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画 [shuǐ huà]
1. 一中绘画的技艺。
水画 引证解释
⒈ 一中绘画的技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艺绝》:“﹝ 范阳山人 ﹞忽谓 李 曰:‘某有一艺,将去,欲以为别,所谓水画也。’乃请后厅上掘地为池,方丈,深尺餘,泥以麻灰,日汲水满之。候水不耗,具丹青墨砚,先援笔叩齿良久,乃纵笔毫水上,就视,但见水色浑浑耳。经二日,搨以穉绢四幅,食顷,举出观之,古松、怪石、人物、屋木,无不备也。
引李 惊异,苦詰之。惟言善能禁彩色,不令沉散而已。”
水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远法释义:“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
- 2.
主山释义:⒈群山中最高或最大的山。⒉指山水画布局中占突出位置的山。
- 3.
乱云皴释义:中国山水画专用技法之一,用含蓄的圆笔中锋,以湿笔皴出山石轮廓,凹处以片状或卷曲之笔密皴,中侧锋并用,也称“云头皴”或“鬼面石”,最后以淡水墨略染,湿勾淡染,迷离的淡墨表现出烟岚轻发的山间早春景色和幽深雄厚的气格,所表现的对象正如郭思形容的“骄阳初蒸,晨光欲动,晓山如翠,晓烟交碧,乍合乍离,或聚或散,变态不定,飘摇缭绕于丛林溪谷间”。
- 4.
出价释义:在商品交易中买方或卖方提出认为合适的价格:这幅山水画他出价三千元。您要真想买,就出个价吧。
- 5.
北宗释义:⒈唐以神秀为代表的佛教禅宗的一派。因流行北方,故称。⒉我国山水画的两大流派之一。⒊道教的一个流派。
- 6.
南北宗释义:⒈我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 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慧能所创,主张“顿悟说”,行于南方;北宗为神秀所创,主张“渐悟说”,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后世南宗大行,分为“五家七宗”。参阅《坛经·顿渐品》。⒉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⒊我国山水画自唐以后的两种流派。南宗源于王维,重渲染而少钩勒;北宗源于李思训父子,重写实而多用重彩。其说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倾向。见《容台别集·画旨》。
- 7.
南宗释义:我国佛教禅宗、道教、山水画均有南宗、北宗之分。详“南北宗”。
- 8.
南画释义:画派之一,亦称“南宗画”,对“北宗画”而言。明 代画家 董其昌 倡山水画“南北宗”之说,本于禅宗分“南顿”、“北渐”之义。“南宗画”即文人画。郭沫若《我的童年》:“但一和 苏 字接触起来,那种放漫的精神,就和从工笔画移眼到南画一样了。”
- 9.
卧游释义:指欣赏山水画、游记、图片等代替游览。
- 10.
大李将军释义:指 唐 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 李思训。
- 11.
小李将军释义:⒈指唐山水画家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之子昭道。⒉指李昇。
- 12.
山水释义:⒈山上流下来的水。 ⒉山和水,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桂林山水甲天下。⒊指山水画:泼墨山水。
- 13.
巨然释义: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善画山水,师法董源,与董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存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层崖丛树》等。
- 14.
差墨释义:木工常用的名词,又叫叉墨。 差:长度的差值;墨:用墨水画的标记。木工有时要用榫头连接不是垂直的木方,如凳子的‘八’字形的腿,需要从上下两面打孔,标记打孔位置的线不是正对的线,而是要根据木方的倾斜度画出边界线,山下边界线需要设计一定的差值,把这种上下有差值的墨线就叫差墨。
- 15.
平远释义:⒈平夷远阔。 ⒉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⒊山水画的一种取景方法,自近山望远山,意境绵邈旷远。
- 16.
拿手释义:⒈(对某种技艺)擅长:拿手好戏。拿手节目。画山水画儿他很拿手。⒉成功的信心;把握:有拿手。没拿手。
- 17.
新安派释义:明 末 清 初山水画流派之一。画家 弘仁、查士标、汪之瑞、孙逸 是 安徽省 歙县 或 休宁县 人。
- 18.
木石释义:⒈树木和山石。⒉指木头与石头。⒊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⒋指刑具。⒌指山水画。⒍指宫室等建筑工程。⒎枳椇子的别名。
- 19.
松江派释义:明 末 松江府(今属 上海市)治下三个山水画流派(苏松派、云间派、华亭派)的总称。因这些画家俱是 松江府 人,故名。王伯敏《中国绘画史》第八章第三节:“华亭 派的创始者为 顾正谊,但以 董其昌 为代表…… 华亭 派亦名 松江 派。这是与 吴门 派有密切关系的山水画派。”
- 20.
江山如此多娇释义: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