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善若水释义: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 2.
下恶如流释义:最下层的坏如激流一样不留情面。比喻人坏到极点!(上善若水的反义词。
- 3.
九涂释义:犹九逵,京城中的大路。南朝 宋 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九涂平若水,双闕似云浮。”一本作“涂”。
- 4.
伛伏释义:曲背俯伏。汉 王充 《论衡·论死》:“鷄卵之未字也,澒溶於鷇中,溃而视之,若水之形,良雌傴伏,体方就成。” 北齐 刘昼 《新论·贪爱》:“ 炎州 有鸟,其名曰梟,傴伏其子,百日而长,羽翼既成,食母而飞。” 茅盾 《归途拾零·韩江船》:“撑时……渐行身渐伛伏,将近前舱处,亦即撑的一个单位动作完时,那简直是顶住了那篙子用力在爬,其辛苦可想而知。”
- 5.
佩鱼释义:⒈唐朝 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 唐高宗 永徽 二年。宋 并赐近臣,以别贵贱。《新唐书·车服志》:“中宗 初,罢龟袋,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 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宋 曾慥《高斋漫录》:“给舍为旧一等,并服赬带排方佩鱼。”⒉佩带鱼袋。《新唐书·车服志》:“开元 初……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宋 宋祁《宋景文笔记·释俗》:“近世授观察使者不带金鱼袋。初,名臣 钱若水 拜观察使,佩鱼自若。”明 陈继儒《枕谭》:“佩鱼始於 唐 永徽
- 6.
千里驹释义:⒈犹千里马。少壮的良马。《楚辞·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闻捷《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那是一匹多么好的马啊!真不愧名叫‘千里驹’。”⒉喻指能力极强的少年人才。《汉书·楚元王传》:“德(刘德)字 路叔,修 黄老 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 甘泉宫,武帝 谓之‘千里驹’。”《玉娇梨》第十四回:“我看贤姪英英器宇自是千里之驹,异日当光吾宗。”
- 7.
咬噬释义:咬。克非《春潮急》五:“心头就象有什么东西在咬噬。”林如稷《将过去》二:“﹝ 若水 ﹞一会更似有一个东西在前胸爬行,似咬噬作痛,几乎晕仆。”
- 8.
实录释义:⒈按照真实情况记载的文字:这本日记是他晚年生活的实录。⒉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如唐代韩愈的《顺宗实录》、宋代钱若水等的《太宗实录》等。私人记载祖先事迹的文字,有的也叫实录,如唐代李翱的《皇祖实录》。⒊把实况记录或录制下来。
- 9.
拨镫法释义:书法用语。指作字运笔的方法。各家解说不同,大致可分三说:(1)唐 林韫《拨镫序》:“鐙,马鐙也,盖以笔管著中指、无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皆直则虎口间圆如马鐙也。足踏马鐙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转动矣。”(2)《说郛》卷二九引 宋 陈宾《桃源手听·书法》“钱邓州 若水 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 陆希声 得之,凡五字,擫、押、鉤、格、枑,用笔双鉤,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鐙法。”(3)明 杨慎《拨镫法》:“鐙,古灯字,拨鐙、画沙、悬针、垂露,皆諭言。拨鐙如挑灯,不急不徐也。”
- 10.
梅花书院释义:书院名。 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广储门 外。明 嘉靖 中建,初名甘泉书院,又名崇雅书院,清 雍正 十二年改为梅花书院。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左岸有梅花书院、史阁 部墓诸古蹟……梅花书院在 广储门 外,明 湛尚书 若水 书院故址也。”
- 11.
水影释义:⒈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地面的幻景。远观如水,视地见景,故称。《晋书·苻坚载记下》:“长安 有水影,远观若水,视地则见人,至是则止。”唐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神龙 中,洛城 若水影,纤微必照,就视则无所见。”《旧唐书·五行志》:“洛阳 东七里有水影,侧近树木车马之影,歷歷见水影中。”参见“海市蜃楼”。⒉水中倒影。南朝 梁 何逊《夕望江桥》诗:“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唐 戎昱《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诗:“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宋 张耒《出长夏门》诗:“岩声答远响,
- 12.
沐洗释义:⒈洗濯。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若水》:“又有 温水,冬夏常热,其源可燖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⒉休沐,休假。《汉书·吴王刘濞传》:“楚元王 子、淮南 三王或不沐洗十餘年,怨入骨髓,欲壹有所出久矣。”颜师古 注:“言心有所怀,志不在洗沐也。”
- 13.
