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庙 [gōng miào]
1. 犹宗庙。
2. 借指帝王与皇室。
3. 宫殿和宗庙的并称。
5. 即宫观。官名。宋代为安排闲散官员而设,无实职。
宫庙 引证解释
⒈ 犹宗庙。
引《史记·天官书》:“宫庙邸第,人民所次。”
晋 挚虞 《太康颂》:“洋洋四海,率礼和乐;穆穆宫庙,歌雍咏鑠。”
南朝 梁 江淹 《拟袁太尉从驾淑》诗:“宫庙礼哀敬, 枌邑 道严玄。”
《宋史·乐志七》:“绍兴 十三年,初举郊祀,命学士院製宫庙朝献及圜坛行礼、登门肆赦乐章,凡五十有八。”
⒉ 借指帝王与皇室。
引晋 潘岳 《西京赋》:“愍 汉氏 之剥乱,朝流亡以离析; 卓 滔天以大涤,劫宫庙而迁迹。”
《宋书·周朗传》:“运钟浇暮,世膺乱餘,重以宫庙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连死,万井共泣。”
⒊ 宫殿和宗庙的并称。
引《后汉书·献帝纪》:“己酉, 董卓 焚 洛阳 宫庙及人家。”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 洛水 浮桥。山川无改,城闕为墟;宫庙隳顿,钟簴空列。”
⒋ 即宫观。官名。 宋 代为安排闲散官员而设,无实职。参见“宫观”、“祠禄”。
引《宋史·选举志六》:“﹝ 绍兴 二年﹞上自监司、倅贰,下至掾属、给使,一郡之中,兵官八九员,一务之中,监当六七员,数倍於前日。存无事之官,食至重之禄,所以重困生民。请裁省其闕,否则以宫庙之禄畀之。”
国语词典
宫庙 [gōng miào]
⒈ 宗庙宫室。
引《文选·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城阙为墟,宫庙隳顿。」
宫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丽牲释义:⒈指古代祭祀时将所用的牲口系在石碑上。 语出《礼记·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即入庙门,丽于碑。”《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汉郑玄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又宗庙有碑,树之两楹,事止丽牲,未勒勋绩。”⒉借指碑石。
- 2.
列戟释义: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旧唐书·德宗纪下》:“壬戌,詔以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 李晟 长子 愿 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赐勋上柱国,与 晟 门并列戟。”宋 曾巩《降龙》诗:“文旛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清 曹寅《题楝亭夜话图》诗:“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 3.
四阿释义: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霤,可使水从四面流下。《周礼·考工记·匠人》:“四阿重屋。”郑玄 注:“四阿,若今四注屋。”贾公彦 疏:“此四阿,四霤者也。”《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孔晁 注:“宫庙四下曰阿。”朱右曾 校释:“四阿,四注屋,四面有霤阿下也。”《左传·成公二年》:“椁有四阿。”杜预 注:“四阿,四注椁也。”孔颖达 疏:“郑玄 云:‘阿,栋也。’四角设栋也,是为四注椁也。”
- 4.
宫庙释义:⒈犹宗庙。 《史记·天官书》:“宫庙邸第,人民所次。”晋 挚虞《太康颂》:“洋洋四海,率礼和乐;穆穆宫庙,歌雍咏鑠。”南朝 梁 江淹《拟袁太尉从驾淑》诗:“宫庙礼哀敬,枌邑 道严玄。”《宋史·乐志七》:“绍兴 十三年,初举郊祀,命学士院製宫庙朝献及圜坛行礼、登门肆赦乐章,凡五十有八。”⒉借指帝王与皇室。晋 潘岳《西京赋》:“愍 汉氏 之剥乱,朝流亡以离析;卓 滔天以大涤,劫宫庙而迁迹。”《宋书·周朗传》:“运钟浇暮,世膺乱餘,重以宫庙遭不更之酷,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连死,万井共泣。”⒊宫殿和宗庙的并称
- 5.
播越释义:⒈逃亡;流离失所。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兹不穀震荡播越,窜在 荆 蛮。”《后汉书·袁术传》:“天子播越,宫庙焚毁。”李贤 注:“播,迁也;越,逸也;言失所居。”唐 高适《东征赋》:“姑不隐而不仕,宜其漂沦而播越。”明 陆采《明珠记·惊破》:“狂兵犯闕,鑾舆播越,想微臣怎生抛撇。”清 顾炎武《寄弟纡及友人江南》诗之三:“既偷须臾生,詎敢辞播越。”⒉传扬于外。《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以 坚 部曲还 策”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吴历》:“君高名播越,远近怀归。”
- 6.
极庙释义:⒈秦 宫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始皇 巡 陇西、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 信宫 渭南,已更命 信宫 为 极庙,象天极。”司马贞 索隐:“为宫庙象天极,故曰 极庙。”⒉规格最高的寝庙。指七庙。《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 下詔,增 始皇 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羣臣议尊 始皇庙。羣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不軼毁。今 始皇 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参见“七庙”。
- 7.
石阙释义:⒈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⒉汉宫观名。
- 8.
祖庙释义:供祀祖先的宫庙。
- 9.
罗繖释义:亦作“罗伞”。仪仗行列中的伞盖。《宋史·仪卫志五》:“﹝皇太子﹞朝謁宫庙及陪祀……用三接青罗繖一,紫罗障扇四人从。”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中原数顶黄罗伞,何不多多出赏钱。”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墓》诗:“前行张罗繖,后行鸣鼓簫。”
- 10.
衆司释义:百官及其机构。《三国志·魏志·程昱传》:“上察宫庙,下摄众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