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抖擞 抖擞的意思
dǒusǒu

抖擞

简体抖擞
繁体抖擻
拼音dǒu sǒu
注音ㄉㄡˇ ㄙ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ǒu,(1) 振动,甩动。【例句】:抖去身上的土。(2) 哆嗦,战栗。【组词】:发抖。颤抖。(3) 〔抖擞〕振作,振奋,如“抖抖精神”。(4) 称人突然发迹而有钱有势(多含讥讽意)。【例句】:这两年抖起来了。

sǒu sòu, ◎ 〔抖擞〕见“抖”。

基本含义

形容精神振奋,精力充沛。

抖擞的意思

抖擞 [dǒu sǒu]

1. 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enliven; rouse; ]

2. 振作的。

精神抖擞。

[ percolated; ]

3. 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 shake; ]

4. 抖动。

抖擞掉棉衣上的雪。
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唐·白居易《答州民》
它们在霞光中抖擞着翅膀,从草地上飞起。

[ shake; tremble; vibrate; ]

5. 〈方〉:摆威风。

瞧吧,看他还能抖擞几天。

[ throw one's weight about; ]

6. 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

[ mendicant Buddhist monk; ]

抖擞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抖藪”。犹搜索,寻找。 《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藪也。”
郭璞 注:“谓斗藪举索物也。”
戴震 疏证:“藪,亦作‘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諫笏,犹带虚皇案畔香。”
《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⒉ 以手举物而振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 尚颜 《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蘚色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⒊ 抖却;摆脱。

唐 王炎 《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清 金农 《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⒋ 振作;奋发。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⒌ 显露,显示。

元 薛昂夫 《殿前欢》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⒍ 颤动;哆嗦。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花鬘抖擞龙虵动,曲终王子启圣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寒毛抖擞。”
许地山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⒎ 威风,神气。来,割你们的脑袋。’”

明 黄叔初 《新水令·寿陈荩卿》套曲:“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

⒏ 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

《法苑珠林》卷一〇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国语词典

抖擞 [dǒu sǒu]

⒈ 奋发、振作。也作「抖搜」、「陡搜」。

《三国演义·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风扑擞。」
《平妖传·第九回》:「脚穿一双把滑的多耳麻鞋,手提一根檀木棍儿,抖擞精神,飞也似的一般奔去。」

振奋 振作

颓唐

⒉ 振动、拂开。

唐·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诗:「抖擞尘埃定,谒师见真宗。」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发起威来。」

⒊ 涤除烦恼。宋·王炎〈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吟哦无好语。」也作「斗薮」。


抖擞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振作释义:精神旺盛,情绪饱满;使精神旺盛,情绪饱满:振作有为。 振作精神。
    • 2.
      振奋释义:⒈(精神)振作奋发:人人振奋,个个当先。⒉使振奋:振奋人心。