流波释义:⒈流水。《楚辞·远游》:“叛陆离其上下兮,游惊雾之流波。”唐 罗隐《蟋蟀诗》:“美人在何,夜影流波。”清 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八:“习成固难挽,流波日滔滔。”《花城》1981年第1期:“从船舱望去,两岸弥漫在细雨中的房屋、树木,仿佛浮在流波之上,时起时伏地向后退去。”⒉比喻晶莹流转的眼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李善 注:“流波,目视貌,言举目延视,精若水波,将成澜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歌舞将终,舞人并脱去上衣,袒露半身,回首流波送
- 14.
演派释义:分支;分流。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今世全真道人所谓‘龙门法派’者,皆本之 邱长春 …… 邱长春 曾主其席,演派至今徧天下也。”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发端》:“兹学始盛於 欧洲,仅一百五十年以来,今则磅礴燁烁,如日中天,支流纵横,若水演派。”
- 15.
牛渚矶释义:在今 安徽省 马鞍山市 西南 长江 边,为 牛渚山 北部突出于 长江 中的部分,又名 采石矶,是沟通 大江 南北的重要津渡。 为 晋 温峤 燃犀、袁宏 高咏以及传说 唐 李白 捉月溺水处。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太平州牛渚矶》:“至 采石镇 渡夹登 牛渚磯。俯见 大江,閔然犀之取祸;傍顾荒臺,痛捉月之殞身;遥瞻西岸,思 樊若水 之献策。”参见“犀照牛渚”、“牛渚咏”、“捉月”。
- 16.
狮子身中虫释义:佛教语。比喻从内部破坏佛法的僧团中的败类。语出《莲华面经》卷上:“阿难,譬如师子命絶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噉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噉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餘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积佛法。”后亦指混入革命阵营的投机分子。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十二)》:“﹝ 高尔基 ﹞早年所作的《鹰之歌》有 韦素园 先生的翻译……这里的信(指 高尔基 一九二八年十月七日发表于 苏联《真理报》的《给苏联的“机械的市民们”》)却是近作,可以看见他
- 17.
畿甸释义:⒈指京城地区。《周书·萧詧传》:“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縈。”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天子神圣,威武慈仁,子养亿兆人庶,无有亲疎远邇,虽在万里之外,岭 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间,輦轂之下。”明 何景明《入京篇》:“轩车若水流,宫闕似云浮。畿甸一千里,山河十二州。”⒉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在 周 之衰……鉦鼙震於閫宇,锋鏑流乎絳闕,然祸止畿甸,害不覃及。”刘良 注:“畿甸,近国也。”《旧唐书·郭子仪传》:“又得 马璘 牒,贼拟涉 渭 而南。臣若坚壁,恐犯畿甸。”《清史稿
- 18.
登仙释义:⒈见“登仙”。⒉亦作“登僊”。成仙。《楚辞·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王逸 注:“仙,一作僊。”《汉书·王莽传下》:“或言 黄帝 时建华盖以登僊,莽 乃造华盖九重……车上人击鼓,輓者皆呼‘登僊’。”宋 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可文 一见了信,直把他喜得赛如登仙一般。”⒊喻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南朝 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陆大夫 宴喜西都,郭有道 人伦东国,公卿贵其籍甚,縉绅羡其登仙。”《新唐书·倪若水传》:“班景倩 自 扬州
- 19.
絶远释义:⒈极其辽远。⒉犹悬殊。详细解释。⒊极其辽远。《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所以不报恩不惧诛者,自知絶远,兵不至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若水》:“汉武帝 时,通 博南山 道,渡 兰仓津,土地絶远,行者苦之。”明 唐顺之《永嘉袁君芳洲记》:“尝试观於草木之生,虽其奇花异卉,至不易生之物,或絶远生在海外,苟以人力移之,而树艺拥灌之如其法,则东西南北惟所徙焉。”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十一章:“贵州 去敌絶远,无施行军政之必要。”⒋犹悬殊。《汉书·晁错传》:“臣窃观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伎艺,过人絶远。”
- 20.
纯谨释义:纯正谨慎。《吕氏春秋·贵当》:“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宋 王禹偁《荐戚纶上翰林学士钱若水启》:“某有进士同年 戚纶 者,负文章器识,纯谨君子也。”元 刘祁《归潜志》卷五:“操行纯谨,时人甚重之。”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 北平,所以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