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致使 致使的意思
zhìshǐ

致使

简体致使
繁体
拼音zhì shǐ
注音ㄓˋ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送给,给予。【例句】:致仕(退休)。致辞。致电。致力。致哀。致命。(2) 招引,使达到。【组词】:致病。致使。以致。专心致志。(3) 样子,情趣。【组词】:大致。别致。景致。兴(xìng )致。(4) 细密,精细。【组词】:致密。精致。

使

shǐ,(1) 用。【组词】: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 派,差谴。【组词】:使唤。使命。使女。(3) 让,令,叫。【组词】:迫使。(4) 假若。【组词】:假使。即使。(5) 奉命办事的人。【组词】: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基本含义

引起某种结果或影响

致使的意思

致使 [zhì shǐ]

1. 导致;因…造成。

由于过分疲劳,致使工作出了差错。

[cause; result in;]


国语词典

致使 [zhì shǐ]

⒈ 以致。

如:「因为延迟送医,致使他的病情更加恶化。」


致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以至释义:⒈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专心地写生,以至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至使很多人感到惊奇。‖也说以至于。
    • 2.
      以致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 3.
      导致释义:引起:由一些小的矛盾导致双方关系破裂。

致使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起因释义:(事件)发生的原因:事故的起因正在调查。

致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而竭释义:指第三次就完全丧失了信心致使失败。
    • 2.
      不作为释义: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及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失职、渎职等行为。
    • 3.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4.
      不辨妍媸释义:妍:美丽,媸:丑陋。指不辨清美好与丑恶,致使好的品质也出现瑕疵。
    • 5.
      九一八事变释义: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日日军侵占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发动进攻。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四个多月内,东北全境沦陷。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领土才全部收复。
    • 6.
      以伪谤真释义:用假的去冒充真的,致使人分辨不清。
    • 7.
      使心憋气释义:使:致使;憋气:指有委屈或烦恼不能发泄。让人心情不舒畅,使性子,发脾气。
    • 8.
      使然释义:(由于某种原因)致使这样:他之所以离去,实为当时处境使然。
    • 9.
      充填作用释义:成矿溶液在化学性质不甚活泼的围岩裂隙中运动时,因温度和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致使其中一些组分在各种裂隙中发生沉淀的作用,与围岩之间没有明显化学反应和物质交换。
    • 10.
      克夺释义:定夺,决断。《红楼梦》第三三回:“大约我近年於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殞轻生的祸来!”
    • 11.
      八七会议释义: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等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会议对“左”倾情绪未予警惕,致使以后的“左”倾错误发展起来。
    • 12.
      冯谖三窟释义:指 战国 时 齐 人 冯谖 为 孟尝君 收买 薛 地民心、使 齐王 重用 孟尝君 及为 孟尝君 立宗庙于 薛 之事,致使 孟尝君 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见《战国策·齐策四》。三国 魏 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 薛公 折节之礼,而无 冯諼 三窟之效。”参见“狡兔三窟”。
    • 13.
      冻疮释义:身体表面受低 温影响致使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病变。是一种较轻的冻伤。常发生于手指、脚趾、耳、手背,主要症状 是红肿、发痒、溃疡等。
    • 14.
      包修释义:包修是指在“三包”有效期内,除因消费者使用或保管不当等因素致使商品不能正常使用外,在维修时消费者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由厂商所提供完全免费的维修服务。
    • 15.
      后閤释义:⒈后门。《汉书·游侠传·陈遵》:“﹝刺史﹞突入见 遵 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閤出去。”颜师古 注:“以其前门关闭,故从后閤出之也。”《魏书·萧昭业传》:“昭业 独住 西州,每至昏夜,輒开后閤,与诸小人共至诸营署恣淫宴。”⒉后楼。《晋书·王敦传》:“乃开后閤,驱诸婢妾数十人并放之。”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七九:“都缘没箇 红儿 貌,致使轻教后閤开。”⒊见“后阁”。
    • 16.
      告诉才处理释义:某些犯罪行为须由被害人向法院告诉,法院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家庭成员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并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 17.
      坐令释义:犹言致使;空使。
    • 18.
      城市之光释义:美国故事片。 联美电影公司1931年摄制。卓别林编、导、演。一天,流浪汉救起因酒醉而落水的富翁,富翁赠巨款报答救命之恩。流浪汉将赠款转赠卖花盲少女医治眼疾。富翁酒醒忘了前事,诬流浪汉为劫匪,致使他被捕入狱。数月后,流浪汉出狱,盲少女已复明,从声音中认出恩人。
    • 19.
      填鸭式灌输释义:将一件事情叙述得十分详尽热情,以致使对方没有必要独立思考、进行首创或依靠自己的余地。
    • 20.
      复境释义:收复疆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兹者专致使臣,特詒缄问,且以 瓦桥 内地,晋阳 故封,援 石 氏之割城,述 周 朝之復境;繫于异代,安及本朝。”

