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西厢 [nán xī xiāng]
1. 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系据王实甫北曲《西厢记》翻变而成,情节基本相同,有宋元南戏《崔莺莺西厢记》(作者不详),明李景云南戏《莺莺西厢记》和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采《陆天池西厢记》等。
南西厢 引证解释
⒈ 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系据 王实甫 北曲《西厢记》翻变而成,情节基本相同,有 宋 元 南戏《崔莺莺西厢记》(作者不详), 明 李景云 南戏《莺莺西厢记》和 李日华 《南调西厢记》、 陆采 《陆天池西厢记》等。南曲《西厢记》中 明 李日华 及 陆采 两本仅存,故“南西厢”亦专指 李、陆 二人之剧本。
引清 李渔 《闲情偶记·词曲》:“词曲中音律之坏,坏於《南西厢》……此北本虽佳, 吴 音不能奏也。作《南西厢》者,意在补此缺陷,遂割裂其词,增添其白,易北为南,撰成此剧。”
国语词典
南西厢 [nán xī xiāng]
⒈ 杂剧名。作者一为明李日华,一为明陆采。内容皆是将王实甫北曲《西厢记》改为南词的音律,以别于北曲。
南西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北西厢释义:指 元 王实甫 所写的杂剧《西厢记》。为与 明 李景云、李日华 等所写的南曲传奇《西厢记》相区别,故有南西厢、北西厢之名。后者称为“南西厢”。
- 2.
孽冤释义:⒈犹言冤家。爱极之反语。明 李日华《南西厢·佛殿奇逢》:“行过法堂前,正撞着五百年风流孽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王侯家所不敢望,只要个读书种子,便是佳耳。我家小孽寃,翻復遴选,十无一当,不解是何意向。”⒉冤仇。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种夙世之孼寃,煞一时之风景。”一本作“孼寃”。
- 3.
情弊释义:⒈作弊情况。 宋 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右所有四事,伏望圣慈特察臣孤忠,志在爱君,别无情弊。”明 王玉峰《焚香记·辨非》:“方纔闻 敫桂英 有妈妈逼他改嫁 金垒 之言,莫非此处有些情弊在里头?”清 林则徐《批司道会详核议设局收缴鸦片章程》:“如验出假土新枪,显有抵换情弊,即须分别根究。”⒉弊病。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此等情弊,予不急为拈出,则《南西厢》之流毒,当至何年何代而已乎?”
- 4.
涎脸释义:⒈厚脸皮。《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李瓶儿 在帘外听见駡‘涎脸的囚根子’不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我同他初会面,怎么也这般无厌起来了!并且一作了,就攘为己有,真可以算得涎脸的了。”⒉指厚脸皮的人。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乘夜逾垣》:“这涎脸好来了呵!”明 李日华《禅关假馆》:“呸,好不识羞的涎脸!”⒊嬉皮笑脸。《轰天雷》第九回:“姨娘在外见了不像样儿,忙道:‘荀大人,你有甚么话,等先生起来了好讲,不要这么涎脸。’”鲁迅《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
- 5.
贵宅释义:⒈贵家大宅,显贵之家。唐 元稹《山竹枝》诗:“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北堂负约》:“老身多赠先生金帛,别选豪门贵宅之女,岂不美哉。”清 陈维崧《征淮安张鞠存年伯双寿诗文启》:“綉戟高甍,铜街贵宅。”⒉敬称他人的家或住宅。《水浒传》第四五回:“海闍黎 道:‘妹子休笑话,怎生比得贵宅上。’”明 徐渭《雌木兰》第二出:“花大爷!且喜到贵宅了,俺二人就告辞家去。”明 吴炳《绿牡丹·访俊》:“相公家世,老身尽知,但不知相公贵宅还有何人?可曾娶过夫人了?”
- 6.
迷留目乱释义:同“迷留没乱”。 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目成清醮》:“迷留目乱痒难挠,太师座上空凝眺。”
- 7.
郎主释义:⒈旧时奴婢对主人的称呼。《宋书·王弘传》:“奴客与符伍交接,有所隐蔽,可以得知,是以罪及奴客。自是客身犯愆,非代郎主受罪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续《西厢》者之才,去作《西厢》者止争一间……以彼之才,较之作《南西厢》者,岂特奴婢之于郎主,直帝王之视乞丐。”⒉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唐 李贺《江楼曲》:“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清 厉鹗《悼亡姬》诗之八:“郎主年年耐薄游,片帆望尽海西头。”⒊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称君主。宋 范成大《题张戡蕃马射猎图》诗:“阴山 磧中射生虏,马逐箭飞如
- 8.
铁石人释义:喻秉性刚强、不易动感情的人。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水浒传》第五回:“洒家在 五台山 智真长老 处,学得説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佛殿奇逢》:“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首座,休説小生,便是铁石人情意牵。”《花城》1981年第5期:“这样的衣着,这样的话语,这样的笑,任凭铁石人也要神魂颠倒。”
- 9.
顽徒释义:⒈指强横不法之人。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游手》:“浩穰之区,人物盛伙。游手奸黠,实繁有徒……以至顽徒如 拦街虎 、 九条龙 之徒,尤为市井之害。”⒉愚妄的徒弟。《西游记》第八八回:“顽徒虽是貌丑,却都心良。”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目成清醮》:“贫僧的顽徒有个母舅,是个饱学秀才。”
- 10.
颠不剌释义:⒈亦作“颠不辣”。顶,最。指上等。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佛殿奇逢》:“首座,我颠不辣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庞儿罕见。”⒉风流。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怕曲儿捻到风流处,教普天下颠不剌的浪儿每许。”凌景埏 校注:“颠,风流的意思。不剌,语助词。”元 马致远《青杏子·悟迷》套曲:“颠不剌的相知不綣他,被莽壮儿的哥哥截替了咱。”⒊颠狂;昏乱颠倒。明 汤显祖《邯郸记·死窜》:“颠不剌自裁刮。”清 洪昇《长生殿·弹词》:“直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