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词讼 词讼的意思
sòng

词讼

简体词讼
繁体詞訟
拼音cí sòng
注音ㄘˊ ㄙㄨ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í,(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组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组词】: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组词】: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sòng,(1) 在法庭上争辨是非曲直,打官司。【组词】:讼事。讼案。讼词。(2) 争辨是非。【组词】:争讼。聚讼纷纭。(3) 自责。【组词】:自讼。(4) 古同“颂”,颂扬。

基本含义

指通过言辞争论、争辩来解决争执的法律纠纷。

词讼的意思

词讼 [cí sòng]

1. 诉讼。

[lawsuit; legal cases;]

词讼 引证解释

⒈ 诉讼。

《淮南子·时则训》:“﹝立秋之日﹞命有司脩法制,缮囹圄,禁姦塞邪,审决狱,平词讼。”
《北齐书·杜弼传》:“﹝ 杜弼 ﹞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钱文贵 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⒉ 指诉状。

《南史·刘穆之传》:“目览词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国语词典

词讼 [cí sòng]

⒈ 诉讼。也作「辞讼」。

《淮南子·时则》:「审决狱,平词讼。」
《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


词讼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刀笔释义:⒈古代写字的工 具。 用笔在竹片上记事,有错误则用刀刮去重写,因此刀笔连用指有关公文案卷的事。⒉旧指办理公文 的小官吏。也指为人写状子的人(多含贬义):刀笔吏。

