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 [xú bù]
1. 缓慢地步行。
例徐步而死。——《左传》
英[ walk slowly; stroll leisurely; ]
2. 以缓慢的步伐。
例徐步走向前。
英[ with slow steps; ]
徐步 引证解释
⒈ 缓慢步行。
引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唐 翁承赞 《晨兴》诗:“披襟徐步一萧洒,吟绕盆池想狎鸥。”
元 赵孟頫 《浪淘沙》词:“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杖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清 戴名世 《与赵良冶书》:“不及此徐步安行,而独蹀躞於坑坎之途,驰骤於污泥之阪。”
国语词典
徐步 [xú bù]
⒈ 缓步。
引《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西游记·第一〇回》:「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
徐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圈豚释义:徐步趋行貌。
- 2.
徐趋释义:犹徐步,徐行。
- 3.
杖藜释义:⒈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唐 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宋 苏轼《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⒉藜杖;拐杖。唐 护国《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宋 秦观《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明 孙仁孺《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 4.
步鼓释义:一步一鼓。为命令徐步前进的鼓声。
- 5.
策杖释义:拄杖。也称杖策。三国 魏 曹植《苦思行》:“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唐 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之二:“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仇兆鳌 注:“慈水 姜氏 曰:杖策者,策杖而行……则古人於杖,虽少年皆用之矣。”唐 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诗:“策杖强行过里巷,引盃闲酌伴亲宾。”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一:“公(司马光)不喜肩舆,山中亦乘马,路险,策杖以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清 顾炎武《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 6.
虚徐释义:⒈从容不迫;舒缓。《尔雅·释训》:“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郭璞 注:“雍容都雅之貌。”按,今本《诗·邶风·北风》作“其虚其邪”。《淮南子·原道训》“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汉 高诱 注:“冲,虚也。始出,虚徐流不止,能渐盈满。”唐 张说《崔礼部园亭得深字》:“窈窕留清馆,虚徐步晚阴。”宋 司马光《奉和大夫同年张兄会南园诗》:“茂林穿繚绕,微径步虚徐。”⒉舒展;舒敞。唐 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冈东录》:“楼北小室虚徐,疏櫺秀朗,盖 静照轩 也。”⒊迟
- 7.
里闬释义:⒈指里门。 《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顺 与 光武 同里閈,少相厚。”李贤 注:“閈,里门也。”《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閈对出,比屋连甍,千廡万室。”刘逵 注:“閈,里门也。”⒉代指乡里。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徐凝》:“﹝ 凝 ﹞与 施肩吾 同里閈,日亲声调。”清 钱谦益《雷孝子传》:“﹝其父﹞强饭徐步,优游里閈者一年而卒。”章炳麟《訄书·官统下》:“夫豪俊虽超軼於里閈之士,其材性则大氐不出其里閈。”
- 8.
雾縠释义:薄雾般的轻纱。《文选·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李善 注:“縠,今之轻纱,薄如雾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郑 女 曼姬,被阿緆,揄紵縞,杂纎罗,垂雾縠。”刘良 注:“雾縠,其细如雾,垂之为裳也。”前蜀 魏承班《渔歌子》词:“柳如眉,云似髮,鮫綃雾縠笼香雪。”清 郑燮《大中丞尹年伯赠帛》诗:“忽惊雾縠来相赠,便剪春衫好出游。”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三:“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
- 9.
靖步释义:犹安步,徐步。 缓缓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