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xí, ◎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例句】:“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1. 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
例所有文檄。——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call (summons) to war;]
⒈ 即檄文。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
引《史记·张仪列传》:“张仪 既相 秦,为文檄告 楚 相。”
《隋书·韦世康传》:“杨玄感 之作乱也,以兵逼 东都,福嗣 从 卫玄 战於城北,军败,为 玄感 所摛,令作文檄,辞甚不逊。”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夫人博极羣书,兼通政治。 文良公 之奏疏文檄等作,每与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