词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刀笔讼师释义:刀笔讼师指以包揽词讼、舞文弄法为业的人。
    • 2.
      卧碑释义:⒈明 洪武 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 明伦堂 之侧,称为卧碑。清 顺治 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明史·选举志一》:“﹝ 洪武 ﹞十五年颁学规於国子监,又颁禁例十二条於天下,鐫立卧碑,置 明伦堂 之左。其不遵者,以违制论。”《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国家明经取士是何等大典!况且‘士先器识’,怎的这等不循礼法?不守‘卧碑’?”⒉泛指镌刻各种禁例的石碑。清 顾炎武《孝陵图》诗:“又有 神烈山,世宗 所封树;卧碑自 崇禎,禁约
    • 3.
      台吏释义:古指中央政府机构的属官。 《晋书·戴洋传》:“﹝ 戴洋 ﹞好道术,妙解占候卜数,吴 末为臺吏,知 吴 将亡,託病不仕。”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谓内司争田伐木词讼,皆臺吏受贿以强察官之判,所以上罔圣听。”《宋史·李昉传》:“二年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臺吏掖之以出。”
    • 4.
      吃荤饭释义:亦作“喫荤饭”。以包揽词讼或敲诈勒索为生。
    • 5.
      处和释义:⒈奉行平和之道。汉 焦赣《易林·颐之蒙》:“秋南春北,随时休息,处和履中,安无忧凶。”汉 荀悦《昌邑王论》:“忠顺不失,夙夜匪懈,顺理处和,以辅上德,是谓良臣。”南朝 梁 沉约《伤刘沨》诗:“处和无近累,天然有胜质。”⒉讲和;调解。《史记·燕召公世家》:“燕 人请和,赵 人不许,必令 将渠 处和。燕 相 将渠 以处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又有奸恶之徒,与人有隙,嫉彼貲财,遂买託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然后设谋兴词,架虚并准……然后从中处和,势压讲息。”
    • 6.
      宪件释义:旧称上司的公文。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某词讼,或钦件,或宪件,为某事,于某年月日,奉某衙门批审,曾否详覆批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卑职以宪件所係,将 廷琬 之父 明远 解赴宪臺。”
    • 7.
      市狱释义:⒈商市和监狱。旧时均为奸人牟利的场所,故并称。《晋书·郭璞传》:“夫以区区之 曹参,犹能遵 盖公 之一言,倚清靖以镇俗,寄市狱以容非。”《宋书·孝武帝纪》:“故沿情察讼,鲁 师致捷;市狱勿扰,汉 史飞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狱也,市也,二事也。狱如教唆词讼,资给盗贼;市如用私斗秤欺谩变易之类,皆姦人图利之所。若穷治尽,则事必枝蔓,此等无所容,必为乱,非省事之术也。”参见“狱市”。⒉指司法的官吏。《新唐书·李景略传》:“李怀光 为 朔方 节度使,署巡官。五原 将 张光 杀其妻,以貲市狱,前后不能
    • 8.
      市闲释义:市井中游手好闲的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藉名讲劝之市闲,插身打諢之白嚼,日不下数十人。”
    • 9.
      师爷释义:⒈称师父的父亲或师父。 ⒉幕友的俗称:钱粮师爷。刑名师爷。包揽词讼的师爷。
    • 10.
      弃恶释义:⒈丢弃怨恨。《左传·成公十三年》:“吾与女同好弃恶,復脩旧德,以追念前勋。”⒉嫌弃厌恶。《元典章·户部四·嫁娶》:“民间婚姻词讼繁多,盖缘侥倖之徒不守节义,妄生嫌疑,弃恶夫家,故违原约。”
    • 11.
      归断释义:谓审理判决狱讼案件。《元代白话碑集录·1314年盩厔重阳万寿宫圣旨碑》:“更先生每,自其间里有相争的勾当呵,孙真人 委付来的头目体例归断者;先生每与俗人每有析证的词讼有呵,孙真人 委付来的先生头目与管城子官人每一同归断者。”《元典章·刑部一·刑名》:“军人所犯重刑,各令总府归断完备,结案申部。”
    • 12.
      惭耻释义:亦作“慙耻”。羞耻。《战国策·齐策六》:“使 管仲 终穷抑,幽囚而不出,慙耻而不见,穷年没寿,不免为辱人贱行矣。”《南史·范晔传》:“及将诣市,曄 在最前……在道笑语,初无惭耻。”《元典章·刑部十五·不许妇人诉》:“有一等不畏公法素无惭耻妇人,自嗜鬭争,妄生词讼。”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其人乃反叩吾以所服,輒慙耻囁嚅而不能对。”
    • 13.
      拴通释义:勾结;串通。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又有棍蠧拴通市虎,恐吓乡愚。”
    • 14.
      牋牍释义:文书。宋 苏轼《答许状元启》:“忽承牋牘之临,皆自听闻之误。”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宋 刘穆之 目览词讼,手答牋牘。”
    • 15.
      狱市释义:指狱讼以及市集交易。《史记·曹相国世家》:“惠帝 二年,萧何 卒……使者果召 参。参 去,属其后相曰:‘以 齐 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於此者乎?’参 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姦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狱也,市也,二事也。狱如教唆词讼,资给盗贼;市如用私斗秤欺谩变易之类,皆姦人图利之所,若穷治则事必枝蔓,此等无所容,必为乱,非省事之术也。”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伏惟制策有治当先内,或曰何以为京师;政在擿姦,或曰不可挠狱市。此皆一偏之
    • 16.
      窝娼释义:窝藏娼妓。《清会典事例·户部·户口》:“旗人及宗室恃势,窝娼窝赌,行使假票假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无非是包揽词讼,干预公事,鱼肉乡里,倾轧善类……甚至窝娼庇赌,暗通匪类。”
    • 17.
      良懦释义:善良而懦弱的人。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款犯》:“殄此巨憝,以安良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这 夏作人 是 新安县 人氏,捐有一个都司职衔,平日包揽词讼,无恶不作,横行乡里,欺压良懦。”
    • 18.
      蜂游蝶舞释义:同“蜂狂蝶亂”。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近日 吴 越 州邑,有等無賴少年……狐羣狗黨,出入茶坊酒肆,蜂游蝶舞,顛狂紅粉青樓。”
    • 19.
      词清讼简释义:词讼清简。 指狱讼稀少,政事清闲。
    • 20.
      贼曹释义:⒈官署名。 西汉 成帝 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东汉 光武帝 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后汉书·何敞传》:“敞 备数股肱,职典贼曹,故欲亲至发所,以纠其变,而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通典·职官五》:“汉成帝 时,尚书初置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又置三公曹,主断狱。后汉 光武,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谓之贼曹,重於诸曹。”⒉官名。东汉 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后汉书·党锢传·岑晊》:“又以 张牧 为中贼曹吏。”

词讼(cis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词讼是什么意思 词讼读音 怎么读 词讼,拼音是cí sòng,词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词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