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风 [xìn fēng]
1. 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
英[trade wind;]
信风 引证解释
⒈ 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引唐 于鹄 《舟中月明夜闻笛》诗:“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白沙 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
例如:二十四番花信风。
⒉ 在低空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风。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
引晋 法显 《佛国记》:“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 师子国。”
⒊ 任随风力。犹言随风。
引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一:“驱去驱来长信风,暂託栋樑何用喜!”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午后,余五人共载而泛,张布颿信风所之,甚见气象。”
国语词典
信风 [xìn fēng]
⒈ 在南北纬三十度附近,空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因受地球自转影响,在北半球变为东北风,在南半球则变为东南风,因其风向规律稳定,故称为「信风」。又因船员常利用此风来航行,横渡大洋贸易,故也称为「贸易风」。
信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信释义:⒈指七、八月东北信风。 ⒉季风或潮汛等随节候定时到来,谓之上信。
- 2.
二十四番花信风释义: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宋 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宋 王逵《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 明 杨慎《二十四番花信风》引 南朝 梁元帝《
- 3.
二十四番花信释义: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 4.
二十四番风信释义: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 5.
二十四番风释义:即二十四番花信风。
- 6.
信风释义: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叫做信风。也叫贸易风。
- 7.
冲喜释义:旧时迷信风俗,家中有人病重时,用办理喜事(如娶亲)等举动来驱除邪祟,希望转危为安。
- 8.
廿四风释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的每一节气分为三个候,共二十四候,每候五日,应以一花,始于梅花,终于楝花,共二十四个花期。风应花期而来,称“花信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楼东乙字初三月,亭北丁当廿四风。”又:一年十二个月,每月两番花信,故。
- 9.
断七释义:迷信风俗,人死后每七天叫一个“七”,满七个“七”即四十九天时叫“断七”,常请和尚道士来念经超度亡魂。
- 10.
楝花风释义: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时当暮春。宋 何梦桂《再和昭德孙燕子韵》:“处处社时茅屋雨,年年春后楝花风。”蔡有守《清明登镇海楼寄梁七》诗:“远念 辽阳 还积雪,故乡吹暖楝花风。”参见“二十四番花信风”。
- 11.
花信风释义:应花期而吹来的风。历来相传花信风共有二十四番。详“二十四番花信风”。
- 12.
花风释义:即花信风。
- 13.
贸易风释义:信风,因古代通商,在海上航行时主要借助信风而得名。
- 14.
赤道洋流释义:又称“赤道海流”。 在热带范围内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由此产生的平行于赤道自东向西的洋流。势力强大,流向稳定,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大。在北半球称北赤道洋流,在南半球称南赤道洋流。
- 15.
过桥释义:迷信风俗,“做七”时的一种仪式。
- 16.
门画鸡儿释义:在门上画鸡以避鬼祟,古时 湖南、湖北 一带的一种迷信风俗。
- 17.
霜髭释义:⒈白须。唐 方干《早春》诗:“不信风光疾於箭,年来年去变霜髭。”宋 苏轼《次韵僧潜见赠》:“霜髭不剪儿童惊,公侯欲识不可得。”明 文徵明《元旦试笔》诗:“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清 厉鹗《新正试笔次许观初韵》之一:“渐茁霜髭明镜里,自回青眼野鸥边。”⒉指胡须变白。唐 贾岛《送南卓归京》诗:“残春别镜陂,罢郡未霜髭。”
- 18.
麦信释义:江 淮 间指农历五月的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