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戏 文戏的意思
wén

文戏

简体文戏
繁体文戲
拼音wén xì
注音ㄨㄣˊ ㄒ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xì hū,(1) 〔於(wū)戏〕同“呜呼”。

基本含义

◎ 文戏 wénxì
[Chinese operas characterized by singing and acting;theatre show without acrobatics] 以唱工、做工为主的戏

文戏的意思

文戏 [wén xì]

1. 以唱工、做工为主的戏。

[Chinese operas characterized by singing and acting; theatre show without acrobatics;]

文戏 引证解释

⒈ 戏曲中以唱工或做工为主而不表演或很少表演武打的戏。区别于武戏。


国语词典

文戏 [wén xì]

⒈ 只重唱、念白或做工,而不表演武打的戏剧,相对于武戏而言。

武戏


文戏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武戏释义:以武工为主的戏(区别于“文戏”)。

文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儒童释义:明 清 科举制度,凡应秀才孝试的士子,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别称儒童或文童。 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歇后诗》:“云间 求忠书院,为 方正学 建也。一日,院观风,有儒童告考,张郡侯 命学博往书院试之。”《儒林外史》第七回:“传进新进儒童来。到 汶上县 头一名点着 荀玫。”《清史稿·选举志一》:“儒童入学考试,初用《四书》文、《孝经》论各一。”
    • 2.
      拘縻释义:⒈拘禁;拘留。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虏有 杨桩,数至 光州,献攻守策,实覘我,守不悟,輒上闻。公奏拘縻内地,从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明日,庶 见 端,为言己自劾待罪,端 乃拘縻其官属,又夺 庶 节制、使印而遣之。”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庆 先拘其僕,讯之良是,乃就席上拘縻焉。”⒉束缚羁绊。宋 惠洪《次韵过醴陵驿》:“此生一寄耳,梦幻相拘縻。”金 刘迎《题刘德文戏綵堂》诗:“拘縻岂合坐冗曹,献纳直宜趋禁所。”
    • 3.
      武戏释义:以武工为主的戏(区别于“文戏”)。
    • 4.
      瑞云舞台释义:绍兴文戏女班。
    • 5.
      的笃班释义:清 末在 浙江 嵊县 一带的山歌小调基础上,吸收绍剧等剧目、曲调、表演艺术而初步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 后来进入 上海,称为绍兴文戏,1942年起改称越剧。许杰《的笃戏》一:“县党部书记长的夫人 张太太,决定要看的笃班去。”
    • 6.
      绍兴戏释义:⒈即越剧。旧称的笃班、小歌班或绍兴文戏。流行于浙江、上海及江苏、江西、安徽等地。⒉辛亥革命前后用为绍剧之俗称。参见“绍剧”。
    • 7.
      锡剧释义: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常锡文戏,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流而成,流行于该省南部和上海市。
    • 8.
      顽尊释义:顽健的老人。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东坡戏联》:“东坡 謫 惠州 日,与一村校书为隣。年已七十,其妾生子,为具邀公,公欣然往。酒酣乞诗,公问:‘妾年几何?’曰:‘三十。’乃戏赠一联云:‘圣善方当而立岁,顽尊已及古稀年。’”

文戏(wenx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戏是什么意思 文戏读音 怎么读 文戏,拼音是wén xì,文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