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共工 共工的意思
gònggōng

共工

简体共工
繁体
拼音gòng gōng
注音ㄍㄨㄥˋ ㄍ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òng gōng,(1) 相同,一样。【组词】:共性。共同。同甘共苦。(2)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组词】:患难与共。休戚与共。(3) 一起,一齐。【组词】: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4) 总计,合计。【组词】:共计。总共。(5) 与,和。【例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6) “共產党”的简称。(1) 古同“恭”,恭敬。(2) 古同“供”,供奉,供给。

gōng,(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组词】: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组词】:工业。工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组词】:工作。工厂。竣工。(4) 工作量。【组词】:记工。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工。(5) 技术和技术修养。【组词】:唱工儿。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6) 细致,精巧。【组词】: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工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例句】: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组词】:工书善画。工于心计。

基本含义

指人们共同努力、共同工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共工的意思

共工 [gòng gōng]

1. 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颛顼争为帝,有头触不周山的故事。

2. 古史传说人物。为尧臣,和歡兜、三苗、鲧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幽州。

3. 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

5. 古代官名。汉代少府的属官。王莽时又改少府为“共工”。

共工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 颛顼 争为帝,有头触 不周山 的故事。有关 共工 的传说不尽相同。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及《大荒北经》、《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又, 屈原 《天问》 王逸 注, 共工 名为 康回。

《淮南子·墬形训》:“共工,景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共工,天神也。人面蛇身,离为景风。”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共工氏 触皇天之八柱。”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女媧 销石, 共工 触柱。”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上古时代。 共工 与 颛顼 争帝之一日,晦冥。”

⒉ 古史传说人物。为 尧 臣,和 驩兜、三苗、鲧 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 幽州。

《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 尧 伐 共工。”

⒊ 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

《书·舜典》:“帝曰:‘俞,咨 垂,汝共工。’”
孔 传:“共,谓供其职事。”
孔颖达 疏:“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谓此人堪供此职,非是呼此官名为共工也。”
《史记·五帝本纪》:“舜 曰:‘谁能驯予工?’皆曰 垂 可。於是以 垂 为共工。”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⒋ 古代官名。 汉 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 时又改少府为“共工”。

《汉书·刘辅传》:“上乃徙繫 辅 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颜师古 注:“少府之属官也,亦有詔狱。”
《后汉书·宋弘传》:“弘 少而温顺,哀 平 閒作侍中, 王莽 时为共工。”
李贤 注:“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


国语词典

共工 [gòng gōng]

⒈ 神话传说中炎帝的后裔。相传与颛顼争天子失败,怒触不周山而导致天柱折,地维绝。见汉·王充《论衡·谈天》。又相传共工为水神。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⒉ 职官名。尧时负责治水及掌百工事宜的官吏。

