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辞讼 辞讼的意思
sòng

辞讼

简体辞讼
繁体辭訟
拼音cí sòng
注音ㄘˊ ㄙㄨ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í,(1) 告别。【组词】: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2) 不接受,请求离去。【组词】:辞职。辞呈。(3) 躲避,推托。【组词】: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4) 解雇。【组词】:辞退。(5) 同“词”。(6) 优美的语言。【组词】:辞藻。修辞。(7) 讲话;告诉。【例句】:“请辞于军”。(8) 文体的一种。【组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sòng,(1)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组词】:讼事。讼案。讼词。(2) 争辨是非。【组词】:争讼。聚讼纷纭。(3) 自责。【组词】:自讼。(4) 古同“颂”,颂扬。

基本含义

指辞去诉讼,和解或调解纠纷。

辞讼的意思

辞讼 [cí sòng]

1. 诉讼。

[lawsuit;]

辞讼 引证解释

⒈ 诉讼,打官司。

《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
《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者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


国语词典

辞讼 [cí sòng]

⒈ 诉讼。也作「词讼」。

《周礼·地官·小司徒》:「听其辞讼,施其赏罚。」
《汉书·卷六·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


辞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乡正释义:⒈乡大夫。《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祝宗用马于四墉,祀 盘庚 于西门之外。”杜预 注:“乡正,乡大夫。”《逸周书·大匡》:“赋洒其币,乡正保贷。”朱右曾 校释:“乡正,乡大夫也。《春秋传》曰:使四乡正敬享。保而后贷,防姦欺也。”参见“乡大夫”。⒉隋 唐 以五百户为乡,置乡正一人。理民间诉讼。《隋书·李德林传》:“威 又奏置五百家乡正,即令理民间辞讼。”《旧唐书·高士廉传》:“竇轨 之镇 益州 也,闻而召见(朱桃椎),遗以衣服,逼为乡正。”⒊旧时有些地方称乡长。许地山《缀网劳蛛·枯杨生花》:
    • 2.
      公门释义:⒈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礼记·曲礼上》:“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穀梁传·庄公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顷之,太子与 梁王 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 释之 追止太子、梁王 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⒉官署,衙门。《荀子·强国》:“观其士大夫,出於其门,入於公门,出於公门,归於其家,无有私事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
    • 3.
      溷错释义:混杂错乱。 《后汉书·陈宠传》:“﹝ 昱 ﹞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时司徒辞讼,久者数十年,事类溷错,易为轻重,不良吏得生因缘。”
    • 4.
      滞狱释义: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 《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 自以少年始居重任,开导物情,辞讼者皆立待符教,决於俄顷,曹无留事,下无滞狱。”唐 司空图《唐故宣州王公行状》:“会 鄂州 盐铁使赃状上,闻有力者持为滞狱,公驰传即讯,涉旬辨决。”《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帝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三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者无过三日。”参见“滞讼”。
    • 5.
      牋书释义:信札,文书。《宋书·刘穆之传》:“﹝ 穆之 ﹞目览辞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孝元 经牧 江州,遣往 建昌 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牋书,朝夕辐輳,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
    • 6.
      笔头释义:⒈笔上用以书写的部分。唐 杜牧《池州清溪》诗:“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宋 杨万里《新路店道中》诗:“染得笔头生五色,急将描取入诗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顺手拿起一枝笔……拔去笔套一看,却又是没有笔头的。”⒉谓写作。唐 陆馀庆 子《嘲父》诗:“陆餘庆,笔头无力觜头硬,一朝受辞讼,十日判不竟。”宋 朱淑真《读史》诗:“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⒊指书面。王西彦《病人》:“我们在笔头上和口头上,不是总爱高呼文化下乡吗?”
    • 7.
      笺书释义:⒈指书信。 ⒉牋書:信札,文书。《宋书·刘穆之传》:“﹝穆之﹞目览辞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孝元经牧江州,遣往建昌督事,郡县民庶,竞修牋书,朝夕辐輳,几案盈积,书有称‘严寒’者,必对之流涕。”
    • 8.
      词讼释义:诉讼。也作辞讼。
    • 9.
      辞布释义:谓市场上为钱物而引起的争讼。《周礼·地官·司市》“辟布”汉 郑玄 注:“故书辟为辞。郑司农 云:‘辞布,辞讼泉物者也。’”孙诒让 正义:“因争泉物而辞讼,谓之辞布。”参见“辟布”。
    • 10.
      逋贷释义:⒈借贷官物,逃匿不还。《汉书·武帝纪》:“诸逋贷及辞讼在 孝景 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颜师古 注:“久负官物亡匿不还者,皆谓之逋。”⒉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汉 荀悦《汉纪·成帝纪二》:“赐……鰥寡孤独高年帛,逋贷不入者勿收。”

辞讼(cis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辞讼是什么意思 辞讼读音 怎么读 辞讼,拼音是cí sòng,辞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辞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