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蠹 民蠹的意思
mín

民蠹

简体民蠹
繁体
拼音mín dù
注音ㄇㄧㄣˊ ㄉ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dù,(1) 蛀蚀器物的虫子。【组词】:蠹虫。木蠹。书蠹。蠹鱼。(2) 蛀蚀。【例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基本含义

指民间的盗贼、贼寇,泛指社会上的坏人。

民蠹的意思

民蠹 [mín dù]

1. 指对人民有害的人。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

3. 人民受损害。

民蠹 引证解释

⒈ 指对人民有害的人。

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
《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祐 吞嚼聚敛……既每为民蠹,不可復全。”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之一:“凡俗之害於政者,姦民梗玩,伏机隐慝,以詗上之衅,谓之曰民蠹。”

⒉ 人民受损害。

唐 柳宗元 《梁丘据赞》:“后之嬖臣,罕或师是。导君以諛,闻正则忌。谗贤协恶,民蠹国圮。”


国语词典

民蠹 [mín dù]

⒈ 蠹,食禾稻的害虫。民蠹即民贼,指剥削人民的贪官污吏。

《宋书·卷七二·文九王传》:「及拜徐州,未及之任,便征动万端,暴浊愈甚,既每为民蠹,不可复全。」


民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寒劣释义:⒈贫穷或地位低下的人。 《晋书·庾翼传》:“大较 江 东政,以傴儛豪强,以为民蠹,时有行法,輒施之寒劣。”《资治通鉴·晋康帝建元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寒者,衰冷无气燄也。劣者,卑弱在人下也。”⒉指贫贱。宋 范成大《次韵朱严州从李徽州乞牡丹》:“两侯好事洗寒劣,寳槛移春入燕香。”
    • 2.
      民蠹释义:⒈指对人民有害的人。语本《商君书·修权》:“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宋书·始安王休仁传》:“休祐吞嚼聚敛……既每为民蠹,不可復全。”明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之一:“凡俗之害於政者,姦民梗玩,伏机隐慝,以詗上之衅,谓之曰民蠹。”⒉人民受损害。
    • 3.
      界至释义:⒈指边界。宋 苏辙《乞罢熙河修质孤胜如等寨札子》:“伏乞明赐戒敕,若因界至生事,别致 夏 人失和,劳民蠹国,罪在不赦。”⒉指边界所至的标志。《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主 以 河东路 沿边增修戍垒,起铺舍,侵入 蔚、应、朔 三州界内,使林牙 萧禧 来言,乞行毁撤,别立界至。”
    • 4.
      蠹国释义:危害国家。宋 苏轼《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春秋 之末,至于 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此皆姦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明 张纶《林泉随笔》:“柳子厚《憎王孙文》……今详其词意,盖言君子之作忠効劳如此,而羣小之妨贤蠹国如彼。”《清史稿·后妃传序》:“二百数十年,壼化肃雍,詖謁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絶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 5.
      謡言释义:⒈民间流传的歌谣或谚语。 《后汉书·刘陶传》:“光和 五年,詔公卿以謡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李贤 注:“謡言谓听百姓风謡善恶而黜陟之也。”《南史·张敬儿传》:“﹝ 张敬儿 ﹞又使於乡里为謡言,使小儿辈歌曰:‘天子在何处?宅在 赤谷口;天子是阿谁?非猪如是狗。’”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一:“前史载謡言者,信哉不可忽也。”⒉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故 藏用 以喜用热药得谤,羣医至为謡言曰:‘藏用 檐头三斗火。’人或畏之。”《红楼梦》第一一七回:“今早听见一个謡言,説是咱们家又

民蠹(mind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民蠹是什么意思 民蠹读音 怎么读 民蠹,拼音是mín dù,民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