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阎罗 阎罗的意思
yánluó

阎罗

简体阎罗
繁体閻羅
拼音yán luó
注音ㄧㄢˊ ㄌ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1) 里巷的门,亦指里巷。(2) 〔阎罗〕佛教称鬼王,主宰地狱。亦称“阎王”、“阎罗王”。(3) 姓。

luó,(1) 捕鸟的网。【组词】:罗网。(2) 张网捕捉。【例句】: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组词】: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组词】:罗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组词】:绢罗。(6) 用罗筛东西。【组词】:罗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组词】:罗绮。罗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脶”。(10) 姓。

基本含义

指地府的神明,也指死神,用来形容死亡或死神的形象。

阎罗的意思

阎罗 [yán luó]

1. 地狱之王。梵语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的简称。义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缚罪人之义。

[ Yama Raja; ]

2. 旧时比喻刚正、不畏权势的执法官。

[ upright law-executor; ]

3. 比喻极凶恶的人。

[ an extremely cruel and violent person; ]

阎罗 引证解释

⒈ 梵语的略译,佛教称主管地狱的神。通称 阎王。

《铁城泥犁经》:“阎罗 言:‘汝何以不自改为善耶?’”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论十王荐亡之诞》:“一云,佛言 琰魔罗,盖主捺落迦者,止一 琰魔罗王 耳, 阎罗 盖 琰魔罗 之讹也。”
曹禺 《原野》第三幕第四景:“我死了,见了五殿 阎罗,我也得问个清楚。”

⒉ 旧时比喻刚直的清官。

宋 叶□ 《爱日斋丛钞·阎罗王》:“予谓如 包孝肃 君 开封,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 包老。’ 孝寿 尹 开封,亦号 李阎罗。特喻其刚严,即史云咸称神明之义。”

⒊ 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他可也性子利害母 阎罗。”
陈毅 《梅岭》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国语词典

阎罗 [yán luó]

