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籍 [láng jí]
1. 见“狼藉”。
狼籍 引证解释
⒈ 见“狼藉”。
国语词典
狼籍 [láng jí]
⒈ 形容凌乱不整。唐·皇甫氏〈京都儒士〉:「诸奴客已开关,至合子间,但见狗窦中,血淋漓狼籍。」宋·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词:「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也作「狼藉」。
⒉ 比喻行为放荡,声名败坏。也作「狼藉」。
引《旧唐书·卷一七九·刘崇望传》:「前日杜太尉狼籍,为朝廷深耻。」
⒊ 破坏、糟蹋。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姪儿子也不好小家子样来争,听凭他没些搭煞的,把一所房子狼籍完了。」
狼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片狼藉释义:一片狼藉亦作“狼籍”。
- 2.
亲党释义:亲信党与。晋 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侍中 杜乔 奏免 陈留 太守 梁让、济阳 太守 氾宫、济北 太守 崔瑗 赃罪狼籍,梁氏 亲党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若不大行诛罚,更树亲党,恐公北还之日,未渡 太行 而内变作矣。”金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鲁直 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鉢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 3.
传摹释义:摹拓;传写临摹。宋 文有年《题元子故宅》诗:“松煤狼籍楮山赭,空谷雷响工传摹。”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唐 宋 浮沉之业,遗裔之所世藏,往往钞録传摹,人所吝恡,间有刻本,率寡完篇。”
- 4.
呀咻释义:喧嚣。宋 苏轼《决囚经历》诗:“烟煤已狼籍,吏卒尚呀咻。”元 黄溍《独石》诗:“颇闻去年夏,水激龙腾湫。走避登屋山,夜半齐呀咻。”
- 5.
坊市释义:犹街市。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又坊市豪家相为无遮斋大会,通衢间结綵为楼阁臺殿。”《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坊市恶少年因之报私仇,杀人,剽掠百货,互相攻劫,尘埃蔽天。”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引 清 梁同书 诗:“想见詅卖时,狼籍坊市遍。”
- 6.
屑越释义:轻易捐弃;糟踏。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今民所以襁负如流而至者,以所天在此故也。而有司曾无爱吝,屑越如此。”胡三省 注:“屑越,犹言狼籍而弃之也。”《明史·外戚传·万贵》:“贵 每见诸子屑越赐物,輒戒曰:‘官所赐,皆著籍。他日復宣索,汝曹将重得罪。’”清 褚人穫《坚瓠秘集·辇送石刻》:“盖 右军 秀杰之笔,照耀天地,不惟蛮貉通知宝爱,即勋名忠耿之老,亦不容屑越於颠沛时也。”
- 7.
朱铅释义:⒈谓胭脂铅粉。唐 杜甫《北征》诗:“移时施朱铅,狼籍画眉阔。”宋 王安石《信都公家白兔》诗:“水晶为宫玉为田,姮娥 縞衣洗朱铅。”明 李东阳《无锡华大母邹氏托子以姑自经死以示无贰志》诗:“婉婉从夫日,辛勤抱子年,晨昏亲药饵,少壮损朱铅。”⒉绘画的红白颜料。
- 8.
点污释义:⒈亦作“点污”。污损;弄脏。《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唐 杜甫《绝句漫兴》之三:“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⒉玷辱;污辱。唐 刘禹锡《怀妓》诗之二:“情知点污投泥玉,犹自经营买笑金。”宋 范仲淹《与朱氏书》:“居官临满,直须小心廉洁,稍有点污,则晚年饥寒可忧也。”《西游记》第九三回:“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⒊
- 9.
狼藉释义:也作狼籍。杂乱不堪;乱七八糟:杯盘狼藉。藉(jí)。
- 10.
童幼释义:童年;儿童。 《东观汉记·赵勤传》:“﹝ 勤 ﹞童幼有志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典籍﹞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秩,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清 唐鉴《纪行》诗之十五:“以此训童幼,亦且砭衰老。”
- 11.
简帙释义:⒈指书籍。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皇朝製作,稍以己意列其指归,析类分门,总为一集,庶千载简帙之废兴,百氏编摩之得失,一日可以尽其大都。”明 何景明《嗤盗文》:“箱委简帙,狼籍江隅。持我衣服,犹存其书。”⒉书卷;书页。宋 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其传缮不谨,其简帙大小不均齐,巩 贫故也。”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年来有书三种,惟此一种繫千百年是非,人更八百,简帙亦繁,计不止二千叶矣。”
- 12.
詅卖释义:夸炫货物以求出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引 清 梁山舟 诗:“相见詅卖时,狼籍坊市遍。”
- 13.
赃贿狼藉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亦作“赃贿狼籍”。
- 14.
飘藩坠溷释义:同“飄茵墮溷”。清 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韻蘭,未識其人,似以良家而誤墮風塵者。飛絮落花,飄藩墜溷,亦殊可惜已!”亦作“飄樊落溷”。清 王韬《海陬冶游附录》卷中:“况乎兵燹以來,凡良家女子,遭風雨之摧殘,而墮烟花之小劫者,隨在皆是,飄樊落溷,狼籍堪悲;逐水沾泥,凄凉何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