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月 [shǔ yuè]
1. 夏月。约相当于农历六月前后小暑、大暑之时。
暑月 引证解释
⒈ 夏月。约相当于农历六月前后小暑、大暑之时。
引《南齐书·州郡志下》:“汉 世 交州 刺史每暑月輒避处高,今 交 土调和, 越 瘴独甚。”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重茧衣裘” 唐 孔颖达 疏:“暑月多衣,所以示疾。”
明 张居正 《论边事疏》:“暑月非虏骑狂逞之时,料无大事,请宽圣怀。”
国语词典
暑月 [shǔ yuè]
⒈ 夏季炎热的月分。
引《南齐书·卷一四·州郡志上》:「汉世交州刺史每暑月辄避处高,今交土调和,越瘴独甚。」
《红楼梦·第六四回》:「因宝玉素昔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
⒉ 阴历六月。
暑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牙释义:⒈指三岁的牲口。宋 洪迈《容斋随笔·买马牧马》:“而 江、淮 之间,本非骑兵所能展奋,又三牙遇暑月,放牧於 苏、秀 以就水草,亦为逐处之患。”⒉犹三丫。《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眼,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岁年纪。”《水浒传》第五七回:“团团的一箇白脸,三牙细黑髭鬚,十分腰围膀阔。”
- 2.
得至宝释义:唐 乐曲名,一名《康老子》。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康老子》:“康老子 者,本 长安 富家子,酷好声乐,落魄不事生计,常与国乐游处。一旦家产荡尽,因诣西廊,遇一老嫗,持旧锦褥货鬻,乃以半千获之。寻有 波斯 见,大惊,谓 康 曰:‘何处得此至宝?此是冰蚕丝所织,若暑月陈於座,可致一室清凉。’即酬价千万,康 得之,还与国乐追欢,不经年復尽,寻卒。后乐人嗟惜之,遂製此曲。亦名《得至宝》。”
- 3.
披衫释义:披衫,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时的一种暑月之服
- 4.
暑月释义:夏月。约相当于农历六月前后小暑、大暑之时。《南齐书·州郡志下》:“汉 世 交州 刺史每暑月輒避处高,今 交 土调和,越 瘴独甚。”《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重茧衣裘”唐 孔颖达 疏:“暑月多衣,所以示疾。”明 张居正《论边事疏》:“暑月非虏骑狂逞之时,料无大事,请宽圣怀。”
- 5.
炎月释义:暑月。
- 6.
瘠弱释义:瘦弱;衰弱。 《宋史·王嗣宗传》:“西边市马,以给北边战士,有瘠弱者即送闕下,暑月道远多死。”郑振铎《战号·我们的中国》诗:“我们的 中国!是你这样的瘠弱,贫困么?”
- 7.
省问释义:⒈审察询问。 汉 王符《潜夫论·述赦》:“下土寃民,能至闕者,万无数人;其得省问者,不过百一。”宋 罗烨《醉翁谈录·断人冒称进士》:“卖卦秀才,文理全乖;冒称进士,且请喫柴。再三省问,道理胡来!”⒉探望;问候。《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暑月,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公义 设榻,昼夜处其间,以秩禄具医药,身自省问。”《红楼梦》第八四回:“过了几日,有几个老公走来,带着东西银两,宣贵妃娘娘之命,因家中省问勤劳,俱有赏赐,把物件银两一一交代清楚。”
- 8.
矾山释义:⒈宋 代士大夫暑月宴客,堆明矾于盘中,置席上以像冰雪,称为“矾山”。 宋 陆游《入蜀记》卷一:“乾道 六年闰五月二十五日晚,叶梦锡 侍郎 衡 招饮,案间设矾山数盆,望之如雪。”⒉山名。在 安徽省 庐江县。
- 9.
科头裸身释义:谓光头露体。 明 王世懋《二酉委谭》:“余性不耐冠帶,暑月尤甚……婦爲具湯沐,便科頭裸身赴之。”
- 10.
障面释义:折扇的别称。古人常用以遮蔽面孔,故称。清 钮琇《觚賸·泥无身》:“吾邑 盛泽 卜孟硕,名 舜 ……常於暑月,首挽高髻,身衣大红苧布袍,跣足行歌市中。所用障面,长三四尺,而袖小,盖仅方广数寸。见者皆指为狂。”
- 11.
雨缨释义:清 时的一种便礼帽。 官员祈雨时或暑月戴用。因帽后亦拖帽缨,故称。
- 12.
饮浆释义:水浆。《宋史·太宗纪二》:“﹝ 雍熙 四年夏四月﹞乙未,詔:诸州郡暑月五日一涤囹圄,给饮浆,病者令医治。”
- 13.
龙皮扇子释义:典出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龙皮扇》:“元宝 家有一皮扇子,製作甚质。 每暑月宴客,即以此扇子置於坐前,使新水洒之,则颯然风生,巡酒之间,客有寒色,遂命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