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命 [dà mìng]
1. 天命。
英[ destiny; fate God's will; ]
2. 帝王的命令。
英[ imperial order; ]
3. 命脉,要害。
例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汉·贾谊《论积贮疏》
英[ lifeline; lifespring; ]
大命 引证解释
⒈ 天命。
引《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孔 传:“天视 汤 德,集王命於其身。”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当 建安 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
李善 注:“大命,谓天命也。”
《太平广记》卷四六八引《九江记》:“不及二十稔,当见大命变革。”
⒉ 称天子之命。
引《周礼·夏官·大仆》:“大僕,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
郑玄 注:“出大命,王之教也。”
《左传·成公二年》:“吾子布大命於诸侯。”
《后汉书·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託身陛下。”
⒊ 谓自然规律。
引《韩非子·扬权》:“天有大命,人有大命。”
陈奇猷 集释:“大命,谓自然之数。”
⒋ 天年,寿命。
引《左传·哀公十五年》:“使人逢天之慼,大命陨队。”
《史记·春申君列传》:“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 阳文君 子必立为后。”
明 何景明 《东门赋》:“大命旦夕,何为迁延。”
⒌ 谓大事,要事。
引汉 贾谊 《新书·无蓄》:“禹 有十年之蓄,故免九年之水; 汤 有十年之积,故胜七岁之旱。夫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汉 路温舒 《上德缓刑书》:“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
国语词典
大命 [dà mìng]
⒈ 天命。
引《书经·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
⒉ 君命。
引《周礼·夏官·太仆》:「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
《后汉书·卷一五·王常传》:「臣蒙大命,得以鞭策托身陛下。」
⒊ 寿命。
引《韩非子·难一》:「仲父病,不幸卒于大命。」
⒋ 大事、要事。
引汉·贾谊《新书·卷四·无蓄》:「夫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
汉·路温舒〈书言宜尚德缓刑〉:「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
大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辰释义:适逢其时。 《后汉书·班固传》:“逢吉丁辰,景命也。” 李贤 注:“丁,当也。辰,时也。景,大也。逢休吉之代,当封禪之时,此为天子之大命也。”
- 2.
不融释义:不长久。《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李善 注:“毛萇《诗传》曰:融,长也。”《三国志·蜀志·先主甘皇后传》:“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嬪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
- 3.
允令释义:犹大命。
- 4.
元命释义:⒈天之大命。 《书·多士》:“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孔 传:“其惟废其天命,下致天罚。”孔颖达 疏:“言天不復助 桀,其惟废其大命,欲絶 夏 祚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竞竞,不遑假寝。”宋 曾巩《进奉同天节银绢状》:“元命在躬,方启龙兴之运。”⒉长寿。《书·吕刑》:“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孔颖达 疏:“若能断狱平均者,必寿长久大命。”⒊指六十一岁。旧以干支纪年,六十岁为一甲子,至六十一岁,又当生年干支,谓之元命。宋 范成大 有《丙午新年六十一岁俗
- 5.
寡命释义:犹大命。
- 6.
峻命释义:大命。 指天帝或帝王的命令。
- 7.
徽命释义:⒈大命。指天命。⒉大命。指诏命。
- 8.
景命释义:大命。 指授予帝王之位的天命。《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景命有僕。”郑玄 笺:“天之大命。”唐 元稹《献事表》:“臣窃惟陛下以景命惟新之初,何如 贞观 致理之后?”清 张廷玉 等《上<明史>表》:“我国家丕承景命,肇建隆基。”
- 9.
树阙梦释义:受命于天之吉梦。语本《太平御览》卷三九七引《周书》:“文王 去 商 在 程,正月既生魄,太姒 梦见 商 之庭产棘,小子 发 取 周 庭之梓,树於闕閒,化为松柏棫柞。寤惊,以告 文王。王及 太子发 并拜,吉梦;受 商 之大命於皇天上帝。”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戴记》显游观之言,《周史》书树闕之梦。”
- 10.
格命释义:犹大命;福命。格,通“嘏”。
- 11.
武事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左传·庄公四年》:“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后汉书·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宋书·百官志上》:“大司马,一人,掌武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只剥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 12.
盈荡释义:《左传·庄公四年》:“﹝ 楚武王 ﹞伐 随,将齐,入告夫人 邓曼 曰:‘余心荡。’邓曼 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杜预 注:“武王 始起其众,僭号称王,陈兵授师,志意盈满,临齐而散。”后以“盈荡”指自满。唐太宗《帝京篇》之十:“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 13.
絶世释义:⒈断绝禄位的世家。⒉犹弃世;死亡。⒊与人世隔离。⒋冠绝当世。更多解释断绝禄位的世家。《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邢昺 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絶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復继之。”《史记·太史公自序》:“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南史·荀伯子传》:“汉 以 萧何 元功,故絶世輒绍。”犹弃世;死亡。《左传·哀公十五年》:“大命陨队,絶世于 良。”杜预 注:“絶世,犹言弃世。”与人世隔离。《后汉书·袁閎传》:“延熹 末,党事将作,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 14.
膺受释义:⒈承受。 《书·君陈》:“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孔 传:“惟我一人亦当受其多福。”《逸周书·克殷》:“武王 再拜稽首,膺受大命,革 殷,受天明命。”《汉书·王莽传上》:“膺受元命,豫知成败。”《晋书·刘毅传》:“膺受嘉祥。”《新唐书·崔祐甫传》:“公卿大臣膺受宠禄。”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陛下严祗寅威,足以膺受付託。”⒉犹禀受。汉 蔡邕《太尉乔公碑》:“膺受纯性,诞有特表,岐嶷而超等,揔角而逸羣。”《楚辞·天问》“撰体胁鹿,何以膺之”宋 朱熹 集注:“天撰十二神鹿,一身、八足、两头,独何膺受此形体乎
- 15.
陨绝释义:⒈毁灭;灭绝。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於是 何进 召戎,董卓 乘衅,袁绍 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絶,不可復救。”《明史·外国传七·拂菻》:“元 兴沙漠,入主中国百有餘年,天厌其昏淫,亦用陨絶其命。”⒉昏倒。《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澄 熟视其面,长号陨絶者久之……復慟哭。”《明史·海瑞传》:“即大慟,尽呕出所饮食,陨絶於地,终夜哭不絶声。”
- 16.
陨队释义:⒈陨落。 死亡的婉称。《左传·哀公十五年》:“无禄,使人逢天之慼,大命陨队,絶世于良。”宋 苏轼《和拟古》之六:“朱 刘 两狂子,陨队如风花。”⒉毁坏;败坏。清 吴定《答曹尚书书》:“学未成而或陨队国家之政,以玷我先人,为明公忧,毋乃大乎?”
- 17.
隆显释义:⒈犹丕显,显扬。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重耳 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汉书·王莽传中》:“﹝ 王莽 ﹞又曰:‘赤世计尽,终不可强济。皇天明威,黄德当兴,隆显大命,属予以天下。’”按,隆显大命,即丕显休命。⒉高贵显赫。《隋书·李密传》:“光荣隆显,举朝莫二。”《旧唐书·李宗闵等传论》:“宗閔、嗣復,承宗室世家之地胄,有文学政事之美名,徊翔清华,出入隆显。”
- 18.
集命释义:谓降大命于开国之君。
- 19.
骏命释义:大命。 指上天或帝王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