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双旌 双旌的意思
shuāngjīng

双旌

简体双旌
繁体雙旌
拼音shuāng jīng
注音ㄕㄨㄤ ㄐ一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uāng,(1) 两个,一对。【组词】:一双鞋。双杠。双重(chǒng )。双方。双管齐下。双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双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双全。盖世无双。(2) 偶,与“单”相对。【组词】:双数。双号。(3) 加倍的。【组词】:双料。双份。(4) 姓。

jīng,(1)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组词】: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2) 表扬。【组词】:旌表。

基本含义

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双旌的意思

双旌 [shuāng jīng]

1. 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2. 泛指高官之仪仗。

4. 借指高官。

双旌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

⒉ 泛指高官之仪仗。

唐 李商隐 《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辞之第,早建双旌。”
徐炯 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刘忠之 《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玉检金泥出大庭,双旌万里去冥冥。”

⒊ 借指高官。参见“双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无知猖獗,突犯双旌,虽手握兵符,徵调不及,一时亦无如之何。”


双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枕草释义:⒈古代丧礼,孝子枕卧草上以表哀悼。 《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晏桓子 卒,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唐 高思元《孝女抱父尸出判》:“悲缠枕草,志切投牋。”⒉谓刻苦自励。唐 元稹《哭吕衡州》诗之三:“白马双旌队,青山八阵图。请缨期繫虏,枕草誓捐躯。”
    • 2.
      梅园释义:⒈以梅树为主要特色的园林。 宋 杨万里《岁之二日欲游翟园因寒风而止》诗:“千骑朝来填戟内,双旌已復指梅园。”⒉园名。在 江苏省 无锡市 西南 五里湖 北。因山为园,植梅数千株。清 末为进士 徐殿一 小桃园,辛亥以后,成为 荣 家邸园。今为 太湖 名胜之一。⒊“梅园新村”的省称。董必武《梅园新村题诗》:“指点旧居怀往事,梅园 傅厚岗 留名。”赵朴初《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犹有梅花着意妍。”参见“梅园新村”。
    • 3.
      节度使释义:古代官名。 唐睿宗时在边疆始设,玄宗后遍设国内。授职时赐给双旌双节,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初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元废。
    • 4.
      郭细侯释义:东汉 郭伋,字 细侯。扶风 茂陵 人。历任 渔阳 太守、颍川 太守、并州 太守,有政绩,所至县邑,老幼欢迎。《后汉书·郭伋传》:“﹝ 建武 十一年调 伋 为 并州 牧﹞ 伋 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因以“郭细侯”借指有政绩者。唐 刘禹锡《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诗:“郡人重得 黄丞相,童子争迎 郭细侯。”唐 司空曙《送卢彻之太原谒马尚书》诗:“翩翩羽骑双旌后,上客亲随 郭细侯。”清 陈维崧《沁

双旌(shuangj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双旌是什么意思 双旌读音 怎么读 双旌,拼音是shuāng jīng,双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双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