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回书 回书的意思
huíshū

回书

简体回书
繁体回書
拼音huí shū
注音ㄏㄨㄟˊ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uí,(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组词】:回家。(2) 掉转。【例句】:回首(回头看)。回顾。回眸。回暧。妙手回春。(3) 曲折,环绕,旋转。【组词】:回旋。回肠。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4) 答复,答报。【组词】:回信。回话。回绝。(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组词】:两回事。(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例句】:且听下回分解。(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组词】:回族。回教(中国称伊斯兰教)。(8) 姓。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回书是指收到书信后立即回信,表示回复迅速、及时。

回书的意思

回书 [huí shū]

1. 回复的信。

[answer to a letter;]

回书 引证解释

⒈ 回复的书信。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写了一封回书,交给帐房。”


国语词典

回书 [huí shū]

⒈ 答复的书信。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操从其言,款留来使,候发回书。」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次早写了一封回书,向宦成道:『多谢你家老爷厚爱。』」


回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咎悔释义:⒈灾祸;灾患。 汉 班固《奕旨》:“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三国 魏 嵇康《幽愤》诗:“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衡(禰衡)恃才倜儻,肆狂狷於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⒉指悔过,追悔自责。清 陈梦雷《绝交书》:“年兄不自咎悔,对人反责不孝以十四年纪纲到省,不与回书。”
    • 2.
      头回释义:⒈宋 代演戏时称第一个节目。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般杂剧:杖头傀儡 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⒉亦作“头迴”。指话本小说的入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回书单説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迴’。”《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説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説这‘八难龙笛词’?”许政扬 注:“説话(书)的引首。也叫得胜头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闢者略异,大抵诗词之
    • 3.
      德胜头廻释义:犹得胜头回。 德,通“得”。廻,同“回”。宋 明 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这回书,单説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德胜头廻。”参见“得胜头迴”。
    • 4.
      掇赚释义:哄骗。《水浒传》第六十回:“久闻 梁山泊 行仁义之道,所过之处,并不扰民,因此特来拜投,如何故来掇赚将军?”明 王玉峰《焚香记·辨非》:“判官,与我逐一查那善恶文簿,要见何年月日有何人套写 王魁 家书,掇赚他夫妻离间。”《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要知 安公子 怎生开发那女子,那去找 褚一官 的两个骡夫回来,到底怎生掇赚 安公子,那 安公子 信也不信,从也不从,都在下回书交代。”
    • 5.
      签子释义:⒈签条。贴在封袋上的狭长纸条。宋 洪迈《容斋四笔·亲王回庶官书》:“钱丕《行年杂记》:昇王 受恩命,丕 是时为将作少监,亦投贺状,王降回书签子启头。”《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萧金鉉 叫 诸葛天申 先秤出二两银子来,用封袋封了,贴了签子,送与僧官,僧官又出来谢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谁知他老先生嫌少了,当时虽受了下来,他却换了一个封筒的签子,写了‘代茶’两个字。”⒉即扦子。参见“籤子”。⒊即扦子。尖锐细长杆状物。也特指吸鸦片者将烟膏卷制成烟泡和通烟眼用的细长铁扦。《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回书(hu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回书是什么意思 回书读音 怎么读 回书,拼音是huí shū,回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回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