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 [zhèng shù]
1. 大于0的数。
英[ positive number; ]
2. 比喻积极因素。
例殷盼朝野政治人物诚意正心,做国家社会进步的正数。
英[ positive factor; ]
正数 引证解释
⒈ 古称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合天地之数五十五谓之正数。参见“天数”、“地数”。
引宋 张行成 《元包数义》卷二:“《易》倚天地正数而立之之数,所谓参天两地而倚数者也。”
宋 陈亮 《量度权衡》:“先儒以为五十有五乃天地之正数。”
⒉ 正额,正式规定的数。
引《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那 赵昂 深深的作揖道:‘全仗老兄着力!正数之外,另自有报。’”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禫上》:“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者,谓三年丧之正数也。”
⒊ 谓正项收入之数。
引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 吴汝荐 ﹞守 庐州,府治对有山,所出柴木,旧供府用。曰:‘此官物也。’计其值,皆入库作正数。”
⒋ 数学名词。指大于零的数。对负数而言。
引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好像一巨大的魔鬼尽着在他们所加上去的正数旁边画负号呢。”
国语词典
正数 [zhèng shù]
⒈ 数学上称凡大于零的数为「正数」。
正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正释义:⒈春秋 晋 统帅三军的六卿。 《左传·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杜预 注:“三军之六卿。”孔颖达 疏:“三军将佐有六,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⒉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汉 刘向《说苑·臣术》:“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将顺其美
- 2.
反码释义:⒈”表示正,“⒉”表示负。正数的反码与原码一样,负数的反码,其数值部分按原码的每位求反,即将原码中的“⒊”变为“⒋”,而将“⒌”变成“⒍”。如-⒎,可表示为:
- 3.
对数释义:一般地说,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1的正数,an=b时,n叫做以a为底b的对数,记作logab=n。如52=25中,2就叫做以5为底25的对数,记作log525=2。以10和e为底的对数分别叫做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符号 分别为“lg”和“ln”。利用对数可以把乘方、开方转化为乘除;乘除转化为加减,从而简化运算。
- 4.
幂平均释义:设x1,x2,…,xn为n个正数,则称Mp为这n个正数的p次幂平均。当p=1时,即为算术平均;当p→0时,Mp的极限存在,即为几何平均;当p=-1时,即为调和平均。
- 5.
开球释义:在度量空间中包含一点X的开集,是由与x的距离小于某个固定的正数的一切点组成。开始一场篮球比赛,由两队中锋在球场中圈跳球,都争取把球轻打给自己队的一个队员,这叫开球。
- 6.
无穷大释义: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这个变量叫做无穷大,用符号∞表示。如2n,在n取值1,2,3,4…的变化过程中就是无穷大。
- 7.
无穷小释义: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即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如,在n取值1,2,3,4…的变化过程中就是无穷小。
- 8.
朒数释义:稍小于正数之数。
- 9.
极限释义:⒈最高的限度:轮船的载重已经达到了极限。⒉如果变量x逐渐变化,趋近于定量a,即它们的差的绝对值可以小于任何已知的正数时,定量a叫做变量x的极限。可写成x→a,或limx=a。如数列1/2,2/3,…,的极限是1,写作。
- 10.
正号释义:数学上表示正数的符号(+)。
- 11.
正数集合释义:比0大的数叫正数。
- 12.
正零释义:二进制数制中,从正数计数下降所达到的零值。
- 13.
物命释义:⒈物类的寿命或生命。 汉 王充《论衡·气寿》:“百岁之寿,盖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⒉有生命的物类。《法苑珠林》卷二二:“臣闻佛神清洁,不进酒肉,爱重物命,如护一子。所有供养,烧香而已;所可祭祀,饼果之属。”金 元好问《苏彦远墓铭》:“彦远 资禀仁厚,自幼重惜物命,有不忍之爱。”《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禁中以翡翠为服玩,詔市於 南越。修古 以为重伤物命;且 真宗 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宜罢之。”
- 14.
算术根释义:一个正数的正的n次方根就是这个正数的n次算术根。如9的二次算术根是3。
- 15.
绝对值释义: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正数或零的绝对值是它自己,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数a的绝对值记作。a。。如。-400。=400,。5。=5,。0。=0。
- 16.
追征释义:⒈追徵:亦作“追征”。 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⒉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⒊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
- 17.
邻域释义:到已知点的距离不大于已知正数的所有点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