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决定 决定的意思
juédìng

决定

简体决定
繁体決定
拼音jué dìng
注音ㄐㄩㄝˊ ㄉ一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ué,(1)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例句】:“禹决江疏河”。(2) 堤岸被水冲开。【组词】:决口。溃决。(3) 断定,拿定主意。【组词】:决定。决断。决计。决然。决胜。决议。犹豫不决。(4)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组词】:决不后退。(5) 决定最后胜败。【组词】:决赛。决战。(6) 执行死刑。【组词】:处决。枪决。

dìng,(1) 不动的,不变的。【组词】: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dū)。定稿。定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2) 使不变动。【组词】:定案。定罪。决定。确定。(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组词】:大局已定。(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组词】:心神不定。(5) 确凿,必然的。【组词】:必定。镇定。(6) 预先约妥。【组词】:定计。定情。定货。定做。(7) 姓。

基本含义

决定是指在面临选择时做出的最终决策或确定的意思。

决定的意思

决定 [jué dìng]

1. 做出主张。

决定去看书作为代替。

[ decide; resolve; ]

2. 起决定作用。

存在决定意识。

[ determine; decide; ]

3. 决定的事项。

传达上级的决定。

[ decision; resolution; ]

决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决定”。

⒉ 对事情做出主张。

《史记·殷本纪》:“帝 武丁 即位,思復兴 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
《三国志·魏志·刘放传》:“齐王 即位,以 放、资 决定大谋。”
巴金 《家》七:“我的事情应该由我自己决定。”

⒊ 判断;断定。

《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资治通鉴·汉光武帝中元元年》:“上以赤伏符即帝位,由是信用讖文,多以决定嫌疑。”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四:“得此二十餘年,览者无虑数十家,俱不敢决定,无意得 石 氏帖目,始知此书为 欧 书无疑也。”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一:“须是演员预先决定那人物应当有的动作、姿态、音调、口气、状貌、服装等。”

⒋ 坚定。

前蜀 傅光 《慧义寺节度使王宗偘尊胜幢记》:“垂决定言,授菩萨记。”

⒌ 确定。

宋 陆游 《一百五日行》诗:“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圣人固有决定之论,亦有姑言大体而不尽其变者。”
毛泽东 《实践论》:“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⒍ 必然;一定。

唐 无名氏 《挽歌》:“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
《朱子语类》卷一三一:“若欲与 汤进之 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清净真人》:“古圣贤惩忿窒慾四字,决定离他不得。”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国 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

⒎ 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

如:存在决定意识。

决定的事项。

如:此事已经做出决定


国语词典

决定 [jué dìng]

⒈ 对事情做判断与主张。

《史记·卷三·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
《汉书·卷七四·丙吉传》:「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定夺 决议 确定 决计 决心

不决

⒉ 一定。

《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若欲与汤进之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
宋·陆游〈一百五日行〉:「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⒊ 坚决的意志。

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决定离开,看来是留不住了。」

⒋ 对事情做出结论。

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会议上必须有个决定。」

定夺 决议 确定 决计 决心


决定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决心释义:⒈坚决的、不改变的意志。⒉下决心:决心完成任务。⒊军事上指指挥员对作战目的和行动的基本决定。内容通常包括作战企图、主要作战方向、兵力部署、各部队的任务等。
    • 2.
      决计释义:⒈拿定主意;决定:无论如何,我决计明天就走。⒉表示肯定;一定:这样办决计没错儿。
    • 3.
      决议释义:经会议讨论,表决通过的议案。
    • 4.
      定夺释义: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等讨论后再行定夺。
    • 5.
      确定释义:⒈明确而肯定:确定的答复。 确定的胜利。⒉使确定:确定了工作之后就上班。还没有确定候选人名单。

