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六族 六族的意思
liù

六族

简体六族
繁体
拼音liù zú
注音ㄌ一ㄡˋ ㄗ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ù lù,(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例句】:六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六甲。六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六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六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六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六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六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言诗。六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1) 〔六安〕地名,在中国安徽省。(2) 〔六合〕地名,在中国江苏省。

zú,(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组词】:族规。族长。家族。(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组词】:种族。(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组词】:民族。(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组词】:宗族。氏族。部族。(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组词】:芳香族。(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组词】:族灭。(7) 聚合,集中。【例句】:云气不待族而雨。

基本含义

指同一家族或同一血统的人。

六族的意思

六族 [liù zú]

1. 指西周初,周王分给鲁国的殷民六族。

2. 指春秋时晋国之六卿。

4. 指六亲。

六族 引证解释

⒈ 指 西周 初, 周 王分给 鲁国 的 殷 民六族

《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之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用即命于 周,是使之职事于 鲁,以昭 周公 之明德。”

⒉ 指 春秋 时 晋国 之六卿。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晋六族》:“晋 六族又曰六卿:赵、范、知、中行、魏、韩。”

⒊ 指六亲。

《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后意寤,由是 仁杰 六族皆免。”


六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宗释义:同姓的九族。《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杜预 注:“九宗,一姓为九族也。”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书》:“鲁 之封有六族焉,卫 之封有七族焉,唐 之封有九宗五正焉。”
    • 2.
      六族释义:⒈指 西周 初,周 王分给 鲁国 的 殷 民六族。《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之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用即命于 周,是使之职事于 鲁,以昭 周公 之明德。”⒉指 春秋 时 晋国 之六卿。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氏族·晋六族》:“晋 六族又曰六卿:赵、范、知、中行、魏、韩。”⒊指六亲。《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后意寤,由是 仁杰 六族皆免。”
    • 3.
      分族释义:小宗之族。《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杨伯峻 注:“宗氏,其大宗,即嫡长房之族。分族,其餘小宗之族。”《国语·周语中》:“今虽 朝(单子)也不才,有分族於 周。”韦昭 注:“王之族亲也。”参见“小宗”。
    • 4.
      十六才子释义:古史相传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合称“十六才子”。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后用为称颂皇帝的辅佐大臣之典。南朝 陈 徐陵《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虽十六才子,明允篤诚;八百诸侯,专心同德……未足云也。”参见“十六相”、“十六族”。
    • 5.
      十六族释义:指古代传说的 高阳氏 的后代八恺和 高辛氏 的后代八元,为 舜 向 尧 推荐的十六个贤臣。因其各有大功,皆赐氏族,故称。也称十六相。《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敳、檮戭、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於 尧,尧 不能举。舜 臣 尧,举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6.
      十六相释义:即十六族。《左传·文公十八年》:“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兇也。”晋 傅玄《晋鼓吹曲·伯益》诗:“伯益 佐 舜 禹,职掌山与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无间。”唐 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姦邪,虽 虞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明 唐顺之《廷试策》:“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 7.
      宗氏释义:同族,宗族。《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 周公,用即命于 周。”《后汉书·苏竟传》:“王氏 虽乘閒偷篡,而终婴大戮,支分体解,宗氏屠灭。”
    • 8.
      徐氏释义:春秋 时 殷 民六族之一。 《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用即命于 周。”
    • 9.
      拘録释义:⒈拘束谨慎。一说为勤劳。《荀子·君道》:“材人,愿慤拘録,计数纤嗇,而无敢遗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荀子·荣辱》“軥録疾力”唐 杨倞 注:“軥与‘拘’同,拘録谓自检束也。”梁启雄 简释引 梁启超 曰:“拘、劬,録、碌古通。劬碌,犹劳碌也。”《东观汉记·杜林传》:“成王 深知其终卒之患,故以 殷 民六族分 伯禽 七族……又迁其餘於 成周,旧地杂俗,旦夕拘録。所以挫其强御之力,詘其骄恣之节也。”⒉拘禁;逮捕。《后汉书·窦武传》:“近者姦臣 牢脩,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 李膺 ……太尉掾 范滂 等逮考,连
    • 10.
      捡押释义:⒈规矩;法度。汉 扬雄《<法言>序》:“君子纯终领闻,蠢迪捡押。”李轨 注:“捡押犹隐括也,言君子举动则当蹈规矩。”按,《汉书·扬雄传下》作“检押”。汉 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州郡之士,出自贫苦,长於捡押,虽专赏罚,不敢越溢,此其所长也。”⒉约束,监管。《后汉书·五行志三》“谓蝗属也”刘昭 注引《东观书》:“成王 深知其终卒之患,故以 殷 氏六族分 伯禽,七族分 康叔,怀 姓九宗分 唐叔,捡押其姦宄。”按,《东观汉记·杜林传》作“检柙”。
    • 11.
      条氏释义:春秋 时 殷 民六族之一。 《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丑类,以法则 周公,用即命于 周。”
    • 12.
      检柙释义:⒈亦作“检押”。犹规矩,法度。《汉书·扬雄传下》:“君子纯终领闻,蠢廸检押。”颜师古 注:“检押,犹隐栝也,言动由检押也。”汉 荀悦《申鉴·杂言上》:“故检柙之臣,不虚於侧。”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张乖崖 镇 蜀,当遨游时,士女环左右,终三年未尝回顾。此君殊重厚,可以为薄夫之检押。”⒉矫正,约束。《东观汉记·杜林传》:“成王 深知其终卒之患,故以 殷 民六族分 伯禽 ……检柙其姦宄。”汉 王充《论衡·对作》:“孔子 作《春秋》……所以检柙靡薄之俗者,悉具密致。”清 侯方域《蹇千里传》:“千里 自
    • 13.
      萧氏释义:⒈指 萧史。宋 柳永《巫山一段云》词之五:“萧氏 贤夫妇,茅 家好弟兄。羽轮飆驾起层云,高会尽仙卿。”参见“萧史”。⒉指 萧育,西汉 人,萧望之 之子。见《汉书》本传。《文选·张协<杂诗>之三》:“案无 萧氏 牘,庭无 贡公 綦。”刘良 注:“萧育 与 朱博 为友,王阳 与 贡禹 为密交,述此两事,思友人不相往来也。”⒊殷 民六族之一。《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 14.
      锡予释义:⒈亦作“锡与”。赐给。《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汉 班固《白虎通·考黜》引作“何锡与之”。《新唐书·王缙传》:“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锡与,不知纪极。”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左传·定四年》明明说 周武王 以 殷 民六族给 鲁公 伯禽、殷 民七族给 卫康叔,怀 姓九宗给 唐叔虞 ……老幼男女,父子妻孥一道与物品同时锡予,不是奴隶是什么呢?”⒉指赐给的财物。明 归有光《朱夫人郑氏五十寿序》:“予尝读其家所藏书,皆天子使中贵人传语,恩旨丁寧,锡予

六族(liuz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六族是什么意思 六族读音 怎么读 六族,拼音是liù zú,六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六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