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试吏 试吏的意思
shì

试吏

简体试吏
繁体試吏
拼音shì lì
注音ㄕˋ ㄌ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按照预定的想法非正式地做。【组词】:试车。试图。试航。试问。尝试。试金石。(2) 考,测验。【组词】:试场。试卷。试题。笔试。考试。口试。

lì,(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组词】:吏治。官吏。(2) 旧指小公务员。【组词】: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基本含义

指任命官员前进行试探、考察其才能和品德。

试吏的意思

试吏 [shì lì]

1. 出任官吏。

试吏 引证解释

⒈ 出任官吏。

《汉书·高帝纪上》:“及壮,试吏,为 泗上 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试用补吏。”
宋 刘敞 《得隐直书并闻将之洛阳》诗:“上书报闻罢,试吏何繾綣。”
徐一士 《一士类稿·谈吴士鉴》:“艺甫 则试吏 汴 中,湛冥廿载。”


试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报释义:科举时代,报子买通试吏,获知黄榜名次,抢先报喜,以图厚赏,谓之“买报”。
    • 2.
      宏奬释义:大力奖掖。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鸣鸟’蔑闻,《子衿》不作,宏奬之路,斯既然矣。犹其寂寞,应有良规。”《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且闻中间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岂所以宏奬风流,希向后进。”清 赵翼《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昌黎 以主持风雅为己任,故调护气类,宏奬后进,往往不遗餘力。”清 吴敏树《与梅伯言书》:“毛君 下邑之俊才,为诗甚有古风。先生宏奬士类,并敢以闻。”
    • 3.
      敛板释义:同“敛版”。《晋书·唐彬传》:“陈騫 在坐,敛板而称曰:‘彬 之为人,胜 騫 甚远。’”唐 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诗:“敛板辞羣彦,回车访老农。”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今銓法以处试吏者,腰弓捻箭,从事鞍马,巡警阡陌,饯迎贵宦,敛板揖於路左,类以麤官目之。”
    • 4.
      盗区释义:盗贼藏身、活动的地区。《新唐书·藩镇宣武彰义泽潞传赞》:“唐 中衰,姦雄圜睨而奋,举 魏、赵、燕 之地,莽为盗区,挐叛百年,夷狄其人,而不能復。”金 麻九畴《跋范宽<秦川图>》诗:“兴亡自取不足吁,可怜神州为盗区。”元 袁桷《萧御史家传》:“弱冠试吏,调 永丰 丞,永丰 多盗区,跡巢穴僇之,丞以治称。”清 顾炎武《答李紫澜书》:“於是四皓之 商颜,刘阮 之 天姥,凡昔日兵革所不经,高真之所託跡者,无不为戎藪盗区。”
    • 5.
      过立释义:超过而立之年。 晋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年甫过立,奄与世辞。”《梁书·武帝纪上》:“且闻中间立格,甲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以过立试吏,求之愚怀,抑有未达。”
    • 6.
      铨选释义:选才授官。 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 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 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

试吏(shi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试吏是什么意思 试吏读音 怎么读 试吏,拼音是shì lì,试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试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