致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而竭释义:指第三次就完全丧失了信心致使失败。
    • 2.
      不作为释义: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及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失职、渎职等行为。
    • 3.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4.
      不辨妍媸释义:妍:美丽,媸:丑陋。指不辨清美好与丑恶,致使好的品质也出现瑕疵。
    • 5.
      九一八事变释义: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事件。19日日军侵占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发动进攻。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四个多月内,东北全境沦陷。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领土才全部收复。
    • 6.
      以伪谤真释义:用假的去冒充真的,致使人分辨不清。
    • 7.
      使心憋气释义:使:致使;憋气:指有委屈或烦恼不能发泄。让人心情不舒畅,使性子,发脾气。
    • 8.
      使然释义:(由于某种原因)致使这样:他之所以离去,实为当时处境使然。
    • 9.
      充填作用释义:成矿溶液在化学性质不甚活泼的围岩裂隙中运动时,因温度和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致使其中一些组分在各种裂隙中发生沉淀的作用,与围岩之间没有明显化学反应和物质交换。
    • 10.
      克夺释义:定夺,决断。《红楼梦》第三三回:“大约我近年於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弄出这暴殞轻生的祸来!”
    • 11.
      八七会议释义: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次会议是在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和广东等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反对了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会议对“左”倾情绪未予警惕,致使以后的“左”倾错误发展起来。
    • 12.
      冯谖三窟释义:指 战国 时 齐 人 冯谖 为 孟尝君 收买 薛 地民心、使 齐王 重用 孟尝君 及为 孟尝君 立宗庙于 薛 之事,致使 孟尝君 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见《战国策·齐策四》。三国 魏 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 薛公 折节之礼,而无 冯諼 三窟之效。”参见“狡兔三窟”。
    • 13.
      冻疮释义:身体表面受低 温影响致使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病变。是一种较轻的冻伤。常发生于手指、脚趾、耳、手背,主要症状 是红肿、发痒、溃疡等。
    • 14.
      包修释义:包修是指在“三包”有效期内,除因消费者使用或保管不当等因素致使商品不能正常使用外,在维修时消费者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由厂商所提供完全免费的维修服务。
    • 15.
      后閤释义:⒈后门。《汉书·游侠传·陈遵》:“﹝刺史﹞突入见 遵 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閤出去。”颜师古 注:“以其前门关闭,故从后閤出之也。”《魏书·萧昭业传》:“昭业 独住 西州,每至昏夜,輒开后閤,与诸小人共至诸营署恣淫宴。”⒉后楼。《晋书·王敦传》:“乃开后閤,驱诸婢妾数十人并放之。”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七九:“都缘没箇 红儿 貌,致使轻教后閤开。”⒊见“后阁”。
    • 16.
      告诉才处理释义:某些犯罪行为须由被害人向法院告诉,法院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除外),虐待家庭成员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并规定,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而无法告诉,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 17.
      坐令释义:犹言致使;空使。
    • 18.
      城市之光释义:美国故事片。 联美电影公司1931年摄制。卓别林编、导、演。一天,流浪汉救起因酒醉而落水的富翁,富翁赠巨款报答救命之恩。流浪汉将赠款转赠卖花盲少女医治眼疾。富翁酒醒忘了前事,诬流浪汉为劫匪,致使他被捕入狱。数月后,流浪汉出狱,盲少女已复明,从声音中认出恩人。
    • 19.
      填鸭式灌输释义:将一件事情叙述得十分详尽热情,以致使对方没有必要独立思考、进行首创或依靠自己的余地。
    • 20.
      复境释义:收复疆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兹者专致使臣,特詒缄问,且以 瓦桥 内地,晋阳 故封,援 石 氏之割城,述 周 朝之復境;繫于异代,安及本朝。”

致使造句

1.汉献帝软弱无能,致使大权旁落,自己成了傀儡。

2.冷锋过境,寒风侵肌,人们尽量不出门,致使娱乐场所生意清淡。

3.十年浩劫,致使他们夫妻分离,从此杳无消息。

4.大动乱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致使不少人受到迫害。

5.这项工程在施工时偷工减料,致使工程质量低劣,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

6.这项计划千疮百孔,致使执行计划时遭遇重重困难。

7.染发剂效果不好,因而早已致使她的头发参差不齐。

8.几个中学生和社会青年因一点矛盾而吵闹起来,最后双方大打出手,致使几个人受了伤。

9.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昏庸无能的皇帝,重用奸臣,致使大权旁落。

10.整天只是吃斋念佛,不积极治病,致使病情日益加重,可他还至死不悟。

11.由于地址没写清楚,致使信件无法投递。

12.黑黑的眉毛,宽阔嘴巴,鼻梁和额头都很高,以致使他那两只漆黑的眼睛只在眼窝深处像点漆一样发光。

13.每每挥剑,火花每每四散,都会有足以致使我失明的闪光占据住我的视野。

14.人,有千百万个理由为自己找借口,让今天的事情拖延到无限地未来中去,致使一生平庸。

15.近几年来你的身影频频闪现在银屏之上,一部部清朝历史剧将你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致使你的大名妇孺皆知。

16.家庭环境的影响,致使他年轻时就与经商结下了不解之缘。

17.到底是什麽致使我们被迫放弃梦想。

18.当年就因为交不起租子,地主逼得老张家卖掉了房子,致使这家人妻离子散,远走他乡。

19.由于打击不力,致使制假售假泛滥成灾。

20.这几天连降暴雨,致使河水上涨,泛滥成灾。

致使(zh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致使是什么意思 致使读音 怎么读 致使,拼音是zhì shǐ,致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致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