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官 [shì guān]
1. 管理市场的官员。
市官 引证解释
⒈ 管理市场的官员。
引《周礼·地官·序官》“司市” 汉 郑玄 注:“司市,市官之长。”
孙诒让 正义:“司市者以下至泉府十官,并掌国市政令、刑禁、货贿之事。”
《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于民。”
宋 王溥 《唐会要·市》:“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一》:“吏食于市官者笑之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
市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介次释义:市亭之属。 周 代市官听讼之所。《周礼·地官·司市》:“胥师贾师,涖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郑玄 注:“介次,市亭之属。”孙诒让 正义:“市官听大小治讼者,各於其市朝。凡思次介次皆於市中为寺舍,其外为朝以听治讼及为刑肆罪人之所,其地当与百官府治事之朝略相儗。”参见“思次”。
- 2.
司市释义:官名。掌管市场的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周礼·地官·序官》:“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玄 注:“司市,市官之长。”孙诒让 正义:“司市者以下至泉府十官,并掌国市政令、刑禁、货贿之事。”《汉书·食货志下》:“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价),各自用为市平。”参阅《周礼·地官·司市》。
- 3.
大虞桥释义:位于宜兴市官林镇都山村山北自然村向北一公里。
- 4.
市令释义:⒈古官名。掌管市场。战国 时 楚国 有市令之官。见《史记。循吏列传》。汉 于 长安 东、西两市各置市令一人,属京兆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食货志下》。南北朝 亦各有市令。见《魏书·李裔传》、《南齐书·东昏侯纪》。唐 时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户以上的县皆置市令,不满三千户的县,若地处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听依三千户法置之。见《新唐书·百官志四》、宋 王溥《唐会要·市》。⒉司市官颁布的教令。《周礼·地官·廛人》“罚布”汉 郑玄 注:“罚布者,犯市令者之泉也·”贾公彦 疏:“谓司市有教令,其人犯之,使出泉。”
- 5.
市官释义:管理市场的官员。《周礼·地官·序官》“司市”汉 郑玄 注:“司市,市官之长。”孙诒让 正义:“司市者以下至泉府十官,并掌国市政令、刑禁、货贿之事。”《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于民。”宋 王溥《唐会要·市》:“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一》:“吏食于市官者笑之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
- 6.
市平释义:⒈谓市场物价稳定。 《周礼·地官·司市》“以陈肆辨物而平市”汉 郑玄 注:“陈犹列也。辨物,物异肆也。肆异则市平。”孙诒让 正义:“物各异肆则种别相校,易以定其功沽而价不至腾跃,故市得其平。”⒉王莽 新 朝在各地市场所规定的标准价格。在每季的第二个月,司市官评定本地物价,分上、中、下三等,称为“市平”。《汉书·食货志下》:“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⒊旧时民间授受银两所用的一种衡量标准。《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又是市平,比钱平小一钱三分半
- 7.
百谷释义:⒈谷类的总称。百,举成数而言,谓众多。《书·舜典》:“帝曰:弃,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时百穀。”《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唐 褚亮《雩祀乐章·雍和》:“百穀斯登,万箱攸荐。”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竹、木……笔楮使相当。”⒉指众谷之水。《文选·宋玉<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李善 注:“百谷者,众谷杂水至山之下。”唐 刘禹锡《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 茅。”
- 8.
笔楮释义:犹笔纸。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蒲苇、盐酒、笔楮使相当。”
- 9.
筐筥释义:筐与筥的并称。 方形为筐,圆形为筥。亦泛指竹器。《诗·周颂·良耜》:“或来瞻女,载筐及筥。”郑玄 笺:“筐筥,所以盛黍也。”《左传·隐公三年》:“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宋 苏轼《雨后行菜圃》诗:“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未任筐筥载,已作杯盘想。”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竹、木、漆、陶、铁、筐筥……盐酒、笔楮使相当;其名田者赋於官亦用是。”
- 10.
约谈蓝释义:约谈蓝这个名词引申自APEC蓝,是网友对地方城市出现空气质量好转现象的比喻。指一些地方城市官员被环保部领导约谈后,经有效整改和治理,而呈现蓝天白云的景观。
- 11.
胥役释义:⒈同来服役。《逸周书·度训》:“力竟任壮、养老、长幼,有报,民是以胥役也。”⒉胥吏与差役。《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司市官不敢怠慢,引著一班胥役,一面晓諭,一面巡绰。”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此胥役託词取钱耳。”章炳麟《訄书·定律》:“其在胥役,则借一人之力,骫更文法,以罗织人罪,其戕贼下民,百倍於士卒。”
- 12.
褚师释义:⒈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吏。《左传·昭公二年》:“请以 印 为褚师。”杜预 注:“褚师,市官。”⒉复姓。春秋 卫 有 褚师声子。见《通志·氏族四》。
- 13.
赊贷释义:赊欠;借贷。 《汉书·王莽传中》:“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唐 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清 马建忠《铁道论》:“国帑虽空,独不能赊贷而化无为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