抖擞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颓唐释义:颓丧;精神萎靡不振。

抖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斗尘释义:⒈指令人难食之物。 三斗,极言其多。《新唐书·权怀恩传》:“﹝ 权怀恩 ﹞擢 万年 令。赏罚明,见恶輒取。时语曰:‘寧饮三斗尘,无逢 权怀恩。’”宋 陈与义《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诗:“寧食三斗尘,有手不揖无诗人。”⒉比喻抑郁之气。宋 王炎《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 2.
      丢抹释义:妆扮。 元 刘廷信《折桂令·忆别》曲:“娇模样甚实曾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明 朱权《荆钗记·庆诞》:“年华老大双鬢皤,胭脂腻粉幸丢抹。”按,“丢抹”也写作“抹丢”、“颩抹”、“抹颩”,义并同。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説着他这种田呵,我三衙家抹丢;道着他这放牛呵,我十分的便抖擞。”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元 高安道《哨遍·疏淡行院》套曲:“妆旦不抹颩,蠢身躯似水牛。”
    • 3.
      乐不自禁释义:指快乐得一点不知道疲倦,精神抖擞。
    • 4.
      噹啷释义:金属器物等碰撞声。 梁斌《红旗谱》一:“朱老巩 坐在登子上喝了两盅酒,听得漫天里当啷一声响……抖擞着两只手说:‘咳!是油锤砸在铜钟上,铜钟碎了!’”刘厚明《黑箭》:“爸爸呆傻了,菜刀当啷掉在地上。”
    • 5.
      奔马图释义:中国画。徐悲鸿作。纸本立轴。水墨。作者曾在抗日战争期间画过,建国后又重画。画面上一马曲蹄侧首、奋鬣扬尾,正抖擞精神向前驰骋。骏马矫健的形象象征着民族的振兴。
    • 6.
      己亥杂诗释义:组诗名。清代龚自珍作。指1839年作者辞官回乡途中所作的诗。均为七言绝句,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政府腐败、国家衰亡、社会黑暗的深切担忧和强烈不满,诗作大多感情沉郁、气势恢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等名句,历来被人传诵。
    • 7.
      市爱释义:谓求取别人怜爱。明 沉德符《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古人云:‘妇人以泣市爱,小人以泣售奸。’诚然哉!”《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 潘金莲 ﹞每日抖擞着精神妆饰打扮,希宠市爱。”
    • 8.
      希宠释义:希望取得宠爱。《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其左右狡诈希宠之臣又从而逢之。”《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 潘金莲 ﹞每日抖擞着精神妆饰打扮,希宠市爱。”《明史·阉党传·魏忠贤》:“当 忠贤 盛时,其党争搏击清流,献諂希宠。”
    • 9.
      抖擞释义:振作;奋发。 例 :精神抖擞。擞(sǒu)。
    • 10.
      抖搜释义:抖搜,汉语词汇,犹抖擞,振作;威风,神气
    • 11.
      抖起来释义:好神气、抖擞起来等。
    • 12.
      精神抖擞释义:形容精神振奋。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九:“抖擞精神透关去。”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你道是精神抖擞,又道是机谋通透。” 抖擞:振作,奋发。
    • 13.
      褴毵释义:指败絮。 《古尊宿语录》卷六:“抖擞多年穿破衲,襤毿一半逐云飞。”
    • 14.
      陡搜释义:抖擞。
    • 15.
      马肥人壮释义:壮:强壮。 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抖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斗尘释义:⒈指令人难食之物。 三斗,极言其多。《新唐书·权怀恩传》:“﹝ 权怀恩 ﹞擢 万年 令。赏罚明,见恶輒取。时语曰:‘寧饮三斗尘,无逢 权怀恩。’”宋 陈与义《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诗:“寧食三斗尘,有手不揖无诗人。”⒉比喻抑郁之气。宋 王炎《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 2.
      丢抹释义:妆扮。 元 刘廷信《折桂令·忆别》曲:“娇模样甚实曾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明 朱权《荆钗记·庆诞》:“年华老大双鬢皤,胭脂腻粉幸丢抹。”按,“丢抹”也写作“抹丢”、“颩抹”、“抹颩”,义并同。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説着他这种田呵,我三衙家抹丢;道着他这放牛呵,我十分的便抖擞。”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元 高安道《哨遍·疏淡行院》套曲:“妆旦不抹颩,蠢身躯似水牛。”
    • 3.
      乐不自禁释义:指快乐得一点不知道疲倦,精神抖擞。
    • 4.
      噹啷释义:金属器物等碰撞声。 梁斌《红旗谱》一:“朱老巩 坐在登子上喝了两盅酒,听得漫天里当啷一声响……抖擞着两只手说:‘咳!是油锤砸在铜钟上,铜钟碎了!’”刘厚明《黑箭》:“爸爸呆傻了,菜刀当啷掉在地上。”
    • 5.
      奔马图释义:中国画。徐悲鸿作。纸本立轴。水墨。作者曾在抗日战争期间画过,建国后又重画。画面上一马曲蹄侧首、奋鬣扬尾,正抖擞精神向前驰骋。骏马矫健的形象象征着民族的振兴。
    • 6.
      己亥杂诗释义:组诗名。清代龚自珍作。指1839年作者辞官回乡途中所作的诗。均为七言绝句,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政府腐败、国家衰亡、社会黑暗的深切担忧和强烈不满,诗作大多感情沉郁、气势恢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等名句,历来被人传诵。
    • 7.
      市爱释义:谓求取别人怜爱。明 沉德符《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古人云:‘妇人以泣市爱,小人以泣售奸。’诚然哉!”《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 潘金莲 ﹞每日抖擞着精神妆饰打扮,希宠市爱。”
    • 8.
      希宠释义:希望取得宠爱。《子华子·阳城胥渠问》:“其左右狡诈希宠之臣又从而逢之。”《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 潘金莲 ﹞每日抖擞着精神妆饰打扮,希宠市爱。”《明史·阉党传·魏忠贤》:“当 忠贤 盛时,其党争搏击清流,献諂希宠。”
    • 9.
      抖擞释义:振作;奋发。 例 :精神抖擞。擞(sǒu)。
    • 10.
      抖搜释义:抖搜,汉语词汇,犹抖擞,振作;威风,神气
    • 11.
      抖起来释义:好神气、抖擞起来等。
    • 12.
      精神抖擞释义:形容精神振奋。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九:“抖擞精神透关去。”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你道是精神抖擞,又道是机谋通透。” 抖擞:振作,奋发。
    • 13.
      褴毵释义:指败絮。 《古尊宿语录》卷六:“抖擞多年穿破衲,襤毿一半逐云飞。”
    • 14.
      陡搜释义:抖擞。
    • 15.
      马肥人壮释义:壮:强壮。 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抖擞造句

