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悬 [gōng xuán]
1. 同“宫县”。
宫悬 引证解释
⒈ 同“宫县”。
引汉 张衡 《东京赋》:“春日载阳,合射辟雍。设业射虡,宫悬金鏞。”
唐 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臣上寿应制》:“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赠别择之赴陕郊》:“我惭竹管厕宫悬,纵合律度应非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松柏笼烟,两堦蜡红初翦。排笙歌,堂上宫悬。”
宫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雍释义:亦称“三雍宫”。汉 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汉书·河间献王传》:“武帝 时,献王 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詔策所问三十餘事。”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辟雍、明堂、灵臺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后汉书·儒林传上》:“中元 元年,初建三雍。明帝 即位,亲行其礼。”唐 张继《河间献王墓》诗:“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策几篇。”清 唐孙华《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肇建三雍陈礼乐,宫悬考击闻鸣鼉。”
- 2.
减膳彻悬释义:减少肴馔和停奏音乐。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往往以此表示自责。《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以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侧身修道。”胡三省 注:“古者,天子膳用六牲,具马、牛、羊、犬、豕、鸡。诸侯膳用三牲。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悬。”
- 3.
墙合释义:即宫悬。
- 4.
宫判释义:指古代天子与卿大夫的悬乐制度。 《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採三王之礼,冠履粗分;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李善 注引《周礼》:“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植悬。”参见“宫县”。
- 5.
彻县释义:亦作“彻悬”。古代君王或卿大夫遇有灾患疾病,即撤去悬挂的钟磬之类乐器,表示不敢贪图逸乐。《礼记·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礼记·曲礼下》:“大夫无故不彻县。”《墨子·七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大夫彻县。”《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今入岁已来,阴阳失序,风雨乖和;是宜减膳彻悬。”胡三省 注:“悬,乐悬也,天子宫悬,诸侯轩悬。大荒,大札,天地有烖,国有大故,则减膳彻乐。”《清史稿·高宗纪二》:“戊子,詔以五月朔日食,行在彻悬,斋戒。”参见“彻乐”。
- 6.
阙典释义:⒈残缺的典章制度。 语本 汉 扬雄《剧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补。”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釐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闕典未补,大备兹日。”后指古代传下来的典章制度。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二:“乾德 四年郊,礼容乐节,刊正渐备,有司奏其闕典,但少宗庙殿庭宫悬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羆十二。”⒉指史料记载上的缺漏。金 王若虚《君事实辨》:“曹操 征 乌桓 还,自谓幸胜而偏赏先諫者,可以为千古法也。操 一生所行类皆不道之事,独此一节有光清史,而 陈寿 略之,岂非闕典之甚哉!”明
- 7.
黄麾仗释义: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徽宗 依其説,命铸鐘十二,召九天。范金随律,月成一鐘。排黄麾仗奉安于 宝籙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丁卯,设黄麾仗于殿前,陈宫悬、登歌,文武官、辽 使陪列,酌献三清天书。”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皇帝用黄麾仗(出行时的一种仪仗)一万零八百余人,骑三千九百余,共分八节,皇帝、皇太后、皇后等在第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