决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人毁誉释义:毁:毁谤;誉:夸赞。一个人的毁谤或赞扬。指只凭少数人的好恶来决定人事。
    • 2.
      一决胜负释义: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 3.
      一槌定音释义: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 4.
      一着不慎释义: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5.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释义:原指下棋时走错一步,导致整盘棋都输掉。 比喻对关键性的问题处理失当,造成整个事情的失败。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三节:“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李丰祝 《解放石家庄》第二章:“要关照全局。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哩!”
    • 6.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释义: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7.
      一锤定音释义: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
    • 8.
      七一释义: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41年党中央决定以召开这次大会的7月份的第一天,即7月1日,为党的生日。
    • 9.
      三八妇女节释义: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也叫国际妇女节。
    • 10.
      三在释义:心、在缘与在决定。
    • 11.
      三大战役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淮海、平津 战役。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12.
      三心二意释义: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三心二意。
    • 13.
      三榜定案释义: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 极言行事慎重。
    • 14.
      三热爱释义: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 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 15.
      三维空间释义: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 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 16.
      三考释义:⒈古代官吏考绩之制。 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唐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宋 苏轼《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⒉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
    • 17.
      上层建筑释义: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和。与“经济基础”相对。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18.
      上智下愚释义:智:聪明;愚:笨。 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 19.
      下意释义:⒈谓屈意;虚心和顺。⒉出主意;作决定。⒊随意。

决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人毁誉释义:毁:毁谤;誉:夸赞。一个人的毁谤或赞扬。指只凭少数人的好恶来决定人事。
    • 2.
      一决胜负释义:进行最后的较量以决定高下。
    • 3.
      一槌定音释义: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 4.
      一着不慎释义: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5.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释义:原指下棋时走错一步,导致整盘棋都输掉。 比喻对关键性的问题处理失当,造成整个事情的失败。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三节:“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李丰祝 《解放石家庄》第二章:“要关照全局。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哩!”
    • 6.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释义: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 7.
      一锤定音释义: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
    • 8.
      七一释义: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41年党中央决定以召开这次大会的7月份的第一天,即7月1日,为党的生日。
    • 9.
      三八妇女节释义: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也叫国际妇女节。
    • 10.
      三在释义:心、在缘与在决定。
    • 11.
      三大战役释义: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 辽沉、淮海、平津 战役。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人民解放军自一九四八年冬季取得 辽沉、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以后……消灭了一百八十三万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和九十八万土匪游子。”
    • 12.
      三心二意释义: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既然决定了,就不能三心二意。
    • 13.
      三榜定案释义: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 极言行事慎重。
    • 14.
      三热爱释义: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 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 15.
      三维空间释义:点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决定的空间。 客观存在的现实空间就是三维空间,具有长、宽、高三种度量。
    • 16.
      三考释义:⒈古代官吏考绩之制。 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唐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宋 苏轼《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⒉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
    • 17.
      上层建筑释义: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和。与“经济基础”相对。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可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18.
      上智下愚释义:智:聪明;愚:笨。 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 19.
      下意释义:⒈谓屈意;虚心和顺。⒉出主意;作决定。⒊随意。

决定造句

1.这次我们为了赢得客户满意,决定不惜工本,制造出一批物美价廉的收割机。

2.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3.儿大不由爷,让他自己决定吧!

4.两位拳击手决定在今晚将决一雌雄。

5.决定继续奋斗,绝不听天由命。

6.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因事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办事的方式方法。

7.这件丑闻经过报纸大肆宣传后,使他声望骤降,因此决定退出选举。

8.劈山修路可是件了不起的事,你不能把它大题小做,这要召开村民大会来讨论决定呢。

9.我们考虑到你有将功折罪的具体表现,决定对你从宽处理。

10.学校为整顿工作作风,决定对不安心工作的老师小惩大诫。

11.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先完成学业再去找工作。

12.这件事他把持不定,无法作决定

13.这个处分决定,违反了有关规定,他只好收回成命。

14.文章长短由内容决定,断鹤续凫是不可取的。

15.由外行人决定的政策,难免方枘圆凿,与事实格格不入。

16.决定诉诸法律来抗议这种无的放矢的指责。

17.他权衡得失后,决定不再打官司了。

18.事关重大,他得反复权衡轻重才敢拍板决定

19.修桥的事已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是板上钉钉的事,我一个人无权改变这个决定

20.你真是目光如豆,不然怎么会做这种决定

决定(jued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决定是什么意思 决定读音 怎么读 决定,拼音是jué dìng,决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决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