方比自己更有学问。

承教的意思

承教 [chéng jiào]

1. 接受教令。

3. 用作谦词,言接受教诲。

承教 引证解释

⒈ 接受教令。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愿安承教。”
赵岐 注:“愿安意承受 孟子 之教令。”
《战国策·赵策二》:“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
《史记·乐毅列传》:“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

⒉ 用作谦词,言接受教诲。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所论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徐御史 起身相谢道:‘承教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髻》:“今已同里,旦晚可以承教。”


国语词典

承教 [chéng jiào]

⒈ 接受教诲。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战国策·赵策二》:「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


承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眷侍教释义:旧时书信结尾自称谦词,表示亲戚关系并侍候承教。
    • 2.
      瞻前思后释义:思前想后。 形容反复思考。《玉娇梨》第十四回:“又緣道途修阻,不能趨侍膝前,仰承教訓,遂致孤身流落,有墮家聲。瞻前思後,慚愧何堪!”
    • 3.
      谦谢释义:⒈谦逊地表示谢意。唐 薛用弱《集异记·王维》:“顾谓 维 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 起谦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文琴 连忙在衣袋里掏出一个时表,双手送与我道:‘承教,承教!这一条又晦又泛,真亏你射!’我接过谦谢了。”⒉谦辞。谦让、推辞。钱基博《无锡光复志·民政》:“復 僵毅敢任事,益奋于自任,初未尝有所谦谢、退让、諉避。”
    • 4.
      贵亲释义:⒈尊贵礼敬亲族。《礼记·祭义》:“殷 人贵富而尚齿,周 人贵亲而尚齿。”孔颖达 疏:“殷 人疏而富者犹贵之,周 人於己有亲乃贵之,就此之中,亦年高者在前,故云尚齿。”《韩诗外传》卷五:“上不知顺孝,则民不知反本;君不知敬长,则民不知贵亲。”⒉尊贵的亲长。南朝 陈 徐陵《孝义寺碑》:“愿此良因,宜资贵亲,三乘并策,四梵为宾。”⒊谓贵在亲近。明 何景明《赠向先生序》:“夫君子之为人上也,使其吏程而民矩也,贵承也,而弗以屈节承也,贵亲也,而弗以回德亲也。”清 唐甄《潜书·讲学》:“是故教者贵亲,亲则易知;承教
    • 5.
      趣承释义:就教,承教。
    • 6.
      顺教释义:顺承教训。

承教(cheng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承教是什么意思 承教读音 怎么读 承教,拼音是chéng jiào,承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承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