《书经·尧典》:「共工方鸠僝功。」


共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凶释义:三个凶顽的人。 指 帝鸿氏(黄帝)之子 驩兜,少皞氏 之子 共工,颛顼氏 之子 鲧。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宋书·乐志四》:“虽有三凶类,静言无所施。”
    • 2.
      九工释义:即九官。《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九工开於黄序,庶绩其凝。”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尚书》:禹 作司空,弃 作后稷,契 作司徒,咎繇 作士,垂 作共工,益 作虞,伯夷 作秩宗,夔 作典乐,龙 作纳言。凡九官。”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五声倦响,九工是询。”详“九官”。
    • 3.
      倾柱释义:《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后因以“倾柱”比喻行将倾覆的政权。
    • 4.
      僝功释义:⒈亦作“僝工”。显现功业。《书·尧典》:“驩兠 曰:‘都!共工 方鳩僝功。’”孔 传:“鳩,聚;僝,见也。叹 共工 能方方聚见其功。”孔颖达 疏:“此人於所在之方,能立事业,聚见其功。”⒉多指筹集工料,以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咸能戮力,遂致僝功,择嘉辰而先驾红梁,迎圣日而得开象闕。”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按图度地,庀徒僝工,累土积石,畚插之役不劳,斧斤之声不鸣。”清 黄周星《垂虹桥新涨歌》:“今年闻説鳩僝功,重復故道濬 吴淞。”
    • 5.
      共兜释义:亦作“共吺”。共工 和 驩兜 的合称。泛指凶逆之臣。
    • 6.
      共触释义:指 共工 头触 不周山 的传说。
    • 7.
      共驩释义:共工 与 驩兜 的并称。
    • 8.
      共鲧释义:共工 与 鲧 的并称。鲧,也写作“鮌”。
    • 9.
      句龙释义:⒈人名。相传为 共工 之子,能平水土,后世祀为后土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 有子曰 句龙,为后土。”《晋书·天文志上》:“弧南六星为天社,昔 共工氏 之子 句龙,能平水土,故祀以配社,其精为星。”⒉复姓。宋 有 句龙如渊。见《宋史》本传。
    • 10.
      同尘释义:⒈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三国 魏 曹植《帝尧赞》:“克平 共工,万国同尘。”⒉比喻与万物一体。唐 钱起《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⒊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⒋同路;同行。晋 杨方《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⒌
    • 11.
      四凶释义:⒈同“四凶”。唐 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奸邪,虽 虞 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唐 罗隐《湘妃庙》诗:“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兇犹在莫南巡。”⒉相传为 尧 舜 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舜 臣 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州),放 驩兜 于 崇山,窜 三苗 于 三危,殛 鯀 于 羽山”宋 蔡沉 集传:“《春秋传》所
    • 12.
      四罪释义:谓 舜 治 共工、驩兜、三苗、鲧 四凶之罪。
    • 13.
      四裔释义:⒈指 幽州、崇山、三危、羽山 四个边远地区。因在四方边裔,故称。语出《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放 驩兜 于 崇山,窜 三苗 于 三危,殛 鯀 于 羽山。”按,孔 传,幽州,北裔;崇山,南裔;三危,西裔;羽山,东裔。《左传·文公十八年》:“舜 臣 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⒉指四方边远之地。汉 班固《西都赋》:“原野萧条,目极四裔。”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白瓷》:“若夫 中华 四裔,驰名猎取者,皆 饶郡 浮梁、景德镇 之产也。”⒊指四方边远地带的人。《
    • 14.
      地维释义:⒈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故亦指地的四角。《列子·汤问》:“其后 共工氏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折天柱,絶地维。”南朝 宋 鲍照《喜雨》诗:“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乡;升雰浹地维,倾润泻天潢。”⒉喻纪纲。唐 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年当 晋 宋,运柜 周 隋,太山 覆而 崑崙 倒,天柱倾而地维絶。”严复《救亡决论》:“若夫君臣之相治,刑礼之为防,政俗之所成,文字之所教,吾儒所号为治道人道,尊天柱而立地维者,皆譬诸夏葛冬裘,因时为制。
    • 15.
      天柱释义:⒈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絶。”《神异经·中荒经》:“崑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郭沫若《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⒉比喻负重任者。田汉《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 16.
      封崇释义:⒈增大加高。 《国语·周语下》:“﹝ 禹 治水﹞ 共(共工)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汨九川。”韦昭 注:“封,大也;崇,高也。除其壅塞之害,通其水泉,使不堕坏,是谓封崇。”⒉封禅。宋 王溥《五代会要·封岳渎》:“﹝ 废帝 ﹞及即尊位,乃詔有司别议封崇。”《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方毕封崇,復兹兴造。”宋 王禹偁《中条山》诗:“绘画终无手,封崇必有年。”
    • 17.
      崇伯释义:夏禹 父 鲧。 因封于 崇,故称。《竹书纪年》卷上:“﹝ 帝尧 ﹞六十一年,命 崇伯 鯀 治 河。”《国语·周语下》:“其在 有虞,有 崇 伯鯀。”韦昭 注:“崇,鯀 国。伯,爵也。”《汉书·楚元王传》“昔者 鯀、共工、驩兜 与 舜 禹 杂处 尧 朝”唐 颜师古 注:“鯀,崇伯 之名。”
    • 18.
      崇山释义:⒈高山。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晋 陆机《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鬱嵯峨。”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七章:“大地虽大,崇山大河虽多,深林邃谷虽奥,不数百年皆化为都邑焉。”⒉引申为崇高,巨大。《晋书·慕容垂载记》:“宜述修前规,终忠贞之节,奈何弃崇山之功,为此过举!”⒊山名。相传 舜 放 驩兜 之处。《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州,放 驩兜 于 崇山。”孔颖达 疏:“盖在 衡岭 之南也。”按,据 清 王夫之《孟子稗疏》、王鸣盛《蛾术编》卷四六,当在 唐 驩州 境内,泗城 之南
    • 19.
      工师释义:⒈古官名。上受司空领导,下为百工之长。专掌营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郑玄 注:“工师,工官之长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史记·五帝本纪》:“讙兜 进言 共工,尧 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 果淫辟。”张守节 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⒉工匠。汉 王充《论衡·量知》:“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鑠乃成器。”清 赵翼《和钱竹
    • 20.
      康回释义:⒈为人邪恶而耽于享乐。 康,通“荒”。⒉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即共工。

共工(gongg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共工是什么意思 共工读音 怎么读 共工,拼音是gòng gōng,共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共工造句子