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 [sì kù]
1. 我国古代宫廷藏书的地方,分库收藏经、史、子、集四部类图书。
英[the four sections of books;]
四库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宫廷藏书之所。故后世亦称四部为“四库”。参见“四部”。
引《新唐书·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国语词典
四库 [sì kù]
⒈ 古代宫廷中收藏图书的地方。
引《新唐书·卷五七·艺文志一》:「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四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释义:原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名。清代纪昀等撰。1781年定稿,1793年刊版。二百卷。收录《四库全书》所收之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未收的“存目书”六千七百九十三种。分“经、史、子、集”四部编排。1965年中华书局有新印本。
- 2.
乡会释义:⒈旧时在京同乡官吏及文人的集会。 宋 赵昇《朝野类要·馀记》:“诸处士、大夫同乡曲并同路者,共在朝及在三学,相聚作会曰乡会。若同榜及第聚会,则曰同年会。”⒉乡试与会试的并称。清 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恶世俗所奉讲章及乡会闈墨,禁其徒不得寓目。”胡朴安《<中国文学史>序》:“纂‘六经’,兼收诸儒之説;开四库,网罗列代之书。又復设乡会之科,创鸿词之举。”
- 3.
乾隆帝释义:(1711-1799)即“爱新觉罗·弘历”。 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后期任用权臣和b133二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位给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 4.
乾隆释义:⒈清高宗的年号。⒉(1711—1799)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后平定了新疆准噶尔部等叛乱,稳定西藏政局,对西南少数民族继续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北西南边疆的控制管理。对西方殖民势力加以限制,编纂书籍多种,尤以《四库全书》为最。但又屡兴文字狱,多次出游,浪费无度。在位后期,官僚贪污成风,起义蜂起,清王朝自此由盛转衰。
- 5.
二妙释义: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陈容。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克己 成己
- 6.
倜倜释义:远貌。《荀子·强国》:“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六·广陵集》:“﹝ 王令 ﹞虽得年不永,未能锻鍊以老其材,或不免纵横太过,而视局促剽窃者流,则固倜倜乎远矣。”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而上流 贵州、湖南 诸省,虽有田百五十亩,犹倜倜未入格。”
- 7.
全书释义:⒈内容完整,并无残缺的书。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但既残缺,非復全书。”宋 曾巩《<新序>目录序》:“刘向 所集次《新序》三十篇;隋 唐 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者十篇而已。”⒉指整部书。清 康熙《御制<佩文韵府>序》:“於五十年十月全书告成,共一百零六卷,一万八千餘页。”⒊由许多人合编的丛书。如:《四库全书》。⒋指一人的全集。如:《曾子全书》。⒌就某一专题进行全面阐述所编次的书。如:《农政全书》。
- 8.
六馆释义:⒈国子监之别称。 ⒉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 9.
南园十先生释义:南园 即 抗风轩,在 广州 城东南 大忠祠 侧。明 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 结社唱酬于此,称 南园 五子。写诗力去 宋 元 风习,以上追三 唐 为旨归,嘉靖 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 又聚会 抗风轩,复振 南园 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 光绪 年间,张之洞 任 两广 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 南园十先生,并建 南园十先生祠。明 葛徵奇 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 陈文藻 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 10.
合声释义:⒈谓声音符合节奏。 《周礼·春官·大胥》:“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郑玄 注:“合声,亦等其曲折,使应节奏。”孙诒让 正义:“合声,即合乐之声音也。”北周 庾信《灯赋》:“《楚妃》留客,韩娥 合声。”⒉和声;和鸣。唐太宗《月晦》诗:“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⒊犹齐声。唐 孙頠《幻异志·双圣灯》:“大歷 十四年四月八日夜,大众合声礼念,西南近臺见双圣灯。”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歌阕,合声赓赞,叫声振席,欢感闾里。”⒋谓合二字成一字之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音韵阐微》:“国书十二字头
- 11.
四布衣释义:清 康熙 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以笼络士人,布衣 李因笃、朱彝尊、潘耒、严绳孙 皆举授编修。见 朱彝尊《承德郎严君墓志铭》。又 乾隆 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布衣 邵晋涵、余集、周永年 三人授编修,戴震 授庶吉士,监修《四库全书》。皆有四布衣之称。
- 1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释义:也叫《四库全书总目》。书名。清代永瑢、纪昀主编。共二百卷。在编修《四库全书》时,将收入的图书撰写提要,编成此书。收正式入库书三千四百七十种,存目书六千八百一十九种。
- 13.
四库全书释义:丛书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纂修,经十年编成。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因各部类分库储藏,故名四库。编者对于不利于清朝封建统治的著作,多实行禁毁或窜改。全书缮写七部,现尚存四部。分藏北京、甘肃、浙江和台湾省。
- 14.
四部释义:中国从晋到清通行的图书分类名称。把书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因唐中叶各类分库储藏,故又称四库。
- 15.
外集释义:⒈正集(传世的定本)以外的文稿汇编,多为后人编集遗缺、伪作或次要作品而成。金 王若虚《臣事实辨上》:“退之《论范蠡招文种事略》……其文辞不甚佳,此必少年所作,故黜於外集。”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⒉僧人以佛经为内学,故以所作诗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全室外集九卷续集》。⒊道家尊道学而薄事功,故以所作议政之文为外集。参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
- 16.
孝经释义:《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17.
局度释义:⒈犹才干气度。《后汉书·袁绍传》:“绍 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於色。”《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年》:“﹝ 王僧绰 ﹞及为侍中,年二十九,沉深有局度,不以才能高人。”胡三省 注:“有局则能处事,有度则能容物·”明 宋濂《柳先生行状》:“先生局度凝定,燕居默坐,端严若神。”⒉格局。《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吴文肃公摘稿》:“其才其学,虽皆不及 李东阳 之宏富,而文章局度舂容,诗格亦復闲雅。”
- 18.
左藏释义: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 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 属太府寺。唐 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 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 又设左藏南库。元 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 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 有中藏。晋 有左右藏…… 唐 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 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 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 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 二年
- 19.
挟怨释义:犹怀恨。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进士 黄时偁、段光远 遗 金 人书,言 忻 等皆前日倖滥渠魁,今挟怨生事,罪不可赦,宜斩首以徇。”《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也将 汪公 为县令时,挟怨诬人始末,细细详辩一本。”《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归田稿》:“迁 当归里以后,正 刘瑾、焦芳 等挟怨修郤,日在危疑震撼之中。”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困学记闻>参注》:“后以干进不遂,挟怨罗织。”
- 20.
提要释义:⒈从全书或全文提出要点。 ⒉提出来的要点(也常用于书名,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