⒈ 地狱中的鬼王。为梵语Yama的音译。在佛经中他既是地狱的审判者,但同时也承受地狱的烧炙毒痛之苦。在中国民间更进一步发展成十阎罗王乃至十八阎罗王的信仰。

《大楼炭经·卷二》:「阎罗王昼夜各三过烧热铜,自然火在前宫中。」


阎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冥王释义:“阎罗”的俗称,迷信谓阴间的主宰。清 袁枚《新齐谐·谢檀霞》:“年餘,忽梦吏数人突至其家,责以脱免之罪,谓冥王赫怒,将重按其事。”叶圣陶《四三集·冥世别》:“白髯皂袍的冥王坐在上面,说:‘你们为什么又要到阳世去呢?’”
    • 2.
      十殿阎王释义:中国 佛教所传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 即 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诸王各居一殿,故称。此说始于 唐 末,后道教也沿用之。亦省称“十王”。宋 无名氏《鬼董》卷四:“望殿上十人环坐,仪卫尊严,曰:‘此十王也。’”《西游记》第三回:“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来查。”
    • 3.
      愿状释义:表明志愿的呈文。宋 洪迈《夷坚丙志·周庄仲》:“周庄仲 建炎 二年登科。梦至殿廷下,一人持文字,令书押,视其文,若世间愿状,云:‘当作阎罗王。’”
    • 4.
      森罗殿释义:迷信传说指阎罗所居住的殿堂。
    • 5.
      泉台释义:⒈墓穴。 ⒉黄泉;阴司: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诗)。
    • 6.
      焰摩释义:亦作“燄摩”。梵语译音。佛教谓主管地狱之王,通常称为 阎罗。
    • 7.
      焰摩天释义:⒈亦作“焰魔天”。梵语的略译。或译为“夜摩天”、“炎摩天”。佛教谓欲界六天之三。此天为风轮所持,居三十三天之上。因用以喻遥远的去处。⒉指阎罗。
    • 8.
      牛头阿旁释义:亦作“牛头阿傍”。亦作“牛首阿旁”。佛教谓地狱中的鬼卒。语本《五苦经》:“狱卒名阿帝,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法苑珠林》卷八四引《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牛头阿傍,以三股铁叉,叉人内著鑊汤中,煮之令烂。”宋洪迈《夷坚乙志·李孝寿》:“贵人就坐,女妓环列左右,忽拊掌一声,悉变为牛头阿旁之属,奇形丑貌,可怖可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魏经歷﹞言一出,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吕湛恩注:“牛首阿旁,恶鬼名。”鲁迅《朝花夕拾·无常》:“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
    • 9.
      畜生道释义:⒈佛教语。“六道”之一。佛教轮回之说,谓人作恶,死后当变为禽兽、畜生等。《法苑珠林》卷三一引《大庄严论》:“畜生道若干,歷刼极久长。”清 吴趼人《俏皮话·投生》:“一人罪孽深重,死后见 阎王,阎王 命判官议其罪。一判官拟之入畜生道中,一判官拟罚作草木。”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也许有人要问,既然相信轮回,那就说不定来生会堕入更穷苦的景况,或者简直是畜生道,更加可怕了。”亦省作“畜道”。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阴司﹞畜道、剑山,种种具在,宜得何罪,不劳挹取。”⒉指非人类社会。形容卑鄙、野蛮。
    • 10.
      直谅释义:正直诚信。 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宋 苏轼《议富弼配享状》:“秉心直谅,操术閎远。”宋 王安石《怀张唐公》诗:“直谅多为世所排,有怀长向我前开。”明 方孝孺《答陈元采》:“窃自悲叹,安得直谅之士以振吾过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莱芜 秀才 李中之,性直谅不阿。”
    • 11.
      磨害释义:折磨伤害。《儒林外史》第五回:“你若另娶一人,磨害死了我的外甥,老伯老伯母在天不安,就是先父母也不安了。”太平天囯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近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
    • 12.
      蛇钻竹洞,曲心还在释义:同“蛇入竹筒,曲性犹在”。《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九回:“你这五千多人,原是五千条毒蛇转世。阎罗王只説你们改行从善,那晓得你们蛇钻竹洞,曲心还在,故此又注你这一死。”
    • 13.
      訩动释义:谓喧杂纷扰。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魏 又曲为解脱,众鬼嗥寃,其声訩动。”
    • 14.
      转眄释义:⒈转动目光。 《后汉书·卢植传》:“植 侍讲积年,未尝转眄。”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宋 黄庭坚《西江月》词:“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⒉转眼。喻时间短促。唐 杜甫《晓发公安》诗:“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宋 洪迈《夷坚丁志·阎罗城》:“见其妻 郑氏 亦涉水登岸,欲前同途,转眄间已相失。”
    • 15.
      镂心释义:⒈比喻苦心钻研、构思。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鏤心鸟跡之中,织辞鱼网之上。”清 余怀《寄畅园闻歌记》:“良辅 初习北音,絀於北人 王友山,退而鏤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⒉谓铭记于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薨》:“父罹厄难,尚弗鏤心,犹妖梦置之耶?”
    • 16.
      阎君释义:同“阎罗”。《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果是三魂归地府,多因七魄见 阎君。”《四游记·华光闹阴司》:“渡子走去报 阎君,阎君 升殿正坐。”清 袁枚《新齐谐·借尸延嗣》:“阎君 怒叱,将众矮鬼逐出。”
    • 17.
      阎妖释义:见“阎罗妖”。
    • 18.
      阎摩释义:同“阎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青衣白:‘阎摩 不敢擅专,又持 大圣 旨上咨斗宿,是以来迟。’”清 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旋为 阎摩 主者所知,嘉君夫人守节弗渝,戒九王子弗讐。”
    • 19.
      阎摩天子释义:同“阎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凡枉死鬼不自投见,阎摩天子 不及知也。”
    • 20.
      阎摩王释义:同“阎罗”。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棋鬼》:“阎摩王 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阎罗(yanl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阎罗是什么意思 阎罗读音 怎么读 阎罗,拼音是yán luó,阎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阎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