1.这些时装模特儿,一个个亭亭玉立,抖擞精神,举止神态令人倾倒。

2.一声令下,解放军战士个个精神抖擞,冲上前去。

3.一声冲锋令下,抗日战士人人精神抖擞,决心打一场痛快的大胜仗。

4.他是个不知疲倦的人,从来都是精神抖擞地在工作着。

5.运动员精神抖擞地进入了赛场。

6.他精神抖擞地走向竞赛场。

7.起床早的人上午精神抖擞,而整个下午却无精打采。

8.我们精神抖擞地参加运动会。

9.银杏树像一群精神抖擞的孩子,让人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10.教室里一排排的整齐的椅子,像精神抖擞的小卫士,它们是我们最亲密的小伙伴!

11.一阵小雨过后,调皮的露珠悠闲地躺在一张张荷叶上,像是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荷花们受了雨水的滋润显得精神抖擞,娇嫩欲滴!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香味,沁人心脾,使我不由得有一种飘飘遇险

12.雪松精神抖擞地挺立在那里。

13.盛开的菊花像一个个活泼的运动员,精神抖擞,神采飞奕,可爱而清爽,充满活力!

14.我爱竹子,爱它的顽强。每当狂风暴雨来临,它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畏惧。

15.原无精打采的树木,经过雨水的一番冲洗后,像洗了一个澡,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精神抖擞了!

16.冬去春来的时节,那些早早落叶的树木迟迟不肯发芽,而柳树却在寒冬的余晖下首先苏醒了。它抖擞精神,使劲地伸展腰肢,像归队的勇士一般,迎着寒冷的风,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披上了焦黄嫩绿的新装,遥盼着小燕儿归来

17.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18.放暑假了,两棵银杏树就象两个精神抖擞的解放军一样,保卫着学校。

19.冬天的早晨是白雪精灵飞舞的场景,是皑皑大地低声的诉说,是直挺树木的抖擞清醒。

20.尽管天气寒冷,工地上的工人们仍精神抖擞

抖擞(dous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抖擞是什么意思 抖擞读音 怎么读 抖擞,拼音是dǒu sǒu,抖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抖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