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支体 支体的意思
zhī

支体

简体支体
繁体支體
拼音zhī tǐ
注音ㄓ ㄊ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ī,(1) 撑持,伸出,竖起。【组词】:支撑。支援。体力不支。(2) 受得住。【组词】:乐不可支。(3) 领款或付款。【组词】:支付。(4) 调度,指使。【组词】:支使。支应。支着儿。(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组词】:总支。支流。支离。(6)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例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7) 量词。【组词】:一支笔。

tǐ tī,(1) 〔体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主要部分或核心。

支体的意思

支体 [zhī tǐ]

1. 指整个身体。亦仅指四肢。

支体 引证解释

⒈ 指整个身体。亦仅指四肢。

《吕氏春秋·孝行》:“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史记·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唐 元稹 《思归乐》诗:“君看 赵工部,八十支体轻。”


支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博徒论释义:博徒见农夫戴笠持耨,以芸蓼荼,面色骊黑,手足骈胝,肤如桑朴,足如熊蹄,蒲望陇亩,汗出调泥,乃谓曰:“子触热耕芸,背上生盐,胫如烧椽,皮如领革,锥不能穿,行步狼跋,蹄戾胫酸。谓子草木,支体屈伸;谓子禽兽,形容似人,何受命之薄,禀性不纯?”。
    • 2.
      挠败释义:⒈ 溃败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以犒从者,畏君之震,师徒挠败。 --《左传.成公二年》⒉沧鳌澳颖薄?故将以民为体,而民以将为心,心诚则支体亲刃,心疑则支体挠北。--《淮南子.兵略》
    • 3.
      支分释义:⒈分割,分解。 《战国策·秦策三》:“秦 乌能 齐 县衡 韩 魏,支分 方城 膏腴之地以薄 郑?”高诱 注:“支,言细散取之。”唐 白居易《花前感怀兼呈崔相公刘郎中》诗:“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夜苦长。”⒉古代碎裂犯人肢体的一种酷刑。《后汉书·苏竟传》:“王氏 虽乘閒偷簒,而终婴大戮,支分体解,宗氏屠灭。”《魏书·术艺传·刘灵助》:“战败被擒,斩於 定州,传首 洛阳,支分其体。”《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今闻已有密敕下本军,至则支分灭族矣!”胡三省 注:“支分,谓被支解而支体异处也,即冎刑。”⒊
    • 4.
      支干释义:⒈犹肢体。四肢;四肢和躯干。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如支干之护首目,枝叶之蔽本根,而籓垣之严室庐也。”一本作“支体”。⒉见“支干”。⒊亦作“支干”。支,地支;干,天干。古代以支干相配纪日,后亦用以纪年月。《周礼·秋官·乡士》“协日刑杀”汉 郑玄 注:“和合支干善日。”孙诒让 正义:“《五行大义》:干不独立,支不虚设,要须配合以定岁月日时。从甲至癸为干,从寅至丑为支。干、干同。”宋 司马光《葬论》:“今之葬书乃相山川冈畎之形势,考岁月日时之支干,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繫焉。”元 王实甫《集贤
    • 5.
      淩迟释义:⒈衰退;衰败。 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梁书·侯景传》:“兼属 魏国 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 华陵,北封 淮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兴之在陛下,其遂凌迟不振,亦在陛下。”⒉俗称剐刑。封建时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始于 五代,清 末始废。《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凌,一本作“凌”。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香洲先生》:“忽命舆大搜 张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与格伤合,遂定以凌迟详
    • 6.
      癌症一代释义:在一些农村很多农民靠出卖体力和健康外出打工,透支体力,看不起病,医疗条件差,营养差,卫生环境差,劳碌一生,他们怕花钱有病也忍着,当生活好起来终于不用再劳碌时,身体也垮了痛得无法忍受时,往往都是癌症而且是晚期,他们不愿花很多钱治疗,于是很多人只好躺在家里等死。
    • 7.
      遗形释义:⒈超脱形骸,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李善 注:“《庄子》云:仲尼 问於 颜回 曰:‘何谓坐忘?’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於大道,此谓坐忘。’司马彪 曰:‘坐而自忘其身。’”晋 陆机《王子乔赞》:“遗形 灵岳,顾景忘归。”明 袁宏道《答梅客生书》:“朋友则有一二小官,斋郎典客之类,絶口不谈朝事者,其胸中又无一段先入意见为主,僕遂得遗形纵古,不相妨碍。”⒉道教指尸解登仙。晋 陆云《登遐颂》:“梅公 指景,有皇遗形。”唐 岑文本《
    • 8.
      露袒释义:袒衣露体。《资治通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 荀卿 ﹞尝与 临武君 论兵於 赵孝成王 之前……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胡三省 注:“露袒,如人之支体上下无衣裳以覆蔽,裸露肉袒者也。”
    • 9.
      风雨飘摇释义: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宋 范成大《送文处厚归蜀类试》诗:“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鬢欲丝。”明 归有光《杏花书屋记》:“孺允 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续范亭《由两句诗谈起》:“他支持了多少的树枝与花叶。当风雨飘摇的时候,他是坚不动摇的,因为他有坚硬性。”亦作“风雨漂摇”、“风雨飘颻”。唐 李华《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清 钱谦益《<孙楚惟诗稿>序》:“释晨昏温凊之忧,而怀风雨漂摇之惧。”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丽品

支体(zhit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支体是什么意思 支体读音 怎么读 支体,拼音是zhī tǐ,支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支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